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怡 (貴州省興義市黔西南州人民醫院,貴州黔西562400)
?
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效果觀察
陳 怡 (貴州省興義市黔西南州人民醫院,貴州黔西562400)
【摘 要】目的:探究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效果.方法:選取貴州省興義市黔西南州人民醫院2014-11/2015-11收治的77例腹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32)和研究組(n=45),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比兩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及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SBP、DBP、心率及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能顯著降低患者SBP、SDP、心率及躁動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腹部手術;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躁動;效果
全麻蘇醒期躁動所引起的肢體動作不當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進程.相關研究表明,對患者行手術室麻醉護理能有效改善腹部手術患者的全麻蘇醒期躁動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貴州省興義市黔西南州人民醫院2014-11/2015-11收治的77例腹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32)和研究組(n=45),對照組中男女比例17:15,年齡19~79(平均58.17±8.03)歲,其中肝膽手術6例、婦科手術7例、泌尿手術8例、胃腸道手術11例;研究組中男女比例24:21,年齡18~80(平均59.02±8.63)歲,其中肝膽手術9例、婦科手術9例、泌尿手術12例、胃腸道手術15例;兩組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行術前訪視和麻醉前導尿等.研究組行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具體內容為:(1)術前宣教:護理人員應同患者講解麻醉原理及過程,指出麻醉可能會引起的異常情況,并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恐懼等情緒;(2)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協助保持患者平臥狀態,保證患者呼吸暢通,并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3)藥物合理使用:針對患者具體情況使用鎮痛及鎮靜等藥物,以減少患者麻醉蘇醒時的躁動;(4)動脈血氣分析監測與處理:藥物殘留會導致患者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等,臨床表現為煩躁、頭痛等,從而引發躁動,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行動脈血氣分析監測,針對患者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以及躁動發生情況并進行評分.評分標準為:0分:安靜,無躁動發生;1分:出現肢體躁動,給予安慰可有效改善;2分:無刺激情況下出現躁動,試圖拔掉各種導管,需立刻制動;3分:強烈掙扎,需多人強制制動;躁動發生率=(3分+2分+1分)例數/總例數×100%[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SBP、DBP及心率 對照組SBP、DBP及心率均高于研究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SBP、DBP及心率對比 ?。ā纒)

表1 兩組患者SBP、DBP及心率對比 ?。ā纒)
aP<0.05 vs對照組蘇醒值.
組別 SBP(mmHg) DBP(mmHg)心率(次/min)對照組(n=32)基礎值 132.31±10.09 82.12±8.63 71.89±8.65蘇醒值 147.12±13.20 94.27±11.23 87.16±8.47研究組(n=45)基礎值 131.34±10.76 82.68±7.39 72.17±9.44蘇醒值 135.46±12.64a 85.21±10.46a 76.31±10.47a
2.2 對比兩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 研究組躁動總發生率為15.56%低于對照組34.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對比 ?。踤(%)]
手術麻醉是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步驟,現代醫學認為,全麻蘇醒期躁動是一種特殊的麻醉并發癥,臨床表現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以及不當肢體動作等,這些躁動癥狀可能會導致患者輸液管、器官、導尿管等意外脫落,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速度以及生命安全[2-3].腹部手術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導致患者全麻蘇醒時感受到強烈疼痛,從而引發強烈躁動,所以對全麻腹部手術患者行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具有重要意義[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SBP(135.46±12.64)mmHg、DBP(85.21±10.46)mmHg、心率(76.31±10.47)次/min,及躁動發生率15.56%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對患者行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血壓、心率以及躁動發生率.分析原因可能為:臨床研究發現,全麻蘇醒期躁動可能是由于患者不了解蘇醒時可能出現的機體反應、缺乏思想準備,及麻醉作用消退時機體出現的疼痛感、呼吸不暢通、刺激性診療操作等[5].對患者行全麻醉護理時,通過術前宣教將麻醉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機體不適反應告知患者,從而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也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焦躁等不良情緒.在術后護理人員使患者處于平臥狀態,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另外,通過術后藥物的合理使用,針對麻醉作用消退的患者及時給予鎮痛鎮靜類藥物治療,使得患者麻醉蘇醒時受到疼痛的刺激降低,從而有效改善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降低血壓、心率及躁動發生率[6].此外,本研究由于受時間、環境、樣本量等因素的限制,未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需進一步加大實驗進行探究.
綜上所述,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效果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以及明顯降低躁動發生率,保障患者術后恢復速度以及生命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 易.全麻術后認知恢復特征及其與蘇醒期躁動的相關性分析[D].寧夏:寧夏醫科大學,2013.
[2]黃靖雯.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在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2015,8(11C):159-160.
[3]陳志峰.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884-1886.
[4]柏曉慶.手術室護理對降低手術患者蘇醒過程中躁動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214-215.
[5]朱慶容.綜合護理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降低腹部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的應用[J].大家健康,2015,8(8):31-33.
[6]潘 萍.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4):243-244.
·護理·
作者簡介:陳 怡.本科,主管護師.E?mail:3259985712@qq.com
收稿日期:2015-09-25;接受日期:2015-10-12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2?71?02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