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文,任傳偉,史 琳,羅 宇,趙時梅,楊燕初,卓建紅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柳州545006)
?
病理實驗教學與學校培養目標契合的探索
張安文,任傳偉,史 琳,羅 宇,趙時梅,楊燕初,卓建紅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柳州545006)
【摘 要】病理學實驗教學是病理學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故在與學校培養目標契合的基礎上,探討新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關鍵,從而改革和優化病理學實驗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應用型醫學人才.
【關鍵詞】病理實驗教學;培養目標;教學現狀
病理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醫學基礎主干課程,主要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化規律,闡明疾病的本質,并注重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發生的形態改變[1].病理學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環節,在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導;教法陳舊;形式單一、專業特色不明顯;教學資源缺乏;課堂上師生溝通時間有限;學生病理聯系臨床的能力欠缺等現象,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2].同時,地域的差異、區域經濟及衛生事業發展的不均一、學校培養對象的不同,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亦會有所差異,勢必會帶來教學模式上的區別.因此,探索新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并與學校培養目標相契合很有必要.
1.1 傳統教學模式居主導地位 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單純從形態學角度認識疾病、了解疾病,進而掌握疾病的本質及發生、發展規律.雖能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實驗課堂上只能是被動地學習,一味地接受,且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也缺少獨立思考的過程[3].最終的學習結果是學生課后不能獨立地識別大體標本,更談不上對病灶的理解與分析,不能將實驗內容與對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相結合,更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其他課程的學習當中.
1.2 教師觀念陳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的這句名言很好地總結了教師的職責所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接受著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老師習慣于對著標本講解,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同時學生分組人數較多,標本體積較小,遠處的學生難以仔細觀察到標本,使得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觀察與思考.教師常滿足于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這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從而嚴重制約教學效果.
1.3 課堂上師生互動時間受限 由于病理學實驗課時數少,教學內容過多或教師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講解較多的內容,以致于學生被動的接受“填鴨式”教學,自行觀察標本的時間較少,師生之間互動時間少,以致于學生有疑問而不能當堂消化,到實驗課結束時學生仍對本堂課所學內容懷有疑問,結果是老師教得費力,學生學得吃力,但教學效果不佳.
1.4 學生病理聯系臨床的能力不足 由于學生在學習病理學課程時,缺乏相關專業課的知識及臨床經驗,同時缺乏將以前所學相關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只是從書本及教師的描述中,獲得對疾病臨床表現抽象而膚淺的認識,在病理聯系臨床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常感覺無從下手,不能把病理學內容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緊密聯系,不能從整體、形態和功能變化上來認識疾病本質.不能深入地分析、概括疾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之間的本質聯系,而這些能力正是病理學實驗教學所應培養的的重點,同時也是臨床醫護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2.1 結合學校培養目標及專業導向,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在參考新版病理學教材和病理學實驗教材的基礎上,教研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編寫了《病理學實習指導》手冊,優化了實驗內容.同時結合地域特點,將地方常見病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的疾病和新出現的病種納入實驗教學,并將部分驗證性、演示性的實驗改為綜合性實驗.
2.2 精心備課,用心上課 教師根據不同的專業制定教學內容及時間分配,合理安排學生自主觀察標本或學習以及師生互動的時間,避免教學“滿堂灌”.熟悉掌握實驗教學內容,制作或挑選出適宜的標本和切片,并制作相應的實驗課件和復合切片圖.課堂上介紹實驗目的,詳細講解實驗的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實驗過程中,認真指導學生觀察標本并結合標本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地回答,鼓勵學生獨立觀察標本并提出自已的見解及相關問題,并組織學生相互探討,積極發言.對于臨床病例分析題,要求學習課前預習,并通過多種途徑查資料了解相關臨床知識[4].教師精心制作相應的課件,內容包括相應的組織學、病理學及臨床相關內容,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當天所學內容.為此,我們制作了大量的病理大體標本,并建立了組織學、病理學切片庫及大量的復合切片圖[5-6].
2.3 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為統一實驗教學效果,我們建立了集體備課制度.在進行實驗教學之前,老師們相互交流實驗教學經驗,并指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個人見解,由科室統一意見,統一標準后方可開展教學.以保證教學內容的準確性,亦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
2.4 注重病理學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 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又要耐心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因此,實驗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精通每個實驗標本內容,同時要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掌握相關的臨床學科知識,力求做到“精通病理學,通曉全科醫學”.鼓勵教師參與臨床病檢工作,以增加臨床病理經驗.要求教師掌握病理標本及切片的制作并參與其中.同時要求教師學習和掌握多媒體教育技術,學會用Flash、photo?shop、PPT、視頻技術等方法制作教學課件或微課教學.
2.5 結合專業導向,體現實驗教學特色 學校開設有臨床、護理、檢驗、影技等多個專業,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結合專業實際開展,突出特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專業、層次、學制等特點,立足專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教學.如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側重于臨床病理診斷思維的培養,將臨床病例討論結合大體標本及切片觀察作為實驗重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總結,完成病理診斷并理解臨床病理聯系及臨床治療;護理專業學生,則強調病理大體標本學習和臨床病理聯系,加強病理學和各學科的聯系,緊密結合臨床護理實踐,突出實用性.如講解冠心病標本時,對于臨床專業學生,指導他們在觀察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管腔狹窄,供血能力下降的病變基礎上去思考患者可能出現的臨床后果及治療方案等.而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指導他們在觀察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管腔狹窄,供血能力下降的病變基礎上去思考患者臨床的護理措施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理解冠心病的誘因).對于惡性腫瘤標本講解,臨床專業側重于臨床病理診斷,護理專業則應考慮增加人文關懷的教育.
為了更好的教授好病理實驗內容,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高度重視病理學實驗教學,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并結合學校培養目標及專業導向探索新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以提高病理學實驗教學的質量,為社會培養出符合現代醫學需要、具有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合格的應用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雷元衛,劉衛榮,蘇 波.注重實驗教學規律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J].中國實用醫藥,2009,4(4):257-258.
[2]葉松山,卞 華,徐國昌,等.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1):155-157.
[3]史 敏.淺析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才智,2014,14(7),28-29.
[4]李 萍,陳 罡,王 華,等.加強病理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5,7(2):182-184.
[5]王 爽,趙 亮,周 軍,等.改革病理學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0):965-967.
[6]羅庚求,文繼舫,周建華,等.長學制醫學生病理實驗教學模式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102-103.
·短篇報道·
作者簡介:張安文.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甲狀腺、乳腺、腫瘤病理診斷.Tel:0772?3196468 E?mail:1303735554@qq.com
收稿日期:2015-10-25;接受日期:2015-11-13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2?89?02
【中圖分類號】R3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