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


摘 要:稅法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專業核心課,是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本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起主要支撐作用。烏蘭察布職業學院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教學評價等課程內涵建設上不斷創新,發揮稅法課程在教學和實踐中的應有作用。
關鍵詞:稅法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C-0066-04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之際,面對職業教育的新形勢,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稅法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進行教學,已不能滿足當前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教育的需求。為此,本文從烏蘭察布職業學院的實際出發,結合其他高職院校的先進理念,對稅法課程內涵建設進行了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幾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課程設計理念
(一)課程定位
稅法課程是烏蘭察布職業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之一,是本專業知識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走上社會后,從事與會計、稅務等相關的工作崗位時,必須具備的會計處理、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稅務登記等稅收知識和技能。
(二)課程設計
稅法課程立足于職業崗位對稅法知識的客觀需求,按照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緊密聯系我國稅務工作的實際,以崗位(群)工作過程為主線確定課程內容體系,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以講解常用稅種的法律法規、計算方法為教學內容,緊緊圍繞完成常用稅種的納稅申報的需要組織教學過程,以多媒體教室、相關專業實訓室作為上課場所,采用“教、學、做”結合,以“做”為主的教學方式,變知識本位為能力本位,變書本知識講授為實際技能操作,從崗位需求出發,構建實訓課程,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不斷強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
1.課程體系的設計面向崗位需求,通過項目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
圍繞確定的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項目,遵循理論知識夠用為度、注重能力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精講多練、綜合評價的教學思路,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加大了稅法課程實務、實訓技能知識的比重。在課程設計上注重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在教學中采取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做”合一的探索。
在稅法課程的教學中,把學生需要掌握的職業技能設計成具體項目,通過課堂對相關項目知識的講解,學生結合納稅報表的填制和案例的分析練習,把“教、學、做”一體化落到實處。
3.按照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加大仿真實訓力度。
實訓內容的設計要以“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為指導,以企業主要稅種的計算、納稅申報、征收管理和賬務處理為主線,改變過去以稅法法律條文記憶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不同稅種稅款計算、機打增值稅發票演練、稅收票證填寫、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及賬務處理等能力,注重納稅申報表的填制、增值稅的開票實訓和報稅過程相關手續的掌握,強化對學生職業應用能力的訓練。
4.建立開放的、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通過讓學生走進企業、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稅務機關等實習,親身感受課本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時遇到的問題,稅法條文在執行過程中的情況,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為解決問題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內容的選取與組織
(一)內容的選取
1.課程內容的確定依據就是稅務部門對企業辦稅人員的具體要求。
企業在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中,辦稅員崗位的日常工作,就是依據稅法規定及時申報納稅,履行企業的納稅義務。為了保證企業及時準確地履行納稅義務,稅務部門對辦稅員業務崗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課程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依據這些要求確定的。
2.教學內容的確定要按照企業實際涉稅業務的具體要求。
在企業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中,涉稅業務崗位的日常工作,就是依據財務會計和稅法的規定,進行會計賬務處理,及時申報繳納稅款,履行企業的納稅義務。我們在對畢業生回訪和去相關企業調研時,著重詢問和了解企業的涉稅業務情況,根據涉稅業務范圍和能力要求精選教學內容。以真實的企業經濟業務為基礎,把稅法的規定落實到具體的經濟業務上,實現稅務與會計的有機結合。教學內容在選取時充分考慮了會計與稅法的這種銜接。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企業涉稅業務處理及納稅申報技能,為日后工作做好準備。
3.課程內容的確定兼顧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需要。
根據本專業學生在畢業前要求絕大多數要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部分學生要拿到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的要求,本課程教學內容在選取時要充分考慮初級會計師資格考試大綱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通過學習本課程,能夠為學生輕松考取會計從業資格和初級會計師資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課程內容的組織要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地方經濟培養人才的特點,按照突出應用性、地方性、實踐性原則整合課程的內容體系。稅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按稅種分為不同項目,將學生需要培養的能力貫穿于各項目中。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以稅種的計算及納稅申報為主線,通過講授、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講解稅種知識。同時,通過辦理稅務登記、稅種核定、發票領購、各稅種稅額計算、納稅申報及賬務處理等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稅法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如下表:
