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波
(黑龍江省海林農場 黑龍江海林 157126)
黑龍江墾區水利現代化建設發展戰略
孔令波
(黑龍江省海林農場 黑龍江海林 157126)
水利現代化指的是采用現代化的先進設備、材料的水利,是先進科學技術對傳統水利的根本性改造。利用現代化先進的管理辦法對水利實施科學系統性的管理、將可持續發展觀作為水利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基本準則、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方式,將水的安全與水環境建設作為主線,將對水資源的優化性配置作為中心,把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作為工作的主要內容,促使水資源的性能得到最大限度上的發揮,進而促使水資源利用率得到顯著程度上的提升,以促使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性的改善,確保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性發展。
黑龍江墾區;水利現代化建設;發展戰略
我國水利現代化的剔除是在20世紀的50年代。1956年,黨的八大、1974年全國四屆人大會議中,鄧小平同志在復出后主持會議上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建設。縱使在會議當中并未對水利現代化進行明確的介紹,但是在農業范圍內包含了水利方面的內容,為此,農業現代化中必然涉及到水利現代化的相關問題。
黑龍江墾區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與小興安嶺南麓,覆蓋了56座城市,占據土地面積達到5.39萬km2,占到整個省份土地面積的11.9%的比例,現有耕地204.5萬hm2,林地面積達到79.1萬hm2,可開墾荒地達到56.2萬hm2,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開墾地區包括105農牧場,人口高達158萬人,就業人員達到70.7萬人,各專業技術工作者達到10.7萬人,成為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林牧漁全方位發展的省份,黑龍江省在整體的社會與經濟形態上是比較完善的。
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勞作,黑龍江墾區往日的荒涼情況早已被開發成我國非常著名的“大糧倉”。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墾區國民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與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大幅度提升,抗災性能逐漸增強。2011年末,黑龍江整個省份總計劃投資達到47.4億元,創建水庫共147座,防洪堤2649.5km,灌區240處,其中面積達到上萬畝的有33處,設計灌溉面積達1038.5千hm2。當下,農業機械總動力早已達到331.6萬kW,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來看增長了79倍,農田間機械化概率達到95%,綜合機械化概率早已超出80%,糧食穩產達到75億kg,其中商品率超出85%的比例,促使我國的糧食安全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伴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到全新的時期,水利建設在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也遇到了難得的發展契機。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將水資源問題作為國家的重要性戰略資源,增加對水利建設發展的注重程度。“十六大”報告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增強,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提升資源利用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生態文明化發展道路”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奮斗目標,這其實為水利現代化建設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同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水利是關乎國民經濟及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基礎性設施,作為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源,是關乎整個墾區小康社會建設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內容。
早在2000年,江澤民總書記在對黑龍江墾區進行視察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要發揚北大荒精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此,我們要認真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加強墾區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水利現代化建設得到更好的發展。
將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以江總書記題詞作為指導方針,以改革為發展動力,將市場作為基本導向,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促使水利現代化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認真落實“防洪保安為主,洪澇汗漬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將墾區現代化農業的早日實現為中心,實施科教興水、可持續發展戰略,促使黑龍江省的水利順利地向資源水利、環境水利的方向不斷轉化,創建完善化的水利現代化系統。創建完善化的保障服務型現代化水利建設工程。
4.1 創建保障經濟與社會安全的防洪除澇與減災系統
遵循“綜合運用、優化系統、突出重點”的基本準則,創建以保護安全與減少災害損失為中心的防洪除澇工程系統,以促使墾區在防洪除澇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顯著提升,可起到有效抵抗洪澇災害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好地確保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4.2 進行水資源的科學合理化配置,創建完善有效性的供水系統
以“開源節流、總體均衡、優化配置、重視效益”為基本準則,將水資源的優化合理性配置作為工作的重點,促使水資源得到有效性的保護,逐漸發展成城鎮供水、農田灌溉等水資源綜合開發治理的合理性局面,促使地下水、地表水等得到科學合理性的配置及最大效率的有效運用,使得整個墾區的水資源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
4.3 創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保障系統
堅持“以防為主,全面綜合治理及各方有效配合、各負其責”的基本準則,對墾區的水土保持狀況、國土防護、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水環境進行綜合性的治理。
4.4 創建與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相吻合的水資源管理系統
質量第一,是水利設施建設要全面落實的基本方針,要實施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施工及高效率的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要將“建管并重”作為基礎性準則,創建完善化的管理機構,明確各方面的管理責任。同時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促使水利建設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創建起完善化的現代化水利工程監管體系。
4.5 創建與水利發展相吻合的水利能力保障系統
遵循“依法治水”的基本準則,認真落實“科教興水”戰略,增加水利執法強度,及相關方面的科教力度,創建高綜合素質的人才隊伍及現代化的信息網絡體系,從而促使水利建設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得到科學協調性的穩定發展。
黑龍江墾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戰略基地及農產品加工季度,是確保整個國家糧食安全、實施宏觀調控、促使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得以顯著提高的戰略性基礎保障。水利現代化建設需以墾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為中心,實施科教興水、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促使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環境水利的方向不斷地轉變,進而由傳統水利轉變為現代化水利。促使黑龍江墾區的現代化水利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的顯著性提高。
[1]翟浩輝.關于水利現代化問題.中國水利報,2002,6,25.
[2]黃莉新.開拓創新深化改革積極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中國水利,2002,3.
[3]王慧敏.流域可持續發展系統理論與方法.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0.
F323
A
1004-7344(2016)25-0145-01
201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