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
摘 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
關鍵詞:數學教學;語言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99-01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師生間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師引導學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導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學語言來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中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
一、數學教學語言的準確性、精練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就要求教師對法則、定律、算法、因果關系等方面的語言敘述要準確、精練,不應使學生產生疑惑和誤解。要闡明數學概念、性質、法則的內涵和外延,教師必須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有透徹的了解。比如“數”與“數字”、“除”與“除以”、“時間”與“時刻”等概念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又如講“這個正方體的面積”時就忽略了“某一面的面積”這一前提條件;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們每個人也是軸對稱圖形”之類的語言很自然的就脫口而出,“自相矛盾”的故事又重演;同樣,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線畫得不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度”等就違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數都有分數線、分子、分母組成”、“任何物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之類的語言錯誤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準確性;“大約”、“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這些表示可能性的詞語也不可小視它們的作用。同時,教師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方言等來表達。比如,不能把“平移”講成“平行移動”,不能把“三千六百(3600)”說成“三六零零”。
二、數學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并在一定程度上著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學語言應當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含蓄不露,達到富有啟發性的藝術效果。
例如在討論一道估算題時,先在情景中出示兩個數據:復讀機542元、單車387元。“你們想要這兩樣東西嗎?”“買這兩樣東西,你們估計要多少錢?”“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怎樣列算式?”“542+387=929是這樣嗎?”“老師把算式中等號改寫成約等號,這就是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新符號——約等號。”“他很漂亮,你們想一想,它像什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用鼓勵的語言去啟發學生,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誰還能補充”?“誰來試一試?”“相信有不少同學能把圖案畫得更美麗。”“我相信你們能自己想出來。”“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誰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教師應注意把握啟發的火候,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抓住時機啟發,才能充分發揮教學語言的啟發作用。
三、數學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生動、形象、有趣的教學語言,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應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數學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一、三、五、七、八、十、臘(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樣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同時,數學教學語言還應有幽默感,以增加語言的吸引力。有時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順口溜、歌謠、謎語等,使數學教學妙趣橫生。如在一次課堂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小插曲:老師讓學生用折紙的方法表示1/2,可有的學生卻折出了1/4,老師并沒有責罵她,而是借題發揮,積極的評價了這個學生:老師要感謝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創意了!你不僅想到了用折紙的方法可以表示1/2,還超前學會了如何表示1/4,真不錯!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學學她?來,動手試試你們還能表示出哪些分數?這里巧妙的化解了學生的尷尬,也激勵了其他學生。
四、數學教學語言的層次性
班里總有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三種類型的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做到面面俱到,深入淺出,明白易懂,這樣才能照顧全體學生,不使一個學生掉隊。教學語言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情感、愛好、意志、性格的差異,使學生對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能愉快的接受,積極的響應。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為可激發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興趣,強化效果。特別是對學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揚和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在一種積極而和諧的語言環境中愉快地學習。教師不僅要錘煉自己的“有聲語言”,還要提高“無聲語言”的運用技巧。
1、教師眼神目示的教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學生雖未聞其聲,但能感其意。教師盡管表面上沒有和學生語言交流,但一個適當的眼神,遠遠可以超過語言的作用。教師微笑的眼神,能使每個學生感到溫暖;教師鎮定的眼神,能使學生感到安全;教師信任的眼神,能使學生感到鼓舞;教師不滿的眼神,能使違反紀律的學生感到負疚。
2、動作手勢具有“活教具”的作用,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直觀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往講臺中間一站,使學生有“撥開云霧見明月的感覺”。
3、如果教師舉止得體、高雅大方,不僅能表示自己的修養、氣質、風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吸引和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堂上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距離遠近不一,就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生不同的結果效應。如果某些學生不注意聽講,或出現違紀的現象,教師可以走到這些同學附近,雖不說一句話,也可達到維持課堂秩序、組織教學的目的。
總之,教師的課堂語言技術多種多樣,語言藝術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自控、語病的出現,體態的不合理運用等,不然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數學教學的目的,更不用說提高教學質量了。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這樣,我們的教學水平就不斷的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