項目 理論教學內容 理論
課時 實踐教學
內容 實踐
課時
稅法基本原理 1.稅收、稅法概念
2.稅種分類
3.稅法構成要素 4
增值稅法 1.增值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率
2.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標準,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辦理流程及所需資料。
3.增值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4.增值稅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5.營改增的相關規定 18 增值稅計算
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6
消費稅法 1.消費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目、稅率
2.消費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消費稅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 8 消費稅計算
填寫消費稅納稅申報表
4
營業稅法 1.營業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目、稅率
2.營業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營業稅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 14 營業稅計算
填寫營業稅納稅申報表
6
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1.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率
2.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 4 填寫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納稅申報表 2
關稅法 1.關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
2.關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關稅的征收管理 6
常用小稅種 1.房產稅、契稅、車船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資源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目、稅率
2.這些稅種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這些稅種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 14 填寫房產稅、契稅、車船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納稅申報表 8
企業所得稅法 1.企業所得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
2.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4.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 16 企業所得稅計算
填寫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
6
個人所得稅法 1.個人所得稅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
2.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3.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4.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和納稅申報 12 個人所得稅計算
填寫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
6
稅收征管法 1.稅務管理:辦理企業的開業稅務登記及變更稅務登記。
2.稅款征收
3.稅務檢查
4.稅務行政復議及稅收法律責任 8 辦理開業稅務登記和注銷稅務登記 2
綜合實訓中涉稅會計業務 在會計綜合實訓中,學生根據仿真企業資料完成增值稅、附加稅費、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稅額的計算、編制相關憑證、登記應交稅費總賬、明細賬并進行納稅申報等系列工作。 30
合計 104 70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課堂講授法。
作為傳授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課堂講授法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面對面的講解中,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演示,加強教與學的互動,讓學生掌握和了解每個教學項目的整體結構、基本流程以及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過分析典型技能式案例的操作過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學到的稅法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在此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一是重視提問,讓學生分析操作要點,開動腦筋,獲得答案,在知其然的同時知其所以然。二是注重討論,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由討論的氛圍,及時組織討論會,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見解,深入分析案例,交流心得體會。必要時教師還可以扮演反方代表與學生進行辯論,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要點和關鍵,幫助學生堅持正確的觀點,修正錯誤的意見。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3.項目小組工作法。
稅法課程的全部學習工作任務就是在兩個學期的教學中,完成“增值稅辦稅業務”“消費稅辦稅業務”“營業稅辦稅業務”“個人所得稅辦稅業務”“企業所得稅辦稅業務”等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就是要把實際工作中零散的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通過對原始數據的職業判斷和歸集處理,最終形成納稅申報表,這種歸集處理過程和數據判斷涉及會計核算和稅法條文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在會計模擬綜合實訓的操作中,每個小組需要各自完成企業的記賬工作、納稅申報,在頂崗實習階段,每個項目小組就是完成共同工作任務的準職員小組。
4.模擬教學法。
教師利用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等模擬教學工具,就某一具體業務的規范性操作程序進行演示,引導學生深入觀察,讓他們在實務操作中逐步理解經濟原理和現象,掌握操作要領,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減少學生對實際操作的陌生感,強化教學的仿真程度。
5.網絡自主學習法。
