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西安市陜西石油普教中心長慶八中
基于“摩擦力”為例分析初中物理學習中的“實踐與總結”
劉剛
西安市陜西石油普教中心長慶八中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成長,不斷提升自身的物理學習能力。本文在以“摩擦力”為例,對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與總結”策略分析。
摩擦力;初中物理;實踐與總結
作為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殿堂的啟蒙培育,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生活物理現象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從日常生活獲得知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講,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以后教育階段的物理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實踐與總結”的講解方案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能力。因此,加強對“實踐與總結”講解方案的研究對于初中物理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人的身心發展角度講,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僅活潑好動,還對未知的事物有著超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初中階段,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綜合能力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都還不夠成熟,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輔助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只有先對所教授對象的具體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夠有效創造有利于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和欲望,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馬克思主義認識觀認為,知識來源于實踐。也就是說實踐出真知,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運用常見的物理現象將科學家所總結歸納的一些公式和定理等淺顯的表現出來。比如,在冬天,為什么在馬路冰面上撒一層鹽后,人就不會感覺那么滑了?在大雪過后,為什么人在雪中行走和冰上行走的感覺不同?在騎自行車的時候,為什么抓住剎車閘后自行車就停止前進?······這些生活現象問題的設置,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發現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一些物理現象,并使其能夠在生活的場景中獲得更多的物理知識。
首先,在“摩擦力”課程的教學安排方面,初中物理教師可通過引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觀察到的具體事例,導出課程的主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該課時內容的猜想。通過合理假設→設計實驗→試驗研究→合作交流→歸納整理等教學流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在這一教學流程中,學生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夠對“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這兩個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從而為其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方面,由于一定的實踐活動對規律的總結具有重要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組織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其一,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要先準備好毛巾、彈簧測力計、實驗記錄表格、正方體木塊、小木棍、玻璃板、長方體木塊、木板、等質量底面積的銅塊和鐵塊等必要器材。其二,教師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讓他們選用能夠證明他們猜想的器材。其三,教師要對這次活動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等進行具體的講解。其四,為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教師要積極引導各學生小組進行合理安排,明確實驗目的,合理做好各組員的任務分工,及時做好相應步驟的實驗記錄。其五,對于各學生小組在實驗操作流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教師要及時的予以糾正和指導,以便其整個實驗操作的順利完成。
最后,在實驗結果的交流和評估方面,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對各小組的實驗結果予以鼓勵,以保持他們參與實驗操作的積極性;肯定他們敢于猜想的勇氣,以確保其自信心不被打擊。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并在公布正確的實驗結果后加深學生的印象。由于摩擦力有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種形式,在進行摩擦力計算時,要先對摩擦力的類型進行判斷,在根據實驗數據推理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并進行計算,其中μ不受接觸面積大小的影響,而與材料和其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密切相關,N為正壓力。通過對實驗進行總結,能夠讓學生明確物體的平衡條件與靜摩擦力的關系。對于有關實驗家庭作業的評估,教師要確定合理的評估標準,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出現錯誤的學生要耐心的進行指導,以確保大多數甚至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并應用“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這一課時的內容。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已不能夠滿足現時代學生對初中階段物理學習的需要。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實踐與總結”講解方案對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有采用多種科學的教學形式,才能夠真正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物理知識。此外,教師所進行的實踐教學必須具有多角度性、靈活性、清晰性和多樣性,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物理知識,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解決有關物理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夠有效提高其教學水平和效率。
[1]任城立.初中物理“參與式”教學實踐——以摩擦力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3,(8)∶145-146.
[2]蔣成剛.探討初中物理摩擦力“實踐與總結”教學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4,(32)∶74.
[3]張啟宇.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案例——科學探究∶摩擦力[J].物理教學探討,2010,28(8)∶69-72.
[4]趙遠平.覓得源頭活水,方得高效課堂——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點滴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12,(12)∶30-31.
劉剛(1968-),男,甘肅省慶陽市人,中教一級,大專,研究方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