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文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廣東汕頭515800)
?
醫院放射科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
許克文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廣東汕頭515800)
【摘 要】目的:分析醫院放射科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探討如何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以期提高醫院醫療水平.方法:對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放射科2012-01/2015-03發生的78例院內感染和同期放射科收治的未發生院內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放射科發生院內感染的醫療因素.結果:患者的年齡、就診類型、放射檢查的時機(術前及術后)不同,發生感染的比率也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班人員、患者放射室檢查滯留時間,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放射科發生院內感染的因素,根據患者的特殊情況,采取必要的預防醫療手段以增強患者抵抗力,同時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做好各項防感染醫療措施,以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放射科;院內感染;危險因素;預防措施
院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或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感染,排除患者入院前已開始或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廣義上,院內感染的對象包括住院患者、醫院工作人員、門診患者、探視者和患者家屬等,但由于探視者、門診患者和患者家屬在醫院停留的時間較短,且院內感染發生的因素較復雜,所以獲得感染的幾率相對較低.放射科是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每天進行檢查的患者人數較多、患者密集、病種復雜,是多種病原微生物和易感人群相對集中的科室,較易發生院內感染[1].由于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復雜,若管理不當,極易造成人員之間的相互感染.放射科主要包括X線透視室、攝片室、X線介入室、CT室、MRI室等.放射科保持24 h工作制,患者接診率較高,檢查室儀器的使用率較高,工作量處于飽和狀態,對儀器和科室的衛生清潔、消毒工作無法有效進行,導致放射科的衛生環境長期相對較差,易發生院內感染.為防止X線泄露對人體造成傷害,保障檢查設備的正常運行,放射科處于無門窗或門窗緊閉的封閉環境,通風主要依賴機械通氣和換氣裝置,室內溫度也是靠機械控制,從而導致室內空氣無法有效流通[2].大多數醫院的放射科內部未設置個人清洗設備,使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得不到保障,衛生保障設施條件較差,工作人員自身衛生情況相對較差,增加了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放射科院內感染的實際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一系列的預防和管理措施,旨在預防醫院放射科發生院內感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放射科2012-01/2015-03共接收進行放射檢查的患者17 462例,其中發生院內感染78例,設為觀察組.感染患者情況為:男51例,女27例,年齡3~78(平均62.1±8.2)歲.選取同期和感染患者一般資料近似的78例非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分析放射科發生院內感染的醫療因素.
1.2 方法 將上述感染患者的診治資料進行分析,找出院內感染的患者因素及醫療因素.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放射科院內感染患者危險因素分析 分析所有受檢患者的資料發現,不同年齡、就診類型、放射檢查的時機(術前及術后)的患者發生感染的比率存在明顯差異,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放射科院內感染患者危險因素分析
2.2 放射科院內感染醫療危險因素分析 對發生院內感染和未發生院內感染的兩組患者的醫療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放射科當班人員、患者放射室檢查滯留時間,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放射科院內感染醫療危險因素分析結果
放射科是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之一,由于其環境、工作的特殊性等,成為了院內感染發生率極高的科室之一.醫院是特殊的環境,患者疾病種類繁多,攜帶病原體種類也各不相同,使得醫院放射科感染發生的原因和途徑復雜,造成大量患者發生院內感染[3].其中較為直觀的危險因素主要有:①空氣污染.放射科構造和工作的特點決定其內部空氣質量一般較差,人員過于密集,其中大部分為等待接受檢查的患者,屬于易感人群,大大增加了患者院內感染的發生幾率.②檢查室物體污染.放射科的檢查床上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在上面接受攝片、透視、造影等檢查,患者的疾病種類各不相同、攜帶病原體種類不同,檢查床處在長期被多種病原體污染的狀態,從而成為患者與患者之間病原體傳播的中間環節之一.③放射科工作人員手、工作服等的污染.放射科每日工作量大,各種操作主要靠手來實施,手是放射科內病原體的傳播途徑.④醫療廢棄物品污染.⑤感染意識淡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工作多數人員無菌觀念不強,醫院感染知識淡薄.操作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給感染病原體的傳播提供了途徑,使工作人員成為了院內感染發生的傳播源.⑥缺乏醫院感染管理監測.在放射科的管理監測中,往往只針對射線對身體的危害,忽略了院內感染的監測,僅僅將感染管理監測的重心放到了較易發生感染的臨床科室,使放射科成為醫院感染管理相對薄弱的環節而被忽視.通過對放射科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的分析,結合放射科的自身特點,我們認為要做好放射科的院內感染的防控工作,應采取如下措施.
