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金奎
摘 要:教無定法,但只要我們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結合形式不一的作業批改方式,交互使用,敢于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善于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再加以必要的啟發誘導,扎扎實實地加以訓練,教育教學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減輕老師的負擔,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45-01
批改學生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師教學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反饋和延伸。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老師上課教,課下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課下做作業,多少年來一貫制。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特別是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其實數學教學的改革應包括作業批改的改革,下面筆者對此做法淺談幾點體會。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問題
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隨著數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以及時代對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明顯地暴露出作業“全批全改”存在的問題。
1、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如果一個教師任兩個班,每班按50人計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業;若每次留4個題,一次要批改400道題,若每本作業平均用2分鐘,就要花去3個多小時的時間。尤其是批改幾何作業,還要花費更多的一些時間。
2、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素質教育下突出的特點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可是作業的“全批全改”是在學生頭上的“緊箍咒”。使他們天天忙于按時完成作業,不管對與錯。學生主動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壓抑。作業的“全批全改”不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
二、批改作業方法的幾點嘗試
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為此做了以下嘗試:
1、采用期待的評語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像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教師應多給學生激勵。即使是對待學生的錯誤,也應用發展的眼光,激勵、期待的態度來對待。
有些學生的作業,雖然在正確率、字跡等方面并不很完美,但是他們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確實比前幾次作業有了進步,教師不妨這樣寫:“今天的作業你比以前用心多了,老師相信明天會更好!”“老師每天能看到前進中的你!”“你已經能解決這類題目了,老師為你高興!”
有些學生的解法比較新穎,思考方法與眾不同,對于這些驚人之作,教師要用欣賞激勵的口吻去著筆,如“你的解法真新穎,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總能給老師以驚奇。”“你真是我班的小博士。”看到這些話,學生心中將會掀起波瀾,似乎看到老師期待的目光,激勵他們去認真完成作業,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針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或教師認為不妥的地方,教師不能簡單地打“×”,要分析其中 原因,在評語中明確指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應如何訂正。
2、采用肯定的評語培養學生積極的上進心
人的內心總是有一種被肯定、被賞識的需要,為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用賞識的眼光去評價學生作業,從中找到閃光點,給予激勵的評價。為了增強實效,我還經常在批改作業時加一些針對性、啟發性、鼓勵性的眉批。
對于一向愛動腦的學生評語是:“你與眾不同的見解,真讓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師還沒想到的這種做法,我向你學習”;“你的頭腦真靈活,這種方法比老師的方法強多了”。
而當學生有創意敢于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你可以寫道“你的想法真不錯,讓老師也學會了一種新方法。”“你真聰明,比老師的方法好多了。”當學生作業又有進步了,你可以寫道“老師真期待你的下一次作業。”“你又進步了,老師真開心!”當你看到優秀作業時,你可寫道“看你的作業,真是一種享受”“批改你的作業,老師心情真好。”一句簡短的文字,不僅是一句簡單的評價,也許,它會讓同學更靠近你,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用評語點撥進行評價,拓寬思路
數學作業中的評語,不僅有注意學生解題的正誤,而且應注意挖掘習題的智力因素適當點撥,以幫助學生開拓思路,開發智能,發展智力。利用評語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開發學生的潛能,激活創新意識。如“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克服了思維定勢的不利因素,開拓思路,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能正確、靈活地解答千變萬化的應用題。激勵的評語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肯定,從而激起學生創造性學習的動力。
如:跳繩比賽規定每人跳3分鐘,王平跳了327下,張民平均每分鐘比王平多跳12下。張民一共跳了多少下?
一般學生的解答方法是:(327÷3+12)×3=363(下)
教師在批改時加了評語:“你做得很好,老師建議你想一想,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比如先算張民3分鐘一共比王平多跳了多少下?”
學生根據老師的評語引導,開動腦筋,進一步尋求其他解決問題的策略,又列出了其他算式: 327+12×3=363(下) 12×3+327=363(下)
總之,教無定法,但只要我們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結合形式不一的作業批改方式,交互使用,敢于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善于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再加以必要的啟發誘導,扎扎實實地加以訓練,教育教學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減輕老師的負擔,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