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登宏 馬艷紅 韋昌盛
(貴州省貞豐縣林業局 貴州貞豐 562200)
淺析毛紅椿育苗與造林技術
周登宏 馬艷紅 韋昌盛
(貴州省貞豐縣林業局 貴州貞豐 562200)
毛紅椿為北盤江流域貞豐的干熱河谷區原生樹種,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長久以來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為解決當前北盤江流域毛紅椿產業發展的困境,本文從毛紅椿特性出發,結合北盤江干熱河谷區的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提出并解決干熱河谷區毛紅椿種植應該注意的關鍵問題,為該地區毛紅椿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毛紅椿;生物學特性;育苗技術;造林技術
毛紅椿楝科香椿屬。木材赤褐色,結構細,紋理直,花美觀,連同原種及香椿一起被列為“中國桃花心木”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開發前景[1]。毛紅椿作為北盤江干熱河谷區域內原生的樹種,垂直分布在海拔500~2000m左右,多呈天然零星分布,由于其干形通直和優良的木材性質,大樹屢遭破壞,天然母樹急劇減少。毛紅椿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貴樹種[3]。在北盤江流域干熱河谷區種植毛紅椿,對推動區域內生態重建和毛紅椿的發展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因此,對毛紅椿進行開發利用,系統地解決干熱河谷困難立地條件下毛紅椿造林難、未形成整套的經營管理技術等問題,對于科學地發展毛紅椿產業,推動北盤江干熱河谷區域內的生態重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北盤江干熱河谷區系指黔西南州境內北盤江流經的鄉鎮及一級支流經的鄉鎮,屬龍灘電站庫區,含貞豐縣白層、魯容、魯貢、沙坪,望謨縣樂元、油邁、石屯、邊饒、蔗香,冊亨縣巖架、壩賴等鄉鎮。區域內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為砂頁巖和頁巖分布的非巖溶地區。海拔介于375~1900m,相對高差200~300m,年均氣溫19~20℃,≥10℃年平均積溫6800~7000℃,年平均日照時數1400h,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mm,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種類主要有砂頁巖、砂巖和白云質灰巖發育的紅黃壤、黃壤及紅色石灰土等,前二者較酸,后者呈微堿性或堿性,由于區域內溫度較高,土壤有機質分解快,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壤中的氮、磷、鉀及鐵、鋅等元素含量較少,有效性較差。代表樹種有杉木、木棉、榕樹、芒果、荔枝、香蕉等。
2.1 良種及母樹選擇
根據“適地適樹,適地適種源”的原則,一般來說,采用鄉土樹種造林比較容易實現適地適樹。如果種植目標是為取得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品實用木材,因此,選育優良品種,是關系到生產效益的大事,進行良種選育,這是提高收益的關鍵。在北盤江干熱河谷區發展毛紅椿產業,應優選使用本地原生品種。在生產實踐中,應對20~30年生的生長健壯的母樹進行樹勢、立地環境及經濟性狀調查,在蒴果成熟由綠色變為棕紅色但又未開裂前及時摘采,采回后晾曬數日,蒴果開裂后脫出種子,去雜后干藏。
2.2 采種
毛紅椿一般十幾年生開花結實,采種母樹應選擇20~30年生的生長健壯的母樹,在蒴果成熟由綠色變為棕紅色但又未開裂前及時摘采,采回后晾曬數日,蒴果開裂后脫出種子,去雜后干藏。種子薄小,重量為26萬粒/kg,發芽率一般可達60~80%,保管好的甚至可達90%。
(1)采種時間:在10月底,果皮轉褐色時及時采摘,以免蒴果開裂種子飛散。
(2)采種要求:采種母鐘要選擇成年健壯無檢驗性病蟲害的植株為采種樹,因母樹高大,采摘宜用高枝剪連同果序一起剪下。
(3)種子處理:果實采收后,先攤開讓其在陰涼通風處后熟2~3d,然后在陽光下暴曬,翻動使果序開裂,種子脫落篩子,每千克種子約20萬粒,干粒重約5g,曬干貯藏。
2.3 育苗技術
2.3.1 圃地要選擇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春季播種,多采用條播,條距為25cm,播種量為8~15kg/hm2,播種前種子用溫水浸種24h,再催芽數日,苗高10cm時應間苗,保留密度25株/hm2左右,圃地出苗15萬株/hm2。上山造林的苗木要注意水肥的控制,尤其是毛紅椿,苗期生長迅速,苗高必須控制在0.8m以下,綠化苗則應促進其高、徑生長,苗高要達1m以上,地徑1cm以上。
2.3.2 整地
播種地深耕細耕后打碎作畦,寬1.0~1.2m,畦高20~25cm,步道寬25~30cm,畦平整細致,在畦面上覆蓋3~5cm厚度的細土。
2.3.3 實生育苗
(1)時間及播種量
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上旬,因種子細小,幼苗嫩弱需精心管理,生產中多采用先播芽苗后移栽的方式進行育苗,芽苗床每平方米用種子5~10g。
(2)播種方法
