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華
術中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分析
朱駿華
目的探討術中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方法79例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39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采用術中優質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焦慮評分及血壓變化情況。結果術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及血壓變化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實驗組焦慮評分為(48.89±5.2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48±5.3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中優質護理對緩解患者焦慮情緒,維持患者血壓平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術中優質護理;手術室;焦慮;血壓
手術室屬于醫院重點科室,是實施手術、搶救危急重癥的重要場所,不僅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對護理質量也有較高要求。優質護理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強化基礎護理,深化護理內涵,為患者提供放心、高效、優質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整體護理質量。本研究選取本院79例手術患者,對比術中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7月~ 2015年7月收治的79例手術患者。入選標準:年齡18~80歲;認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腦、肺、腎、心、肝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存在行為及精神障礙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39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40.14±8.95)歲;手術類型:12例外傷性手術,13例胃腸手術,10例肝膽手術,其他4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0.28±9.24)歲;手術類型:10例外傷性手術,12例胃腸手術,13例肝膽手術,其他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手術護理,如術前備皮及簡單健康教育、術中配合及術后密切病情觀察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術中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是實施術中優質護理的前提與基礎。麻醉、手術可對患者呼吸及循環系統造成影響,護士應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氧、血壓及體溫變化,注意觀察患者口唇、呼吸形態變化,以便促進手術順利進行。
1.2.2 術中優質生理護理 確保手術室濕度適宜(30%~60%)、溫度適宜(21~25℃),年幼患兒及老年患者可適當調高手術室溫度。協助患者取手術體位,注意遮擋私處、手術臺墊雙層大單、加強保溫,應用毛毯覆蓋非術區,以增進生理舒適度。護士還應采用加溫器加熱術中輸注液體,以減輕患者不適。
1.2.3 術中優質心理護理 對于局部麻醉患者,術中心理護理亦不容忽視,護士應密切關注患者心理動態,態度和藹、語言溫和,采用語言、眼神、握手等方法安慰、鼓勵患者。此外術中可播放輕音樂,以緩解患者焦慮情緒。
1.2.4 優質安全護理 麻醉實施前、皮膚切開前、患者離開手術室之前,手術室護士、麻醉醫師、手術醫師應進行3次3方安全核對;應用枕頭及棉墊等物品保護患者受壓部分;以提高手術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焦慮評分及血壓變化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患者焦慮情緒,共包括20項內容,每項內容均應用4級評分,1~4分分別代表沒有或者很少有、有時有、經常有、絕大部分時間有,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術前及術后1 d選擇同一時間、同一體位,應用同一血壓計測量患者舒張壓和收縮壓。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SAS評分情況比較 術前,對照組SAS評分為(57.62±4.59)分,實驗組為(58.24±5.06)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71,P=0.570>0.05)。術后1 d,對照組SAS評分為(52.48±5.32)分,實驗組為(48.89±5.24)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21,P=0.003<0.05)。
2.2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術前,對照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為(134.23±7.49)、(91.96±4.42)mm Hg(1mm Hg=0.133 kPa);實驗組分別為(132.79±7.31)、(92.02±4.60)mm Hg,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65、0.059,P>0.05)。術后1 d,實驗組收縮壓為(119.69±8.36)mm Hg,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5.98±7.46)mm 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31,P=0.001<0.05);實驗組舒張壓為(86.12±3.59)mm Hg,低于對照組的(89.62±4.06)mm 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37,P=0.001<0.05)。
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服務模式。2010年初,衛生部(現衛計委)開展了以提供滿意服務、夯實基礎護理為主題的優質護理示范工程[1]。2012年,衛生部(現衛計委)“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要求門診、急診、手術室等部門踐行優質護理服務理念[2]。將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應用于手術室是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術中優質護理屬新型人性化護理理念,對規范手術室護理工作,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滿足患者身心需求,增進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具有重要意義。
手術屬臨床常見應激源,可引起強烈的心理及生理反應,嚴重影響麻醉效果及患者手術耐受力。系統化、科學化的護理干預對減低患者應激水平,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對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術后1 d,實驗組SAS評分為(48.89±5.24)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2.48±5.32)分,結果與相關文獻一致[3];此外,實驗組舒張壓及收縮壓亦顯著低于對照組,與高珊[4]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對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促進患者血壓平穩均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1]邱紅,張金鳳,劉蘭蓮,等.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實踐及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67-1369.
[2]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66-68.
[3]楊燕喃.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西南軍醫,2015,17(3):329-330.
[4]高珊.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吉林醫學,2012,33(34):7574-75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73
2015-10-15]
618000 德陽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