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智+劉艷陽


摘 要:為探討心肺、腹電子標準化病人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診斷學實訓課中的優勢,我院將88名臨床專業學生隨機分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訓,然后進行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考核,同時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使用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實訓平臺的實驗組學生操作技能的規范性、完整性、流暢性高于對照組,體現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平臺的優勢。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體系能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彌補臨床教學中資源匱乏,成為臨床教學發展的新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電子標準化病人;診斷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C-0089-02
診斷學技能操作是醫學生必備的基本功,臨床實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暴露出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諸如醫學生生源的擴招、患者法律意識的增強、臨床典型病例的缺乏、病種的演變等都嚴重影響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彌補了臨床教學資源的匱乏,成為臨床教學發展的新領域,該教學體系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供良好的平臺,從而培養學生臨床理論、臨床技能、臨床思維能力。將電子標準化病人引入診斷學實訓課進行探討,現將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以內蒙古醫科大學2012級臨床專業88名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挑選兩個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4人,男14人,女30人;對照組44人,男18人,女26人,兩組學生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無顯著差異。
(二)教學方法
兩組理論課和見習課均為診斷教研室同一組教師授課,課間實訓均為16學時,其中胸部查體(呼吸、循環系統)12學時,腹部查體4學時,兩組教學均在診斷學實驗室進行,實驗組采用電子標準化病人操作平臺授課,先集中講授相關理論,然后應用系統軟件演練操作過程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講解、示范和學生間互換角色進行反復演練。
(三)依托實驗室平臺
實驗組教學平臺為遼寧營口巨成電子醫療儀器廠生產的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JC-5000型),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由多媒體教學軟件和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兩部分組成。通過該系統教學軟件編程,對電子標準化病人進行智能操控。主控臺為主系統(教師機)控制各子系統(學生機),主系統有全體教學、分組教學和自主練習三種教學模式,帶教老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選取。教師機與學生機同步授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更換、調試、操作子系統。自主練習模式下子系統可供自我調試,學生可以自主進行訓練。學生4人一組,配1 臺電腦和2 臺電子標準化病人(心肺聽診、觸診電子標準化病人和腹部觸診電子標準化病人)。
(四)考核成績評定
實訓課結束后,兩組同學同時參加診斷學教研室組織的實操技能考試,考試分為病例問診(20分)、正常查體(60分)和心電圖的識別(20 分)三部分,其中病例問診以病房隨機抽取患者為對象;正常查體以該系統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為對象;心電圖的識別以該設備儲備的上百種心電圖譜為標準。后兩項系統自動打分;操作實訓100分制,統一由診斷學教研室教師匯總填入成績單。
(五)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 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獨立樣本t 檢驗。雙側檢驗P <0.01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體格檢查成績比較
分值 實驗組(n=44) 對照組(n=44)
肺部查體 20 16.64±3.21 14.25±2.5
心臟查體 20 17.22±4.12 14.53±2.85
腹部查體 20 17.13±3.18 13.46±4.12
總分 60 49.26±1.52 41.35±3.42
注:與對照組相比 P <0.05。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體格檢查項目得分比較
組別 n 溝通關懷
(5) 檢查項目
(40) 檢查順序
(5) 手法規范(5) 結果報告(5)
實驗組 44 4.84±0.24 34.20±4.22 4.84±0.32 4.63±0.78 4.25±0.36
對照組 44 2.10±0.52 18.78±6.48 2.54±0.86 1.33±1.42 1.58±1.53
t 值 5.34 22.14 2.10 2.24 2.06
p值 0.00 0.00 0.00 0.00 0.00
注:與對照組相比P <0.01為差異有顯著性。
(六)教學效果評價
為評價電子標準化病人的模擬教學效果,實訓課時發放電子標準化病人的教學效果調查問卷表,學生自愿填寫并回收。同時,征求學生對采用電子標準化病人進行診斷學模擬教學有無建議或意見,附于表格中。
表3 ?學生對應用電子標準化病人的實訓效果問卷調查
項目 實驗組贊同
比例(%) 對照組贊同
比例(%)
提高了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100%(44) 63.6%(28)
提高學習興趣愿意課后進行練習 95.5%(42) 54.5%(24)
提高操作技能有助于適應臨床 84.1%(37) 56.8%(25)
扎實理論有利于其他課程學習 90.9%(40) 56.8%(25)
體征模擬真實有助于臨床思維培養 86.4%(38) 70.5%(31)
學生意見或建議:
二、結果
