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莎
經傷椎復位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護理體會
周莎莎
目的探討經傷椎椎弓根復位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護理方法與體會。方法回顧分析56例經傷椎椎弓根固定術治療單椎體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護理方法及臨床效果。結果5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在密切整體護理配合下,切口均Ⅰ期愈合,術后無并發癥發生。術后隨訪12~24個月,無螺釘斷裂,折彎松動。結論經傷椎椎弓根置釘能直接牢固的復位和固定骨折,輔以全方位的整體護理,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與患者的社會功能回歸,可在臨床廣泛應用。
胸腰椎骨折;傷椎復位固定;護理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脊椎創傷[1],其治療包括恢復椎體的高度與脊柱生理彎曲,重建脊柱穩定性,以解除其對脊髓神經的壓迫。傳統的保守治療適應范圍小,治療后療效不理想。本文回顧2011年3月~2014年3月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采用經傷椎復位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情況,現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科采用經傷椎復位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男33例,女 23例,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35.8±8.1)歲。受傷原因:車禍39例,高墜傷12例,重物砸傷5例。骨折部位:T118例、T127例、L110例、L222例、L45例、L54例。術前脊髓神經功能按ASIA分級標準評定[2]:C級6例、D級31例、E級19例。所有患者受傷至手術時間3~20 d,平均時間(8.3±5.5) d。
1.2 手術方法 運用C臂X光機透視確定傷椎,采用Weinstein定位法確定進釘點,為避免因椎弓根螺釘的存在,選用短螺釘置入椎弓根螺釘,椎弓根釘不進入骨折線。對于有骨折脫位或屈曲牽張性骨折的患者,先于上下端椎弓根螺釘之間適當撐開,避免過度撐開損傷韌帶結構,鎖固上下端椎弓根螺釘,再以傷椎椎弓根螺釘為支點,于近端和傷椎的椎弓根螺釘之間縱向撐開,鎖固近端椎弓根螺釘,使傷椎復位、恢復高度及糾正后凸。對有神經損傷者行椎管減壓治療。
1.3 護理方法
1.3.1 院前護理 院前急救搬運:防止脊髓再損傷,防止牽拉和再旋轉,可采用平托法和滾動法。
1.3.2 入院護理
1.3.2.1 心理護理 胸腰椎骨折多為突發性損傷,患者常因心理接受能力和對手術結果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焦慮、恐懼。主管護士要根據患者年齡、接受能力給予安慰,講解治療的過程及有效康復,建立其恢復正常生活的信心,鼓勵配合手術及治療。
1.3.2.2 術前體位指導 去枕仰臥于硬板床上,受傷椎體下墊以10~15cm適當高度的軟墊,始終保持骨折椎體局部呈過伸位,有利于防止形成骨折畸形和進行手術整復和矯正。
1.3.2.3 皮膚護理 患者因疾病影響制動于硬板床上,皮膚持續受壓2 h以上就可出現壓瘡,護士應重視和嚴密觀察患者的皮膚變化。建立翻身卡,正確指導和幫助患者定時翻身按摩各受壓部位。翻身時應由專業醫護人員在場,家屬協助下采取軸線翻身。
1.3.2.4 術前生活指導 鼓勵少量多餐,進食易消化的富含營養的飲食,以改善營養狀態并保持排便通暢。訓練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以防止受傷椎體錯位并適應術后要求。
1.3.2.5 防止并發癥 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訓練以提高肺活量,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產生肺不張、 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1.3.3 術前準備 灌腸、禁飲禁食、備皮、備血、備胸腹帶,建立留置靜脈通路,留置導尿管,給予術前訪視。
1.3.4 術中護理 由術前訪視的護士接待患者,以減輕心理負擔,采用王敏等[3]法安置手術體位,避免加重患者損害,防止手術中壓瘡發生。因硬膜外阻滯麻醉,患者神志清醒,術中手術器械的穩拿輕放,盡量減少患者刺激。
1.3.5 術后護理
1.3.5.1 止血護理 術后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安全運送患者入重癥監護病房護理。按硬膜外麻醉后護理,去枕平臥6 h,減輕麻醉反應并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
1.3.5.2 體位護理 患者仰臥于氣墊床上,待麻醉反應消失后,給予皮膚護理,定時軸線翻身以預防壓瘡發生。
1.3.5.3 嚴密觀察病情 給予吸氧2~4 L/min,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定時記錄雙下肢神經功能、遠端血運情況,如肢端皮膚的顏色、溫度、感覺變化及足背動脈搏動、背伸跖曲運動。
1.3.5.4 引流管護理 患者術后常規留置切口負壓引流管和導尿管,病床前應懸掛管道警示標識,各班次護理人員要嚴格交接,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時檢查管道是否受壓、扭曲,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流速,切口負壓引流管48 h引流液在50ml內即可拔除。留置尿管要注意預防尿路感染,鼓勵患者多飲水,定時排尿,按無菌原則進行操作。
1.3.5.5 傷口觀察 注意傷口敷料是否清潔干燥,避免傷口積液、積血,造成傷口感染。
1.3.5.6 用藥護理 術后予以甘露醇、地塞米松、甲鈷胺治療,以減輕神經水腫壓迫,營養神經。用藥過程中注意甘露醇的輸注速度,防止藥液外滲。
1.3.5.7 康復鍛煉 術后3~5 d病情穩定后復查脊椎X線片,術后 2 周拆線,開始腰背肌康復鍛練。
1.3.6 出院指導 手術后患者臥床時間依內固定器具的特性及術后脊柱穩定性而定,一般6~8周佩戴胸腰支具逐步恢復下床,練習站立和行走,行走時挺胸,時間不宜過長,以休息為主。忌做大幅度、高強度活動,防止內固定松動和折斷。骨質疏松者應適當延緩下床活動時間。3個月后可練習彎腰前屈。
5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在密切的整體護理配合下,切口均Ⅰ期愈合,術后無并發癥發生。術后隨訪12~24個月,無螺釘斷裂,折彎松動。術后傷椎高度基本恢復,Cobb角由治療前16~33°,平均(22.5±4.7)°到治療后0~12°,平均(5.8±2.4)°。56例患者神經功能均有明顯恢復,隨訪期間無后凸畸形發生。
經傷椎復位固定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術方法,其與傳統的跨傷椎內固定術相比可以更好地維持傷椎高度。在整個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重視患者的治愈疾病的信心建設,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溝通,制訂科學、合理、全面的護理計劃,按護理流程給予整體護理,可以有效地規避護理風險,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術后科學合理的功能康復鍛煉,有利于減少臥床并發癥,促進胸腰椎功能重建[3],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陳科明,白龍,陳亮清,等.應用傷椎置釘復位固定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中國醫藥導報,2011,8(16):46-47.
[2]曹東俠.后路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體位護理.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8):132-133.
[3]王敏,曾俊.后路胸腰椎骨折手術體位巧安置.局部手術學雜志,2008,17(5):3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97
2015-07-30]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