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孟梅林
(安徽工程大學 藝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
城市家具的趣味性設計探析
王芳,孟梅林
(安徽工程大學 藝術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摘要:基于城市家具對于城市空間的重要性,從目前城市家具設計的現狀出發,通過分析“趣味性”家具的特征以及家具使用者的心理及行為特點,在人-城市家具-環境的交互場域范圍,提出趣味性城市家具在形態、材質和色彩三個方面的設計表現形式和創作方法.
關鍵詞:城市家具;設計形式;創作手法
對于多數人來說,對某個城市的印象聚焦于這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關注的卻不僅是這些.一個優秀的城市空間環境應該是可以漫步、可以休息的,應該擁有“大自然清潔工”美稱的生態公園和連接城市生活的景觀綠道.除了房屋建筑,身處其中的人們還需要相關公共設施,如城市中的家具.其作為城市空間中最為靈動的符號,給鋼筋混凝土圍合的環境帶來點點的悅動.快速發展的經濟讓中國的大小城市日漸繁榮,存在于其中的城市家具卻未能與之步伐一致,呈現出設計上滯后的一面.趣味性的城市家具利用自身能給人帶去愉悅的優勢,在城市公共空間中使得家具與使用者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
1我國城市家具設計的現狀
城市家具一詞源于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是體現城市特色與文化內涵的重要部分,泛指城市中的各種戶外環境設施[1].具體包含城市空間的信息設施、衛生設施、照明安全設施、娛樂服務設施、交通設施以及藝術景觀設施等.它們猶如居室中的家具一樣實用,同時還能體現城市文化、裝點城市環境.在西方,城市家具的發展過程與城市概念的發展同步.但在我國,城市家具的發展歷史并不長,設計品質也良莠不齊.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隨著當地政府部門對城市形象重視程度提高,使得城市家具的設計水平也不斷提升,功能良好、形式美觀的城市家具時常出現在公共空間中.但總體來看,我國城市家具設計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外在形式與使用功能不一致.作為城市家具最基本的功能是使用功能.而現實中一些城市家具被棄用.以城市家具——椅、凳為例,它的基本功能是讓市民坐在上面,無論外在形式如何,“坐”是自身價值實現的基礎.如果脫離它最基本的功能,再美好的形式也是無用的;其次是缺乏整體性設計.城市家具的設計與放置的地點會牽涉到城市的多個部門和系統,如城建、環保、交通、郵政等,各個部門都會依據自身的需求來制定,因此,時常會造成行業家具在某一系統內的形式統一,但卻使得整個城市家具在整體形式上呈現凌亂和無序;最后是設計形式雷同.“千城一面”是當前中國城市發展之縮影,而存在于城市空間中的家具也是如此.目前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幾乎包攬了家具設計領域,在中國的大街小巷經常會見到一些國外知名家具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不同規模、不同地域的城市家具在功能、造型和材料的選擇上都趨于雷同,讓人對某一城市的認識缺少了辨識性,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地域特征的缺失,使得城市也失去了自身的文脈繼承性[2].
2趣味及趣味性設計
新華詞典對“趣味”的解釋是:趣味具有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人們興趣的特性.一般人認知的趣味就是“滑稽”和“逗笑”,是大眾對平凡和通俗、詼諧與幽默作品的反映.而設計形式上的“趣味”則是指人的審美感知的外在表現形式[3].趣味性設計則是滿足人們對愉悅生活的追求,使人情感得以宣泄,擺脫生活壓力,追求輕松快樂生活的直接反映[2].它可以表現在家具的形態、功能、肌理、觸覺及產生的相關故事情節上,讓使用者產生共鳴,體驗愉悅.對于城市家具這樣放置于公共空間的、具有實用性的物件,可概括為兩大類:意趣和童趣.意趣即意味和情趣,表現為夸張性、幽默性和游戲性的意味,在表達上多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使人產生聯想,從而在互動和使用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滿足;童趣即以兒童的感知和兒童的心理想象世界為基礎,把人們對童年的懷念和對簡單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此,利用童趣的造型語言來表達理性的詼諧.
作為一個城市空間中的公共物品,城市家具就是讓公眾與家具產生身體上或是視覺上的接觸,實現其功能.在城市空間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市民喜愛使用的家具,研究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趣味性.如夸張的造型、引人注目的色彩、游戲情節的使用方式等,其中優秀作品如圖1所示.趣味表現的形式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既包含功能性又兼具趣味性.趣味性的設計在外在形式和使用中體現出作為公共設施所蘊含的內涵和公共精神,也讓其更容易被公眾理解和思考,同時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更樂于參與、體驗和感受.正如斯蒂芬·貝萊所言,趣味是設計產品中最人類化、最直接、最能引起人們興趣的因素.
3趣味性城市家具的創作設計形式
設計的多元化為家具設計的趣味性提供了施展的空間.設計時將家具的形態、材料、結構或是使用特點趣味化,以善解人意的設計語言和生動可愛的造型調節著被緊張生活和工作壓迫的現代人群.
