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黃凱
?
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校園管理探討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黃凱
摘 要: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不斷增加,社會開始逐步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如何借助大數據實現對校園的管理,并加強對大數據的利用,成為了人們當前思考的重點話題。對此,本文從大數據的定義出發,就大數據在校園管理中的意義和具體應用進行剖析,從而為大數據在校園管理中的運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 智慧校園 信息管理 教學 校園管理
所謂大數據,就是對海量信息的概念性稱謂,具體可以描述為:因其信息規模過于巨大,包含廣泛的資料,傳統的信息管理方式無法滿足對其分析、處理和有效利用,使其轉換成可用信息需要的難度較大,需要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足量的資源,隨之產生的是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管理的平臺分析系統。大數據有四個特點:一是數據的規模較大;二是數據的種類繁多;三是在科學的利用下,信息處理速度較快;四是數據的潛在價值回報較高。對大數據的利用水平可以反映出特定對象信息管理的能力和價值獲取的能力,隨著大數據概念的提出,信息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1.1大數據概念的提出和發展為高等院校的現代化校園建設帶來了技術依據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任何一家高等學校在教學管理和信息化建設中均會產生大量數據,例如,教師與學生在日常接觸中的交流信息,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注冊與課程選擇信息,教學管理中的學籍管理以及學生成績信息等。這些數據統一構成了整個校園內的信息源泉,各項信息完整、客觀,潛含著很高的實用價值。樹立起大數據思想,研究相關的信息技術,盡可能的發掘海量數據的可利用之處,將有效提高高校工作效率,還可為教學管理和日常決策提供信息支撐,從而推動高校現代化、信息化的發展。
1.2大數據概念的提出對高校信息化建設整合帶來了契機
我國當前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步伐逐漸加快,陸續開發建立起各種信息管理系統,如,遠程教學系統、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選課系統、財務集中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本身就時刻產生著海量的信息數據。利用大數據的概念,將可以有序、高效的對這些數據進行歸集整合,納入統一的信息平臺,綜合分析,分化利用,為學校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和幫助,逐步建立起高效的智慧化院校。
1.3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將對改革高校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供助益
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管理多數為提前設定,按國家的計劃去管理。在計劃的指引下,各項管理和教學活動按部就班的開展。大數據概念的引入,將有可能為呆板的教學活動重新注入活力,利用數據分析和價值挖掘技術,可以隨時分析教學管理、學生學習生活的現實狀態,查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更為有效地管理和教學方法去適應教學需求,適應學生的實際需要。
2.1大數據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現代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的不斷發展,利用多學科技術實現對數字化校園的構建成為當前應用的重點。相對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更強調融合——在智能感知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支撐下,高校的物理校園和虛擬校園已經越來越不可分,高校師生的活動已經處于一個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融合的智慧校園中,如圖1所示。

圖1 智慧校園整體架構
由圖1可以看出,在該系統中,為了實現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融合,需要建立以大數據為核心,以智能感知為神經末梢,以移動互聯為神經網絡,以智慧應用為依托,以自適應、個性化用戶交互為目標的智慧校園信息化支撐平臺,以實現高校各項業務的智慧型應用。
2.2大數據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作為校園教育與管理的重要部分,其也是大數據產生的重點。在該應用領域中,大數據可以被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個性化學習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個性化教育成為一種新的需求。所謂的個性化靠教育,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因材施教的目的,但傳統教育很難達到這個目的。而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將大數據融入到教育中,可以更大地挖掘學生對內容和知識點的需求。如借助大數據和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在線教學系統。學生通過該教學系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不同知識點,從而達到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目的。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些單個的學生所產生的量不大,但是對整個教學環境來說,通過這種依托大數據的挖掘和計算機技術,可以實現對部分群體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再通過長期的積累,則可以對大量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從而培養出更具有創造力的人才。
2.2.2輿情分析
隨著現代網絡社會的沖擊,互聯網正在逐步改變著學生對信息獲取的方式,給當前高校政治思想管理帶來絕大的挑戰,嚴重考驗著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對此,做好高校輿情分析,適當對熱點和爭議話題進行引導,對引導校園輿論走向,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某事件發生后,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會通過各種不同渠道獲取相關的信息,同時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的結果,有支持,也有反對。而一旦對某個話題引導不好,則可能引起學生對學校、社會、國家等的不滿。因此,對于高校管理部門來講,利用大數據在數據挖掘方面的優勢,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更好地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2.2.3評估教學質量
對高校教育來講,教學評估作為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評估都是通過學生對的教學方式、內容等進行評價評分。但這種傳統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觀意愿,而缺乏對教學質量的客觀評價。而大數據作為一種數據挖掘技術,將其應用到教學評估中,不僅可以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同時也可以找出教師教學的內在聯系,如不同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互動模式、課堂氛圍構建等之間存在關系,以此為教師和教學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良好的支持。如教師在課堂中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可有效的吸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某課程的實用性,并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結果就是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可有效的看出教學方式、手段對教學的影響,并可以直觀地看到結果。而教師在得到這樣的分析結果后,會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放大好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2.2.4提高教學能力
從表面上看,教學能力與大數據沒有任何聯系。但筆者認為,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即今天想到講什么,那就講什么,而沒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而通過大數據對學生興趣的挖掘,可以深度地看到學生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從而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知識點、教學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要求,使得教師不得不對知識點或方法等進行改善。
總之,對于現代高校校園管理來講,大數據可以被應用在各個方面,并做出各種有利的預測,實現對校園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由此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的教學環境,對促進我國人才的培養提供有效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引,陳敏,廖小飛.大數據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增刊),2013(50).
[2] 規劃編制專家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張連城,蔣東興,劉東,等.高校信息化建設理論與實踐——智慧校園[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4] 陳律.大數據背景下學習分析技術對教學模式的變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4).
中圖分類號:F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c)-190-02
作者簡介:黃凱(1980-),男,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人,就職于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師,主要從事網絡工程、軟件開發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