1.兩組學生體格檢查考核成績比較:實驗組心臟、肺部、腹部成績分別為( 17.22±4.12、16.64±3.21、17.13±3.18),對照組成績依次為(14.53±2.85、14.25±2.56、 13.46±4.12),實驗組考核成績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兩組學生體格檢查項目得分比較:實驗組項目 溝通關懷、檢查項目、檢查順序、手法規范、結果報告分別優于對照組P <0.01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2。
2.調查問卷共發放88份,全部收回。結果顯示,實驗組100%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學習效率,95.5%的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愿意課后繼續訓練;84.1%的學生認為提高操作技能有助于及早適應臨床;90.9%的學生認為鞏固理論基礎有利于相關課程學習;86.4%的學生認為應用仿真病人真實模擬有助于臨床思維的培養。實驗組贊同比例均高于對照組。見表3。在學生建議或意見欄中集中反映:(1)應延長實踐課時;(2)開放實驗室供學生自主練習;(3)理論與實訓均改為小班集中實驗室學習并壓縮理論課時;(4)實訓課前應允許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接觸模擬系統熟悉病例。
三、討論
(一)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訓教學中的優勢
傳統的體格檢查教學單調、抽象,教師很難用語言將正常的、異常的呼吸音、心音以及功能性雜音與器質性雜音的特點表述清楚。采用心肺聽診電子標準化病人后,系統模擬正常呼吸音、心音以及各種雜音(包括臨床上不易見到的風心病、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的雜音),多媒體制作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便于理解、有助于記憶,教學過程動態演示有聲有色,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顯著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利用電子標準化病人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診斷學教學跟模擬技術相結合的培訓體系,逐漸被國內醫學教學采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應用電子標準化病人系統教學解決了目前臨床患者不愿作為“活體標本”被用于教學的困境,使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減少醫院教學的倫理風險。
采用心肺聽診觸診和腹部觸診電子標準化病人后,學生可以反復自主練習。心肺聽診觸診內容多而且繁雜,單純課堂講授不易理解掌握,學生可以通過回顧書本理論,進行訓練體會,克服了由于病人病情病種的限制,不能讓學生反復體會異常體征的缺點;應用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后學生普遍認為提高了學習效率,愿意課后進一步強化訓練,鞏固實訓效果;另外電子標準化病人系統的考核模式,可對全體學生同時進行相同內容的考核,系統自動打分,評判標準一致,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操作水平,避免了傳統考試不同監考教師標準不一、主觀因素影響公平的問題。
(二)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訓教學中的不足
電子標準化病人包含的體征有一定局限性,只能表現部分體征,不能反映全身的癥狀和體征,而且只能進行聽診或觸診,不能通過視診和叩診獲取體征,影響到對某疾病整體思維的形成;應用過程中發現,目前使用的電子標準化病人系統部分體征與真實病例有一定差異,如部分心臟雜音的性質可能在合成、錄制或播放過程中與臨床病例的雜音存在一定差異。另外電子標準化病人畢竟與真實的人體有一定的差異,如心肺聽診音的失真,皮膚觸診感覺質地偏差等,產生了臨床差異,影響了實訓效果。所以在診斷學實訓教學中應采取綜合教學手段,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我們也期待著電子標準化病人能跟隨疾病譜的改變而設計,編輯一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陽性體征提高電子標準化病人用于診斷學教學質量。
總之,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訓課中的應用是診斷學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它不可能取代臨床,只能作為學生掌握臨床技能的輔助手段,提高操作技能有助于及早適應臨床,為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打基礎。
基金項目:內蒙古醫科大學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訓課中的作用探索”,編號為2015KF12。
參考文獻:
[1]徐娟,李軍.影響醫學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因素及措施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09,(9).
[2]張雅麗,李衛萍.電腦模擬人在心肺聽診教學中作用的探索與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8).
[3]謝彥鵬,王衛東,肖光文.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與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8,(3).
[4] 袁杰,趙德超.心臟檢查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1).
[5] 李乃娥,曹景花,李振鋒.多媒體技術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6).
[6] 余國龍,楊天倫,張冬梅等.心肺、腹電腦模擬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0).
[7] 李春艷,段志軍,杜建玲等.應用多媒體模擬人系統提高臨床診斷學的教學效果[J].醫學教育,2009,(2).
[8] 徐麗萍,王虹,田海玲.模擬病人在醫學生臨床技能考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2).
[9] 古賽,馮梅,王丕龍.采用電腦模擬人以促進診斷學教學改革[J].醫學教育探索,2009,(6).
[10]周金美,林玉坤,鐘葉彬.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訓課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