青海民族大學 郭生蓮
?
物流配送下青海企業零庫存的實現問題分析
青海民族大學 郭生蓮
摘 要: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的開放,信息系統與物流系統蓬勃發展,催生了我國一大批新興企業。目前,這些企業如何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成為了當下值得探討的熱點問題。零庫存的運營理念也日益得到社會企業的肯定與推崇,然而,社會對零庫存運營理念還存在一定的誤區,零庫存運營的有效實現也面臨著一定的困境。青海地區的企業處于我國西部欠發達的偏遠地區,它們該如何切實地實現物流配送與零庫存的有效對接呢?我們又該如何解決零庫存面臨的困境,實現零庫存管理呢?本文以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背景,以零庫存面臨的困境為切入點,探求青海企業實現企業零庫存管理的有效路徑,以期為青海地區企業零庫存管理的實現提供思考的方向。
關鍵詞:物流配送 青海企業 零庫存
1.1何謂零庫存管理
何謂零庫存?簡單來說,零庫存就是指產品的倉庫儲蓄近乎于為零的狀態,幾乎不存在儲蓄產生的成本問題。換句話講,“零庫存”字義里面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產品的庫存數量趨于零,幾乎沒有什么庫存成本;另一方面是指庫存勞動、庫存設施等各方面的相關費用都近乎于零成本狀態。但是,我們又不能純粹地把零庫存理解為沒有產品的儲備,它是一種追求在加工、交換等生產過程中周轉的狀態。
那么,零庫存管理又是指什么呢?通俗來講是指采取現代化的先進管理方式,以期實現生產經營中各個環節的成本最小化,在采購、加工、流通、交換等流程中提高資本的利用率,避免產品積壓帶來的種種問題,幫助企業實現資金的迅速流通,最大限度地降低倉儲費用的管理過程。
1.2實現零庫存管理的條件
近年來,隨著物流配送的興起,許多企業紛紛實行零庫存管理,但多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無不因為信息系統與物流系統不完善。而今天是一個信息資源共享的社會,誰占有了信息誰在競爭中就享有主動權,迅速而完善的物流系統和信息資源的占有無疑成為零庫存實現的有力支撐。毫不夸張地說,庫存貫穿于采購、加工、交換的每一環節,要實現零庫存管理,存貨必須正好滿足需要而沒有剩余。生產過程中,如果信息系統不能快速有效地反饋所需,就會增加企業的庫存壓力。反之,僅僅有完善的信息系統是蒼白無力的,還必須有完善的物流系統與之相匹配,以便及時運輸所需貨物。只有信息準確,物流配送才能及時無誤,才能保證生產中各個環節的有效對接。因此,完善的信息系統與物流系統是零庫存管理能否實現的不可或缺因素。
2.1零庫存管理的系統化與企業合作的欠缺相矛盾
青海地區處于我國西部的欠發達地區,資源雖然豐富,但交通不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遠遠落后于內地,企業之間的合作系統沒有形成。因此,企業要想降低庫存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不僅僅要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還應該密切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以鏈條產業為例,假如制造商與供應商建立合作互惠關系,那么它們就可以利益共享,如豐田、戴爾等知名品牌的零庫存管理就是通過建立長期信任的合作互惠關系得以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利益相關,制造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供應商投資,以提高其產品質量與運送速度,這樣既降低制造商的庫存成本,也使供應商的利益得到了保證。當然,倘若制造商只顧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上游企業的成本之上,那么,上游企業也會為了追逐利益而降低產品質量,這樣一來即使企業通過轉嫁成本而實現了零庫存,但總的整體效益是沒有實現的,還很可能出現大量的資源浪費。
2.2零庫存管理的高標準與企業的低水平相沖突
一個企業要想實行零庫存管理,首先要有素質較高的管理團隊,完善的信息反饋系統,科學地選擇淘汰機制。再者,企業還要打造自身的品牌效應,擴展自身的市場知名度,以便在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中掌握話語權。另外,企業應站在時代的前沿,了解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可以既準確又及時地反映市場需求的動態,最終綜合信息柔性的調節生產環節。如若企業不具備這些硬性條件,只是一味地通過轉嫁成本追求零庫存的話,其結果可想而知。沒有實力的盲目實行零庫存的結果是不理想的,這樣的不明智做法僅僅把成本問題轉嫁了出去,并沒有真正節約資源。故而,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講,零庫存在企業中的應用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的,一個明智的企業管理人是不會主觀臆斷的。而目前青海地區的大部分企業的競爭力、自身實力遠遠達不到零庫存管理的要求。
2.3庫存的供應與生產的需求很難對稱
原材料的及時有效供應是生產環節能夠順利完成的保證,但問題是供應多少才能既完成生產又不剩余,這通常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企業最原始的供應方法是將生產所需要原材料存放在倉庫中,待到生產時配送到所需單位;另外一種供應方式是供應商按照生產所需原材料直接配送到位。我們暫且不論何種方式,物料的提供都要以滿足生產為基本要義。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都是綜合的情形,有些原材料選擇第一種方式,有些原材料選擇第二種方式,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配送方式,不論最終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很難很好地把握供應與需求的平衡度,我們都是在盡可能地控制生產成本,追求最大化的利潤。本文探討零庫存管理的意義就在于——企業的庫存與需求水平在多大范圍內是最優選擇。當然,零庫存的摸索還需要很長的道路,我們可以借鑒西方歐美國家的經驗,較早地實現零庫存生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2.4零庫存管理試用維度的有限性
