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妮
產前護理指導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
蘇麗妮
目的探討產前護理指導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10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產前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產前護理指導,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結局。結果觀察組的陰道分娩率、新生兒窒息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后出血率、胎兒窘迫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圍生兒死亡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前護理指導能夠促進初產婦陰道分娩,改善分娩結局。
產前護理指導;初產婦;分娩方式
分娩過程對于產婦來說是一個強烈的生理應激和心理應激的過程,近年來,初產婦的比例逐漸增加且未經歷過分娩,大多合并有焦慮、抑郁、緊張、害怕等情緒,這種不良情緒是延長產程,造成難產,增加剖宮產率的重要原因。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是產科醫護人員不懈努力的目標。本院2015年2~3月對50例初產婦實施產前護理指導,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初產婦,納入標準:① 符合陰道試產條件,進行自然分娩;②意識清晰并簽署由本院倫理委員會出具的知情同意書;③B超檢查一切正常,均為單胎、頭盆相稱、宮頸良好、骨盆正常;④無全身性、遺傳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癥;⑤新生兒指標正常。排除標準:①有明顯剖宮產指征者;②合并嚴重疾病意者、妊娠期合并癥、瘢痕子宮、胎先露異常、胎膜早破者;③巨大兒、過期妊娠、早產及有引產史者;④合并有精神疾病現病史與既往史者;⑤胎兒生長發育曲線異常者;⑥參加過專門孕產婦學校學習。年齡19~32歲,平均年齡(28.7±5.2)歲;平均孕周(32.5±4.5)周。體重67~80 kg,平均體重(70.9±10.5)kg,胎兒預測體重2.30~4.45 kg,平均體重(3.10±1.65)kg。孕次1~4次,平均孕次(1.5±0.5)次。將初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前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前期護理指導,具體內容如下。
1.2.1 分娩知識指導 采用面對面、一對一的形式傳分娩知識。包括分娩知識教育和拉瑪澤呼吸分娩法,分娩知識包括妊娠期的生理變化、營養指導、運動指導、胎動特點、剖宮產和陰道分娩的優缺點、臨產指征、自然分娩模擬訓練以及一些自我護理方法等(根據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不同階段傳授相關的經驗[1]),發放產婦圖文式的健康教育手冊,采用演示、示教的方式加深產婦的印象,提高產婦對分娩的認知水平[2]。拉瑪澤呼吸分娩法包括產前運動、神經肌肉控制練習、呼吸配合法[3],采用練習的方法促進產婦的分娩技能掌握。
1.2.2 心理指導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表達愿意為產婦提供幫助的意愿,增加產婦的信任感,詳細描述自然分娩對胎兒和產婦的好處,如對產婦的損傷小、產后體力恢復快,更重要的是胎兒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較好,以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幫助產婦建立起與產程相關聯的恰當性目標,參照這些目標幫助產婦進行自身行為的評價[2],在此過程中通過一定的交流勸說使之建立起“我能夠完成”的信心,并根據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處理。
1.2.3 自我監測指導 告知孕產婦如何監測自身的胎動情況,避免發生胎兒窘迫,教會孕產婦每天觀察上下肢的浮腫情況。幫助孕產婦了解各種檢查的內容、目的及相關注意項目。告知產婦如何避免孕期發生尿路感染及乳房腫塊,如發生陰道流液、陰道出血、腹痛、頭暈、頭痛、陣發性腹痛等癥狀要及時就診[4]。
1.3 觀察指標 ① 分娩方式:分為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分娩兩種方式,陰道分娩又包括順產和產鉗助產。② 產后出血: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500ml者,采用稱量法測得產婦產后出血。③ 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Apgar評分,Apgar評分≤7分判定為新生兒窒息。④ 胎兒窘迫:胎心率異常,電子監護出現晚期減速、羊水2~3度渾濁。圍生兒死亡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陰道分娩率為84.0%(42/50),產后出血率為6.0% (3/50),胎兒窘迫率2.0%(1/50),新生兒平均窒息評分(10.52±1.24)分,圍生兒死亡率0。對照組分別為72.0%(36/50)、16.0%(8/50)、10.0%(5/50)、(8.31±1.35)分、2%(1/50)。觀察組的陰道分娩率、新生兒窒息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后出血率、胎兒窘迫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圍生兒死亡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自20世紀80年代起,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逐漸引起世界范圍內的關注。我國剖宮產率居世界第一位[3]。剖宮產是解決和某些產婦合并癥的分娩方式,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癥的發生率。近年來,自然分娩作為順人天性的分娩方式越來越收到推崇,提高陰道分娩率已經成為產科醫護人員研究的重點課題。本研究結果顯示,對初產婦進行產前護理指導,有效提高了陰道分娩率和新生兒窒息評分,減少了產后出血、胎兒窘迫率,改善了產婦的分娩結局。通過產前護理指導提高了產婦對分娩過程中的認知,使得孕產婦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獲,知道有能力完成分娩,使其知道分娩技巧,并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孕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減輕了心理壓力,促進了產程進展,提高了陰道分娩率,減少難產和胎兒在子宮內的窘迫癥狀[4]。
綜上所述,產前護理指導能夠促進初產婦陰道分娩,改善分娩結局。
[1]閆蕊花,何榮.產前綜合干預對初產婦助產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732-733.
[2]李靜,葉彩眉.產前綜合干預模式對初產婦分娩應對能力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116-119.
[3]李曉紅.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心理狀態及產后出血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48-49.
[4]陶麗玲.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全科護理,2014,12(11):984-9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84
2015-08-31]
116100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