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英
(隴縣國有千山林場 陜西隴縣 721200)
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枝術分析
張書英
(隴縣國有千山林場 陜西隴縣 721200)
在進行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中,首先要選擇林下水源較為充足且潔凈的空閑地點來進行栽培,林下遮陰效果比較好,有充足的散射光,通風效果好,溫濕度適宜等優點,這些條件非常適合食用菌的生長,在通過良好的栽培管理技術,可以有效推動林下食用菌良好發展。本文就通過對現今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的現狀進行研究,并對當前林下食用菌的種類、栽培模式和栽培需要的條件進行良好的分析,有效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共良好的技術參考。
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枝術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術是利用林地場所的有利條件,來栽培食用菌,兩種是互利互存的:①林地是食用菌生存的重要地點,林地可以為食用菌提供良好的氧氣、適中的濕度和良好的遮陰條件。②在種植食用菌是會產生很多的菌渣,這些菌渣可以成為樹木的肥料,可以促進樹木更好的生長。并且在林地中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保護土壤的水分,有效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出現,這樣可以良好的實現以菌促林,以林養菌的效果。
1.1 林下栽培食用菌的品種
我國的食用菌資源是相對比較豐富的,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發源地就是在中國,由我國最早人工栽培的菌類包括現今市場看到的香菇、草菇、木耳、金針菇,也包括具有藥用價值的靈芝等菌類。現今我國林下食用菌栽培的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下面就通過菌類的適應的溫濕度來介紹林下栽培的食用菌類型。①對于我國北京、天津、山東、遼寧等地區的林地來說,這些地方溫度相當比較低,比較適合栽培低溫的食用菌類型,而這些低溫型食用菌多數是在秋末、早春或是冬季來進行栽培,比較適宜的菌類包括香菇、雞腿菇、雙孢蘑菇、平菇和白靈菇等,適宜的溫度在13~19℃。②在北方和南方地區,比較適合栽培中溫型的食用菌,比較適宜的菌類包括黑木耳等,比較適宜的溫度在20~24℃。③在山東、廣西、上海、浙江和海南等林地,這些地區比較適合栽培高溫型食用菌,適宜的菌類有毛木耳、鮑魚菇、草菇和靈芝等菌類,適宜的溫度在25~30℃。
1.2 適宜不同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篩選
在林下食用菌栽培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篩選適合不同林下栽培的食用菌類型,它是決定林下食用菌栽培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食用菌必須選擇適合自身生存條件的林地,這樣才能保證食用菌在自然的溫度下能良好成長,所以在進行篩選適合的林下栽培食用菌類型時,第一步要做到就是,根據林地自身的生態條件和資源條件來進行篩選,也要良好的結合食用菌自身的特點,為食用菌選擇適合的林地。之后也要良好的考慮到栽培季節和食用菌種類的搭配,通過合理的時間和林地條件,在塔配適宜的菌類品種進行栽培,這樣才能有效保障食用菌的成活率和生長效率。
在進行林下食用菌栽培中,林地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選擇栽培食用菌的林地時,首先要選擇遠離污染源的位置,并且林地下的水要保持清潔,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地勢也要相對平坦,并且具有良好的管理制度的林地場所,并且林分郁閉度也要達到0.7~0.8左右,其林地的林種也是相對比較多的,包括楊樹林、香樟樹林、果樹林和竹林等林地。而在進行林下栽培食用菌時,要參考相關標準和規定進行栽培,而且選擇的林地位置移動要避開國家自然保護等區域。并且在進行林下食用菌栽培工作中,林地畦床一定要做好提前的工作準備,有效將雜草和枯枝等廢物進行清理,并良好將畦床和排水溝等設置安裝到位,其中畦床的規格是受到栽培的規模所影響的,主要根據林地的情況和管理形式來制定,設置好畦床后,一定要進行晾曬,之后在運用石灰在畦床的四周鋪撒,這樣可以起到消毒殺蟲的作用。
