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靖澤
摘 要:重點分析了現在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作用,探討了以生活化的問題為手段,拓展地理教學的思路,增強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提高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等方面教學手段,從而強化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地理;教學;生活
隨著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中不斷深入發展,素質教育對各個學科的滲入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學地理也是需要改革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適應現在的素質教育,這是中學地理生活化的原因之一。中學地理的應用性很強,它在教學中需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才能使相關知識點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另外,這種生活化的地理教學將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所提升,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接觸更多的周邊生活中的實例,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生活化教學將使學生在意識上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樹立正確的自然觀點,尊重環境,尊重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一種人文主義精神。因此將中學地理融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學生創新思維、發散思想、人文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針對生活化的具體教學方法進一步作以探討。
一、以生活化的問題為手段,拓展地理教學的思路
目前中學地理的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向學生提出很多的提問,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方式和對象都需要進一步轉變,因為這種教師多提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提升,只能使他們更加厭惡地理課,只要上課,學生就沒有自由,完全沉浸在尋找教師問題之中。因此,這種提問教學的方式需要轉變,首先,轉變提問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需要不斷解決學生的疑問,真正體現出答疑解惑的教學目的。例如,以社會化的問題為例,探討相關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要以社會上、生活中的案例為主題,探討相關的地理知識,加深他們的理解能力。
二、引入新方式,拓展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針對中學地理,進行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大的概念,需要有很多的具體措施和配套手段加以落實。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就是實現生活化教學的基本條件。地理知識點相關比較枯燥、抽象,基于中學生的思維,他們有時很難理解相關知識點,因此,需要引入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首先,情景教學法。這是一種通過課堂教學的環境營造,來實現教學氛圍的烘托,從而實現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更加感興趣。例如,地球儀的認識是地理學習的必備內容。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幻燈片的方式將地球的形狀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地球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然后再認識有幾個大洲,地球儀是按照比例縮小的地球模型,在我們認識地球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經緯線的教學中,可以使用導學法,使這一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加具有生活氣息,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讓學生在紙上畫出教室的整體形狀,然后將自己的座位在圖中標注出來,這樣可以為經緯度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這樣的抽象、枯燥的知識。
三、利用生活化的案例加強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應用是現在地理學科的主要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需要學生提高對地圖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要求同學來家做客”為題,要求學生設計從學校到自己家的一張簡易地圖,從而認識地圖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中學地理的知識結構相對比較枯燥、抽象,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實現生活化問題的解決,將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丁玲.關于新課改后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的一些思考:以“大氣的受熱過程”為課例[D].山地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會議,201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