3.1造型形式中的趣味手法
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生活設施,城市家具的造型形式就是其外在的視覺形象,是內在功能的承載與表現.城市家具的造型趣味性體現在能否為公眾創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在觸摸、坐、攀爬、游戲等使用過程中體會造型所帶來的新奇,創造不同尋常的結構或參與的新穎感.城市家具與城市空間是相互共生的關系,在人-城市家具-環境的審美場域中,要素與要素間形成互動的交互情境.借用勒菲伏爾的概念,城市家具就是“生活”在這個充滿了人類的“感知”、“設想”和“生活”的城市空間中的藝術[3].
(1)夸張和對比.對于處在城市公共空間的家具來說,利用夸張設計的手法對其形狀、尺度、比例以及層次關系進行處理,從而對使用者施加心理的影響,營造出一種給人以奇特、幽默、滑稽、荒誕甚至是脫離真實世界的空間情境.造型夸張的公共電話亭如圖2所示.劉勰提出:夸而有節,飾而不誣.設計中可以對家具中的某些部位以超常規尺度進行夸張處理,但比例要適度,不能過于強烈;利用功能與形式之間不對稱的設計對比,制造不協調感來展現趣味性.常用顛倒、錯位、省略的方式處理原有家具的基本功能形式,即利用公眾對某些家具設計形式上的習慣認知,制造不同尋常的視覺效果,打破人們對事物正常固有的認知心理,吸引人的好奇心去思考家具所制造的趣味性.但是,設計師要注意把握形式與實用、環境之間的關聯性,使其既出乎意料又符合常理,讓人們在參與互動和使用的過程中體會造型所帶來的樂趣,同時向公眾傳遞更深層次的含義.
(2)仿生設計.仿生設計是人類對自然生命外在形態和內在功能創造性模擬和應用的過程[4].即對自然生物系統中的物象形態、色彩、結構、肌理、功能等特征進行有選擇地應用設計.路易吉·克拉尼認為設計的基礎應誕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現的真理之中.在家具仿生設計中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情感,尤其是對于形態的仿生能體現出家具的親和力,更能制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海豚郵箱如圖3所示.當然,在運用仿生設計手法的時候適度地改變現實中物象的某些特質,比如對原有物象的尺度夸大或是縮小、功能的延展和轉變、環境的異地重構等,營造出熟悉親近卻又與現實不同的趣味效果.作為在藝術與科技領域貢獻突出的藝術家——法國的路易·迪朗,尤其擅長家具雕塑的創作.他的作品常把人的肢體作為家具雕塑的構成元素,用現代科技的新材料將柔軟的紅唇、夸張的舌頭、干枯的手掌、足弓明顯的腳底板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利用仿生手段打破了人們對家具造型的一成不變的看法,塑造出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和良好功能性、趣味性的藝術作品.路易·迪朗的作品手掌座椅如圖4所示.
3.2材質上的趣味化運用
任何一種家具都是依據一定的實體形態而存在,都是由材料構成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提高,設計師所用的材料也越來越豐富,材料所扮演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對材料的運用不僅僅是對其外部形態的簡單處理,而是在造型之外讓材料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語言出現于城市家具設計中.家具材料自身表現出來的質感和肌理效果是造型設計的基礎.
(1)材質異化.藝術創作中的新奇也可以理解為 “反常合道為趣”.陌生化、超現實化和異化是此類設計的創作基礎,在材料的表現上常常出奇不意、不同尋常,讓人耳目一新.在符合家具基本功能實現的前提下,對材料的反常規搭配是實現趣味性的重要手法,也可以用異化材料的固有屬性來達到一種不同尋常、借此喻彼的效果.新興的IMD、IML、鋁合金、鎂合金、不銹鋼等材料在與傳統材料相結合后,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如電鍍、絲印、鐳雕、電鑄、蝕紋等處理,使得家具在視覺和觸覺上給使用者帶來豐富的趣味化心理感受.例如在材料的異化處理上,可以用金屬鋼板和天然的石材進行混合運用,將鋼板做成與石材同樣造型的石頭并拋光成鏡面,制造出真假難分的視覺肌理和形態,而不銹鋼材質所反射的光又使得周圍的物體變得支離破碎,產生迷幻的影像.這種不同材料的合并應用,彰顯出材料間的矛盾性,使得材料之間的融合呈現出趣味性.