通過搭建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將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料發布到網上,學生將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也發布到網上,實現師生互動。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代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
1.搭建“世界大學城”教育教學平臺。
烏蘭察布職業學院2012年引入“世界大學城”網絡學習空間,建立一個資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學習網絡服務平臺,為每個教師和學生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終身學習空間,通過信息技術把教學實踐融合落實到每個教師與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中去。每位任課教師通過建立稅法課程主頁發布教學計劃、教案、課件、案例和作業等,學生通過“世界大學城”稅法課程主頁獲取這些信息,進行重修、預習、復習,并通過師生交流平臺反饋完成的作業和其他需求信息。
2.網上辦稅廳。
為實現教學與工作的一體化,我們通過稅務局網站的網上辦稅廳系統,利用真實企業的相關信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與真實企業情況相同的網上稅務辦稅業務環境。網上辦稅廳系統包括網上申報、網上抄報、網上認證、網絡發票等。
3.涉稅業務的網上操作演示。
為給學生提供辦稅業務示范操作,我們通過稅務局網站提供的場景式辦稅服務系統,該系統模擬辦稅服務廳中具體涉稅業務的辦理場景,針對不同納稅人的需求,通過可選擇的交互式方式演示不同納稅人辦理涉稅業務的具體流程和相關要求。在網上給學生演示了大量的辦稅業務操作過程,并通過動漫形式,把學生帶入一個模擬現實的學習場景。通過動漫中的操作演示,學生能較全面地了解實際辦稅業務中的操作流程。這些演示內容包括稅務登記、發票業務、納稅申報等三大類100多項業務的辦理流程,同時為納稅人提供了涉稅表格下載和涉稅提醒等拓展功能。
4.充分運用設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實訓室開展教學與實訓。
稅法課程從2009年開始在配備多媒體設備的教室或實訓室進行教學與實訓,教師均能熟練制作多媒體課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
學院建設有一個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室(包括稅務綜合業務模擬實訓等會計專業的實訓),經濟管理系建設有一個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兩個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室和一個ERP模擬實訓室,配備了近200臺電腦和全套網絡設施,并安裝了企業財務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軟件,為學生通過仿真操作完成辦稅業務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設備支持。
四、實踐教學
(一)校內教學實訓環境
學院先后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室、ERP模擬實訓室及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室等,配備了計算機及軟件、互聯網接入系統、投影儀及幕布、空調機、網絡服務器及軟件、交換機及軟件、終端計算機及桌椅近200套,完全能夠滿足稅收基本理論實踐教學、稅法實務模擬實訓、稅務綜合業務模擬實訓課程教學、畢業設計等需要。每個實訓室都有專人負責安全,實訓的資料也有專人負責,可同時開設兩個教學班的實訓課。從總體上看,校內教學實訓設施能夠滿足現有規模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
本專業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目前已和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的就業和頂崗實習提供了實踐場所。
烏蘭察布職業學院與內蒙古民豐薯業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烏蘭察布市分公司、中國銀行烏蘭察布市分行、卓資蒙銀村鎮銀行、烏蘭察布市地方稅務局、集寧區國家稅務局、烏蘭察布市瑞豐稅務師事務所、烏蘭察布市國誠會計師事務所、鄂爾多斯康寧爆破有限公司、烏蘭察布天輔乳業有限公司等10多家單位簽訂了實習協議,初步建成了以學院所在地為主的校外實習基地,形成了開放式的教學格局。
五、教學評價
(一)校外專家評價
烏蘭察布職業學院稅法課程組的教師們能夠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盡可能多的教學媒體、網絡資源,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探索出“工學交替、項目導向、頂崗學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能夠成為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行業企業專家評價
近幾年烏蘭察布職業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無論是參加工作還是校外實習,不管在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在生產、流通、服務、金融保險、中介機構等企業單位,領導和職工普遍反映“接受能力強、功底扎實,能短時間適應工作崗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稅法等課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院教學督導評價
學院教學督導組通過現場聽課、學生座談、抽查教案與課件等督導檢查,給予稅法課程充分肯定,一致認為,稅法課程經過多年來的建設,在教學組織、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等方面都形成了突出的特色。課程組教師多年來致力于教學改革,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和很強的敬業精神,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課程組的多數教師有企業的實踐經驗和校內外的培訓經驗,整體教學效果好,教師教學能力強。多次學生評教顯示,該課程教學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
(四)學生評價
學院督導部門每學期都通過學生網上評教的方式,測評每門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結合院系定期召開的學生代表座談會反映的情況,經過匯總確定每位任課教師的綜合得分。近五年來,稅法課程主講教師的學生評價均在90分以上,達到優秀標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2006.
[2]陳云蘭.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5).
[3]王艷利.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稅務實務課程教學探索[J].價值工程,2011,(23).
[4]何霞.稅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12).
[5]李相琴.“三環互動”教學模式下財稅法規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思考[J].商業經濟,2010,(2).
[6]戴鋒.高職“納稅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淺探[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7]閆玉琢,楊軍,胡清水.動漫導航:讓納稅人熟悉辦稅程序[N].中國稅務報,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