零庫存的管理方式雖然有很多優勢,但是,并非每種產品都適合零庫存的管理方式,現實生活當中的產品可以分為奢侈品與必需品,正常情況下,奢侈品儲備一點是比較合理的,相對來講必需品就沒有儲備的必要,這是由它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什么是必需品?必需品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這些東西的消耗量大,而且人們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不需要它們,并且其生命周期也較長,產品的采購、加工、銷售規模是批量的連續的,邊際利潤較低,如若片面追求零庫存,反而其成本很可能會增加。打比方說,必需品的生產企業運用零庫存方式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是不那么恰當的,首先因為生活中的人們對必需品的索取基數比較大,這將可能會增加由于需求過大而造成的管理成本;另外,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還會產生加急費等問題,結果成本也不能有效地降低,反而會增加物流成本。反之,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的系列電子產品、奇形各異服裝等都屬于風行一時的產品,它們以標新立異為追求目標,對其追求就具有很大的未知因素,因而這些東西就更適合零庫存管理。
青海處于我國西部偏遠地區,雖然當地資源富集,但其資源優勢并未轉化為經濟優勢。相反,在物流配送的大背景下,其交通的不便成為它與內地形成一體的瓶頸,網購的好多免費配送地區都不包括新疆、西藏、青海這些偏遠地帶。從另一個角度看,青海企業的經濟發展是粗放性的,不是以科技為依托實現增長的,因此青海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就要加快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拓寬企業發展空間,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那么,青海地區的企業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擺脫成本居高不下的束縛呢?本文試圖從以下幾點為青海企業實現零庫存管理提供思考。
3.1分工協作
所謂分工協作就是把各個企業統一起來,實行綜合性管理,使企業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協調互映狀態,從而各個企業再具體分工中各司其職,相互聯系,互惠互利,達成柔性的供需關系。在具體的實踐當中,承擔供應物料的協作企業,按照主要企業的進度來調整自己的生產活動,并在指定的時間把物料供應到位。
3.2委托保管
所謂委托保管是指有保管需求的企業可以把自己在生產過程中所需的物資轉送與相關的保管部門,當進行生產時再轉到,這個交易中企業只需向報關的部門交付資金即可,這種交易的方式也可以實現零庫存。運用這種交易方式的意義在于專門的保管部門可以集中發揮自身的優勢,低成本高效益地保存物料,企業也可以集中全部精力進行產品的開發與生產經營,這也是零庫存運用的主要趨勢。
3.3合理配送
所謂合理配送是指重新整合資源,對某個地域或某個領域的所需資源統一管理,這樣,物流公司就可以根據訂單統一配貨發貨。具體形式有:(1)針對需求量較少的企業進行集中配送,實施整車運輸,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費用;(2)集中庫存,發展成大規模的庫存統一管理,就可以大大降低所需費用,在物流配送系統日益完善的驅動中,企業就不會有自己單獨的儲備空間;(3)即時配送,即配送方把企業按照訂單生產出來的物品,快速地配送到客戶。這是實現零庫存的又一種有效方式。
3.4適時適量生產
所謂生產的適量適時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準繩,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宗旨,把資源最大效度地利用而實施的一種方式。詳細做法是生產加工消費亦步亦趨化。即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不夾雜儲備費用,一個程序接著一個程序地進行,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幾乎不存在停留時間,通過縮短作業時間和縮小生產批量,實現采購、加工、銷售等程序的無縫對接。并且,為了實現生產量與需求量的平衡,企業要時常關注消費群體的需求動態,評估需求的產品量,切實有效地把消費者的需求當作生產產品的尺度。
總之,便利的物流配送為零庫存在實踐中得以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國外一些經典案例也為零庫存的借鑒延伸了思考的思路。青海地區的企業處于我國的偏遠地區,歷來都存在被忽略的現象,因此其要把握時機,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厚積薄發,進而縮短本地區與沿海地區的經濟差距。如果青海企業能真正認識到零庫存發展面臨的瓶頸,并能對癥下藥,做到趨利避害,重新審視企業的運營模式、經營理念、管理方式,那么,企業的競爭力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零庫存管理目標的實現也將會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 韋家明.物流管理[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許秀鋒.中小企業庫存控制分析研究[J].科技資訊,2006(30).
[3] 祝小艷.基于零庫存思想的庫存控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6).
[4] 蒲靜.零庫存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經貿,2013 (11).
[5] 冉小俊.實現企業零庫存管理模式降低企業管理成本的路徑[J].現代商業,2011(15).
[6] 溫良,羅浩.零庫存風險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0(01).
[7] 胥敬華.零庫存策略研究[J].中國儲運,2013(03).
[8] 王冬梅.關于我國企業零庫存管理的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03).
中圖分類號:F25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c)-102-02
作者簡介:郭生蓮(1992-),女,藏族,青海西寧人,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2級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