(2)新材料的應用.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造型藝術受到強烈沖擊,而新材料的運用一般也是新家具形態發展的先導.家具最為常用的材料有木材、石材、金屬等,發展到現在的可塑性更強的化工材料、玻璃以及綜合材料,其創作的表現手法也推陳出新,造型形式更是千變萬化.運用現代工藝技術給當代生活帶來全新的視覺景觀[5].外表如光影、氣體、軟體等新型材質使得城市家具的創作材料越來越豐富,也充分調動了設計師的奇思妙想.外表上遠看是流動的或軟質的,近看卻是固定的或是堅硬的材料家具,不僅帶來了造型上的豐富多彩,更給使用的人帶來視覺、觸覺的新奇感和趣味性,其中優秀的作品如圖5~圖7所示.趣味性的城市家具設計以“玩具”的全新方式展現在城市空間中,也是新材料質感體驗的呈現.擅于仿生的前衛設計師路易·迪朗的作品還具有波普藝術的特質,其中“有趣”也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多以柔軟有彈性的聚氨脂制成,造型大多為變形或寫實的人體器官,如舌頭、嘴唇、手、腳、軀干等,色彩鮮艷飽和,而且具有沙發的實用功能.但是,它們看起來卻不像是軟的東西,只有在觸摸它們以后才可能確信它們的確是柔軟的[6],聚氨脂制成的沙發如圖8所示.
3.3色彩的趣味化
在大的空間環境中,色彩的存在會讓原本沒有生命的物體賦予靈動.合理的運用色彩可以為“趣味性”家具設計創作中帶來更快捷的表現效果.作為城市環境中的亮點,家具色彩的運用要充分體現家具自身功能特點的要求.但在設計中不單只從其自身的實用功能、造型形式等方面進行考慮,還應該將家具放置的周圍環境充分考慮進去,如整個城市色彩傾向、區塊色譜基調等因素.作為點綴色的城市家具在色相、明度和純度設計時與主色調和輔助色調進行對比,以起到醒目的作用.色彩上的裝飾手法、思維上的童稚化表達都是不錯的選擇.
(1)裝飾化.色彩作為城市家具設計的重要元素,是吸引人們對其進行關注的重點之一.運用色彩之間冷暖、明暗的對比,用裝飾化的手法制造城市家具在景觀空間中的“趣味節點”.城市家具的色彩裝飾還可根據家具所處的具體小環境、家具本身的特定造型,對色彩進行夸張變化和組合,從而制造出更豐富、與現實世界不同的“情境”空間效果.現實空間中,一些色彩裝飾味很強的家具被置于城市的公共空間中,如在悉尼街道的旅游信息亭——“大紅燈籠高高掛”項目,如圖9所示.通過強烈裝飾色彩效果的“中國燈籠”,為現代氛圍的唐人街制造出不同“情境“的喜慶氛圍.“中國燈籠”不僅僅提供了照明、信息展示,更是為街道制造了亮點,是實際的功能超出其空間增值的現代詮釋,也營造出輕松、歡快、充滿活力的環境氛圍.
(2)童稚化.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無憂無慮的.網絡信息環境下現代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生活和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內心向往輕松而又愉悅的環境空間.在城市家具設計中將色彩的處理以兒童的感知和兒童的心理想象世界為基礎,表現人們對兒童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的追求.城市家具色彩設計中采用童趣化的表達將會激發起許多成年人的童心.充滿稚趣的亮麗顏色、色塊間的無忌對比、涂鴉的手法等所營造出童年時光的空間場所,最大化地發揮色彩所能制造的趣味性來創造更加幽默的、輕松的、自然的幻想空間,讓人與人在公共空間中找到交流的媒介.作為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西班牙著名畫家米羅在創作中常把兒童藝術、原始藝術和民間藝術融為一體,童稚化的色彩加上簡潔的造型,在色彩、材料和形式的嬉戲中實踐著對童心的真正回歸,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在2015年米蘭世博會的地標建筑生命之樹的周圍,設立了許多陀螺形狀的椅子(見圖10),類似該造型的家具已不是新鮮產物,但絕對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公共設施,足以喚醒每一個參觀者的童心.
4結語
城市家具作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對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塑造城市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一種環境“福利”. 趣味性的設計手法繼承了后現代主義設計語言,利用自身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優勢,架起人與使用者、與環境的情感橋梁.將“趣味性”設計觀融入到現代城市家具設計中,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家具的作用和價值的實現,也為家具設計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鮑詩度,王淮梁,孫明華,等.城市家具系統化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李建盛.論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的矛盾性[J].北京社會科學,2013(5):79-86.
[3]高曉東.辦公家具的趣味性設計[J].大眾文藝,2010(16):72.
[4]張乃仁.設計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5]趙興興.淺談現代家具設計[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0(5):57.
[6]吳真.玩,并性感著[N].南方日報,2002-01-06(3).
Interesting design of urban furniture
WANG Fang,MENG Mei-lin
(College of Art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furniture for urban space,and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tatus,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e urban furniture,as well as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urniture conumers in "person-interactive environment-Urban furniture" field and elaborate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design forms:shape,texture and color and its designing methods.
Key words:urban furniture;design form;designing techniques
文章編號:1672-2477(2015)06-0017-06
收稿日期:2015-05-05
作者簡介:王芳(1975-),女,安徽六安人,講師,碩士.
中圖分類號:J0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