3.1 林地地表栽培技術
它是通過運用發好菌的菌棒直接均勻的擺放在林地表面的食用菌栽培形式,而在進行林下地表栽培工作時,為了保障菌棒不直接接觸低面,在栽培中可以在地面上鋪膜,之后在擺放菌棒,也可以把排架放到林下,并將菌棒擺放在上面。相關管理人員要定期做防蟲防害的準備,根據相應標準適當的使用農藥,來保護菌類良好成長。而運用這一栽培技術適宜的菌類包括香菇、黑木耳、秀珍菇、黃傘菇等食用菌類型。
3.2 林下覆土栽培技術
它是通過在林下挖掘一定規格的畦,之后在將脫袋的菌棒均勻的擺放在畦中,在進行菌棒擺放時可以緊密的排列,也可以留一些空隙,之后在將土回填到畦中,在進行澆水工作,這種栽培形式是在菌棒上覆土的技術。這一栽培技術比較適合雞腿菇、灰樹花、長根菇等食用菌來生長。在進行畦坑挖掘時,其深度要高于菌棒2~3cm左右,而在進行覆土工作時,其覆土的厚度也要保持在高于菌棒表面2~3cm,而對于灰樹花覆土工作中,其覆土的厚度則為1~2cm。并且覆土的高度要高于或平齊與地面,形狀為龜背樣式,在覆土后可以將樹葉覆蓋在上面,這樣可以促進菌絲的呼氣,也能有效防止雨水的沖擊,有效保障食用菌的養分吸收。也可以在畦床上運用塑料膜來覆蓋在上面,這樣可以有效調節林地的溫濕度,保障食用菌可以更好的生長。管理人員要定期觀察是否出現缺水的現象,定期進行澆水工作。
3.3 林下播種栽培的技術
它是通過在林下行間來做一定大小的畦床,而在畦床中直接將發酵好的料堆放出來,在運用逐層播種的形式來栽培食用菌。在食用菌播種后,要運用稻草或者樹葉等通風防御性好的材料覆蓋在畦床上,這樣不僅可以防止雨水的沖擊,也能有效保持土地的濕潤,避免陽光的直射。運用這一栽培技術的菌類這樣包括香菇、羊肚菌、草菇,竹蓀和雙孢蘑菇等。
3.4 林下接種的栽培技術
這一技術是通過利用人工將菌絲直接接種到固定的樹木根系上,這一形式主要是形成互供養分的共生形式,而這一形式主要是接種一些較為珍稀的菌類,比如塊菌、牛肝菌等,這些菌類都可以運用這一形式進行栽培。
3.5 返原生態野生栽培技術
對于我國野生的食用菌來說,也有適合野生食用菌的栽培形式,返原生態野生栽培形式就是通過在野生菇菌地來挖掘菌絲,在放到適合的林地中進行栽培,通過全天候的自然環境下來培育菌菇,而這一形式是屬于半人工的栽培形式,主要適合與野生的雞樅菌和松茸等。
隨著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的加快推進,國家十分關注林區產業的發展,林下食用菌栽培是林區的支柱產業。我國具有較大的林地資源面積,食用菌的類型也是比較豐富,栽培技術也相對比較成熟,發展林下食用菌是現今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條件。在進行林下食用菌栽培時,一定要按照菌類的自身特點、林地的環節條件和時間來進行食用菌栽培工作,并也根據食用菌的特點選擇良好的栽培技術,這樣才能有效保障林下食用菌良好成長。
[1]孔維麗,張玉亭,孔維威,康源春,袁瑞奇,祝秀花,韓玉娥.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趨勢與對策建議[J].中國食用菌,2014(3):194~195.
[2]曹栩瀅,孫占剛.上海食用菌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食用菌,2015(9):56~58.
[3]趙照林,楊杰凌,凌 亮,肖晉川,郭 尚.山西林下雙孢蘑菇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5(7):136~138.
[4]張婧,杜阿朋.我國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桉樹科技,2014(4):252~254.
S646
A
1004-7344(2016)25-0208-02
2016-8-15
張書英(1967-),男,助理工程師,中專,主要從事林業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