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靜
不同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效果對比觀察
喬靜
目的探討結繩法、扣眼法及區域法三種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差異。方法15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及C組,各50例。A組采用結繩法、B組采用扣眼法、C組采用區域法行動靜脈內瘺穿刺;比較三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滿意度等。結果三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內瘺穿刺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A組和B組(P<0.05);C組患者穿刺滿意度顯著低于A組和B組(P<0.05)。結論三種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成功率接近,但結繩法和扣眼法應用安全性均優于區域法。
動靜脈內瘺;穿刺;血液透析;臨床效果;安全性
本次研究以本院近年來收治血液透析患者共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結繩法、扣眼法及區域法行動靜脈內瘺穿刺;比較三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滿意度等,探討三種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差異。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常規血液透析3次/周,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血流量200~300ml/min;入選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及C組,各50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內瘺成熟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 A組患者采用結繩法,即同一患者內瘺穿刺點間隔距離相同,一般為1~2cm;穿刺順序為近心端至遠心端,各個穿刺點依次循環重復使用;如重復穿刺同一點時應自上次同一針眼處入針。B組患者采用扣眼法,即首先建立穿刺通道,每次進針位置、角度及深度均相同,穿刺次數應>12次以穩定穿刺通道;穿刺前以0.9%氯化鈉溶液濕敷進針點,待通道建立后進針時應嚴格順通道旋轉進入,避免過度用力推擠進入。而C組患者則采用區域法,即于確定穿刺區域進行密集蜂窩穿刺,穿刺部位應輪流改變,而穿刺點間距離應<1cm。
1.3 觀察指標 ① 記錄患者穿刺成功例數,計算穿刺成功率;② 記錄患者內瘺穿刺并發癥發生例數,計算并發癥發生率;內瘺穿刺并發癥類型包括狹窄,閉塞及血管瘤;③ 穿刺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護理部設計調查問卷,由患者自行勾選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任一項。穿刺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0和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較 A組、B組及C組患者穿刺成功率分別為98.00%(49/50)、98.00%(49/50)、96.00% (48/50),三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患者內瘺穿刺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A組患者發生狹窄2例,血管瘤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00%;C組患者發生狹窄2例,血管瘤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00%;C組患者發生狹窄8例,閉塞3例,血管瘤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2.00%;C組患者內瘺穿刺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A組和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三組患者穿刺滿意度比較 A組、B組及C組患者穿刺滿意度分別為92.00%(46/50)、98.00%(49/50)、76.00% (38/50),C組患者穿刺滿意度顯著低于A組和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動靜脈內瘺穿刺被認為是血液透析患者最為安全、有效及簡便的一種透析通路,其通路功能是影響透析效果、生活質量及遠期預后重要獨立危險因素[1]。目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主要包括結繩法、扣眼法及區域法三種[2],但選擇何種方法更具臨床應用優勢尚無明確定論。
區域法行動靜脈內瘺穿刺可導致局部區域皮膚“篩眼”樣薄弱松弛,滲血現象明顯,同時易因血壓上升而導致血管瘤出現;而這一現象則進一步導致部分血管內膜增厚及管腔狹窄[3];結繩法行動靜脈內瘺穿刺時相鄰穿刺點間隔>1cm,可保證內瘺有效使用,避免同一位置短期內頻繁穿刺,這對于預防穿刺部位滲血發生和降低血管瘤發生具有重要意義;但近年來研究顯示,結繩法穿刺患者應具有較長及充盈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應各>5個[4];而扣眼法穿刺已被作為美國腎病基金會血管徑路臨床指南推薦方法,有助于提高內瘺穿刺點少或穿刺難度高患者穿刺效果,同時其應用后亦可有效緩解穿刺疼痛,降低穿刺內瘺并發癥發生幾率[5]。
本次研究結果中,三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三種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均可取得令人滿意療效;而C組患者內瘺穿刺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A組和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穿刺滿意度顯著低于A組和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則證實結繩法和扣眼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安全性較區域法更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三種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成功率接近,但結繩法和扣眼法應用安全性均優于區域法。
[1]林惠風.實用血液凈化護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8.
[2]王強,陳利宏,黃敏,等.高位動靜脈內瘺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安徽醫藥,2012,16(10):1491-1492.
[3]王莉,彭紅云,周彬,等.不同動靜脈內瘺穿刺間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響.現代臨床護理,2015,14(5): 12-14.
[4]殷金梅,陳彥茹,李康來,等.不同穿刺法對血液透析病人動靜脈內瘺的影響.護理研究,2014,28(1C):322-323.
[5]王笑云.要重視透析血管通路創建維護和并發癥的防治.中國血液凈化,2012,12(7):349-3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87
2015-08-24]
110031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