播種前種子需進行催芽處理,一般以溫水浸種,也可以拌鈣鎂磷肥和0.3%多菌靈或拌細沙播種,也可以用0.5%的高錳酸鉀液浸泡2h,然后用50℃的溫水間歇浸種3~4次,再拌肥或拌沙播種。經催芽處理的種子可提高發芽率10%以上,并提早7~10d的時間出芽,出苗也整齊。
(3)芽苗管理
播種12~15d后開始出苗,子葉剛出土時細小嫩黃,嬌弱,需注意防止晴天中午拱棚內溫度過高灼燒幼苗,可以掀開拱棚兩端的薄膜,通風透氣,傍晚前重新覆蓋嚴密。同時,每隔7~10d噴灑0.5~1.0%波爾多液或0.3%托布津藥液一次,連續2~3次,以防幼苗患病。
3.1 造林地選擇
在干熱河谷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因子,包括土壤肥力和土壤水分。毛紅椿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規劃設計時,應選擇海拔1000m以下,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土質較好、保水肥力強,排水良好,向陽開闊避風寒,坡度≤30°的陽坡半陽坡旱坡地栽植。造林地類可以是荒山荒地、坡耕地、撂荒地、火燒跡地、低產果園、疏林地、采伐跡地,以及未規劃的林業用地等。在土壤較為瘠薄的山頂、脊地或土壤退化嚴重的坡地,如果要進行規劃,必須配套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
3.2 林地清理及整地
3.2.1 林地清理
在造林前年的9~12月份,要對造林地進行清理,林地清理時山頂應保留原生植被或栽植其它常綠樹種。清理時要劈除林地雜灌以及雜草,伐根高度≤10cm。清理方式可采用帶狀清理或塊狀清理,清理過程中,為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土壤生態環境,盡量不要使用化學清理和燒除清理的方法。
3.2.2 造林密度
由于毛紅椿為喜光樹種,枝葉繁茂,需要較大營養空間,在連片地營造用材林時,株行距宜大些,一般為2m×2m-2m×3m;如果是混栽其它速生用材林樹種如杉木萌芽林,或椿糧間做等,則栽植密度可達3m×3m-3m×4m。
3.2.3 整地
毛紅椿為速生樹種,主側根均很發達,栽植前必須細致整地:全面清理造林地中的雜灌,挖除所有的毛桿根,按標準挖掘60cm×50cm×45cm種植大穴;挖穴時,將挖起的表層土(腐熟土)和下層土(土心)分別堆放,煉出穴內石塊和草灌根段。造林前或造林時先往穴內回填一半表土,再在每穴內施鈣鎂磷肥250g或復合肥100g拌勻,然后栽植,回填心土至平穴備栽。
3.3 種植技術及要點
毛紅椿裸根苗造林一般以冬季為主,栽植深度應在耕作層以下,比原苗根際上痕深15~20cm。北盤江干熱河谷區冬春旱時,地表20cm以上土層含水率極低,根系若在此層上,整個植株容易失水死亡。伏旱時,由于蒸發量較大,表土失水較快,也容易導致植株根系失水死亡。因此,此區域造林,必須做到“一壯一緊一蓋二深”,即苗要壯,坑要深,要栽深,要踩緊。栽植后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土壤干燥,應將枯枝落葉或割下周圍的雜草覆蓋于栽植坑面。
3.4 撫育管理
幼樹栽植后頭4年要加強撫育管護工作。毛紅椿生長季節主要在5~9月間,因此,造林后應及時地做好松土除草,加強施肥管理,以促進幼樹的成活和快速生長。為獲得優質用材,還應及時開展和做好抹芽除萌工作,尤其是采用截桿方式造林后的頭二年,每年的5、7、9月各進行1次劈草,擴穴,培土護苗作業;第三年2次,第四年1次進行培育作業,以促進新造林的快速生長和郁閉成林。
3.5 病蟲害防治
毛紅椿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干枯病,少見有毛蟲危害。毛紅椿根腐病多發生在夏秋陰雨天和排水不良的苗圃地和林地,防治方法有:合理選擇育苗地和造林地,選擇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用石灰(0.5~1.0kg)撒入栽植穴內,進行土壤消毒,發現根腐病苗及時挖除,并用生石灰處理根穴;對少量,發病較輕的幼樹,用50%代森錳鋅600倍澆根,每株樹澆灌2~3kg,可防止病蟲害蔓延。對于干枯病,若是小范圍的幼苗或幼樹發病,一般可直接地及時清除。藥物防治可在樹木病斑上打一些小孔,深達木質部,然后涂上或灌注1:10-12的堿水,或70%托布津200倍液等。
毛紅椿育苗種植要注意冬春干旱的影響,土壤干旱使保水保墑比較困難,加之土地貧瘠土壤退化嚴重在十旱瘠薄或礫含量高的地區成活率較低。因此,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壤土或沙壤坡選擇低山緩坡地,山腳,旱地及溝谷地段進行育苗成活率較高。毛紅椿產業的發展關鍵是“良種良法”,通過采用良種壯苗方法來加快毛紅椿品種改良,以提高其品種的適應性。
[1]江西省林學會,主要闊葉用材林培育技術[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9~63.
[2]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物名錄(第一批)[J].植物雜志,1999(5):4~11.
[3]陳 嶸.中國樹木分類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37:557.
S792.99
A
1004-7344(2016)06-0188-02
20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