3.1 完善放射科構造和衛生設施 現在使用中的放射科檢查室幾乎都沒有專門的洗手和衛生保潔區.因此,在對放射科建造或改造時應由專業設計公司根據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的要求對其進行設計,盡量在其內部完善洗手和衛生保潔區.檢查工作區設置為方便工作人員衛生保健的專用區域,在基礎設施方面為工作人員提供完善的衛生設施.在無法完善以上設施條件的醫院,在患者多、工作繁忙時,可給工作人員配備專用的速干手消毒劑.有研究發現,速干手消毒劑對手的消毒效果比普通洗手方式消毒效果明顯[2].為放射科配備專職的衛生清潔人員,對檢查室衛生進行定期維護,保證各種檢查過程中使用后剩余的耗材和物品能夠得到及時清理.
3.2 保證室內空氣質量 根據我國醫用X線診斷衛生標準要求,檢查室要根據其面積安裝完善的送風或換氣系統,注意加強日常對儀器和環境進行除塵,并每月對通風、換氣和消毒裝置的濾網進行除塵.在未進行開機工作時只進行開窗、開門等措施與外界換氣;工作量大時,啟動送風或換氣設備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從而保證檢查室良好的空氣質量.有資料表明[3],在工作量不大的放射科,可根據≥1.5 W/m3的標準安裝紫外線燈,對檢查室進行定期>30 min的消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工作量大、檢查機器運行時間較長的放射科,可選擇高強度紫外線空氣消毒器,對其內部進行定期消毒,開機消毒時間>30 min即可達到消毒合格標準.有研究[3]發現,消毒器的循環風量必須保持在房間體積的8倍以上,才能達到對空氣消毒及換氣的作用.
3.3 檢查室物體及儀器消毒 每天工作前工作人員對檢查床進行常規清潔,并鋪防污染床單.工作結束后,對患者或工作人員可能接觸的污染區域,如設備表面、門及門把手進行消毒處理,從而保證檢查室的物體和儀器消毒.操作過程中床單、地面、儀器等受到患者血液或體液污染時,應及時更換床單,對地面或儀器進行清潔消毒.與患者直接接觸的儀器設備應定期選用75%的酒精進行消毒.通過以上措施保證檢查室設備及環境的清潔衛生.
3.4 增強工作人員感染意識 醫院定期組織感染管理部門對放射科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感染知識和防護技能的培訓考核.新工作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嚴格的院內感染考核.感染知識和防護技能的培訓內容主要為醫院感染的基本概念、消毒滅菌的基本知識、感染預防的概念及個人衛生及防護品的正確使用等.通過培訓使工作人員轉變過去感染意識淡薄的思想觀念,提高對院內感染的重視,改掉自身在操作過程中的不良習慣,本著對患者及自身負責的角度,自覺的嚴格要求自己,落實好各項防護措施.
3.5 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監管力度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醫院放射科制定符合本科室實際情況的院內感染管理程序、標準和規范,促使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能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對在監督過程中發現的違反規章制度行為應做到查明事實原因,確定責任人,認真教育當事人,落實整改措施[4].在日常的監管過程中,建立職責明確、相互協作的院、科、室三級監管系統,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嚴格分明,加大監控力度,有效落實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盡量將院內感染消滅在萌芽狀態[5].
3.6 加強手衛生意識 有研究[6]發現,醫務人員加強洗手意識,能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達50%,效果顯著.接觸性傳播是院內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有創性檢查和治療以及肢體的直接接觸等.有資料顯示,院內感染約30%是由工作人員的手傳播造成的.所以,在工作過程中手消毒成為控制和預防院內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應該受到人們重視.尤其是在直接接觸外傷、開放性創傷患者的血液或體液時,應按照專業手衛生規范進行及時正確的洗手消毒.為減少手的再次污染,手消毒后不應采用公用大毛巾,應以一次性紙巾或個人專用毛巾進行擦干,能有效降低手消毒后的再次污染[7].
【參考文獻】
[1]楊國雄.基層醫院放射科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0,25(1):45-46.
[2]李六億.我國手衛生的現狀、問題與改進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技術規范[S].2002.
[4]王建儉,姜 華.放射科醫院感染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4):2478-2479.
[5]黎 鋼,黃岸容,溫建紅.試論醫院放射科的感染管理[J].臨床和試驗醫學雜志,2011,10(5):395-397.
[6]邢紅霞,張紅英,武建英,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639-640.
[7]劉 松.放射科感染問題的現狀及防控措施[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4):225.
·衛生管理·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XU Ke?We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hai District of Shantou,Shantou 515800,China
【Abstract】AIM: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hospital's medical standard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patients without nosocomia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in.RESULTS:Age,treatment type,and radiographic timing(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ersonnel on duty,patient’s residence time in radiology room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f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Based on the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 patient’s situation,necessary preven?tive medica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hance patient immuni?ty.Besides,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receiv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words】radiology;nosocomial infections;risk factors;pre?ventive measures
作者簡介:許克文.主治醫師.Tel:0754?85693210 E?mail:353380153 @qq.com
收稿日期:2015-12-18;接受日期:2016-01-02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2?79?03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