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金瓊
摘 要:地理學研究人類生活的自然界及人與自然界關系,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初中生第一次全面接觸地理知識,如何通過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帶有生活化色彩的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地理值得我們研究。對此,本人結合多年教學實施,談談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積極學習地理。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21-01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基本理念應該是指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地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地理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地理知識生活化,生活地理化,讓學生在課堂中經歷、體驗、探究和感悟。只有植根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的地理教育,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地理教育。筆者結合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談談地理生活化教學方法。
一、建立地理與生活的聯系
初中生大多處于心理年齡成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最為強盛的。教師在教授初中地理時,應當緊緊捉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將地理課堂生活化,不僅僅是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觀察生活,學會思考,將身邊的生活事物與地理知識相聯系,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建立地理課堂生活化的關鍵還是在于學生,讓學生獨立地建立生活與地理知識的連接,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探索、敢于發現,通過切身體會來理解課本知識,并且能夠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個過程也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指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尋找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例子。在學習自然地理時,由于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對于知識很難理解,教師就應當根據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讓學生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時,可以讓學生用手電筒照著地球儀進行轉動,從而更加深刻、直觀地感受地球運動的方向、意義等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不僅僅認識到生活處處有地理,還讓學生輕松地體會枯燥的地理知識,感受到地理帶來的樂趣,加強了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獨立進行知識與生活鏈接的能力。
二、從鄉土資源入手,培養學生對生活地理的洞察力
細心的地理教師會發現,其實很多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從身邊的鄉土資源入手,來加強地理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邊比較熟知又感興趣的地理現象多觀察、多思考,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對地理奧秘的探究興趣,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多看、勤思、愛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在講到“水資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地水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水資源的污染情況進行觀察、記錄,然后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水資源節約意識和水資源保護意識,這對學生觀察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將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以創設生活情境為導入點,促使學生生成新知識
初中地理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室環境、課文文景以及學生的心境來讓學生對地理教學進行情感體驗。學生在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情境當中感受和體驗,更能產生求知欲望,并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以此來對地理知識進行愉快地感受和體驗。比如,在講授《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故事情境,以此來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當中來:有一位巴西人在暑假期間來我國旅游,在北京旅游時,北京下起了一場大雨,于是這位巴西人就趕緊買了一把傘帶在身邊。接著他去了新疆,新疆的民俗風情以及遼闊的邊疆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是他在這里玩了半個月雨傘都沒有派上用場,于是他就把雨傘扔掉了。然而就在他去廣州旅游時,大雨又開始下起來了,這位巴西人不禁懊惱地說:我怎么這么倒霉啊!在學生的歡聲笑語當中,教師問學生:通過研究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討論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我國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規律?學生通過積極討論得知:我國的降水量受夏季風的影響從東南向西北地區逐步遞減,這就造成了在我國夏季,西部全年少雨而東部南方有著很長的雨季,北方則有著很短的雨季,不是這位巴西人倒霉,而是他對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不了解。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導以及準確的調控,學生的情感被有效激發,課堂活躍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促使學生生成了新知識。
四、讓初中地理回歸生活,為學生現實生活服務
讓初中地理回歸學生的生活并為學生的生活服務,是地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所以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新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或解決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太陽一天的變化,每天不同時間點太陽的方位,然后問學生太陽是不是圍著學校自東向西地轉,學生一般會回答“是”,然后教師告訴學生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因為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所以是學校在圍著太陽轉。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圍著太陽轉的具體情境,從而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生掌握這部分的內容后,再將學生拉到野外,教導學生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從而實現了地理知識向生活的回歸與服務。
總之,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運用生活化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關注焦點時事,讓地理走進生活,促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知地理,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學以致用,達到初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海麗.構建生活化地理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下). 2011(07).
[2] 楊 亭.淺談地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科技創新導報, 2010,(27).
[3] 陳慈穎.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教育戰線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