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洲,陳迎春,許進志,范鐵牛,耿 飛,李 俊
(1信陽市解放軍第一五四醫院神經外科,河南信陽464000;2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神經外科,湖北武漢430070)
?
煙霧病合并大腦中動脈M3段動脈瘤栓塞術后截癱1例報道
林亞洲1,陳迎春1,許進志1,范鐵牛1,耿 飛1,李 俊2
(1信陽市解放軍第一五四醫院神經外科,河南信陽464000;2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神經外科,湖北武漢430070)
【關鍵詞】煙霧病合并動脈瘤;栓塞術;截癱
我科于2015-01-04收治1例左側頂葉出血并潰入腦室系統的患者,且于06日行造影診斷為煙霧病合并左側大腦中動脈M3段動脈瘤,10日行動脈瘤栓塞術,術后患者雙下肢截癱,查閱文獻未曾有報道.
患者錢某,女性,48歲,農民,因“間斷頭痛、惡心、嘔吐2 d,加重伴突發暈倒2 h”入科.頭部CT顯示:①左側頂葉出血并潰入腦室系統;②局限性腦萎縮;③左側頂部蛛網膜囊腫形成.入院診斷:左頂葉腦出血并潰入腦室.追問病史發現,此次為第二次出血,查閱既往CT片發現此次出血部位與第一次相同,既往無高血壓病史.第一次出血住院共44 d,出院時左側肢體活動正常,右側肢體偏癱,肌力I級,大、小便能控制,自訴回家休養1周左右能攙扶站立但不能行走,鍛煉1月左右能獨立行走.后來院復查頭部CT及MRA,考慮煙霧病,但未治療.此次發病為晨起如廁,感頭痛并呈漸近性加重,以“感冒”在當地治療無好轉,遂再來我院,行頭部CT示左頂葉腦出血并潰入腦室系統.入科時查體:呈嗜睡狀,能喚醒,醒后精神差,提問應答切題,查體合作.雙眼瞼無腫脹,雙側瞳孔等大同圓,直徑3.0 mm,光反射靈敏,雙側外耳道通暢,無分泌物,鼻腔通暢,伸舌居中,口唇無紫紺.頸軟,無抵抗.四肢能活動,右側肢體肌力IV級,左側肢體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Babinski征陰性.于2015-01-10日11:00行全腦血管造影,證實為煙霧病并發現左大腦中M3段動脈瘤,遂行動脈瘤栓塞術,手術于13:20結束,整個過程中未發現有血管痙攣表現,但前交通動脈是缺如的.術后患者意識未恢復,淺昏迷狀態持續至22:00左右,期間雙側瞳孔光反射靈敏,刺痛時四肢能活動,但較差,雙側膝反射未引出,雙側Babinski征陰性.予止血、預防腦血管痙攣及營養神經藥物等治療.于2015-01-11日上午患者完全清醒后發現雙下肢不能活動.查體:軀干皮膚深淺感覺功能均正常,腹壁反射正常,肛門反射存在.雙下肢皮膚感覺功能正常,雙下肢肌力0級,肌張力低,肌肉松弛,雙側膝反射(-),雙側Babinski征(-).復查頭部CT未發現顱內有缺血及梗塞灶.于2015-01-11日下午出現持續性竇性心動過速,最快時達150次/min,無發熱,血電解質正常,予冬眠合劑及適當補液后無好轉,心內科會診后排除心臟疾病,考慮中樞神經影響,建議觀察,無須處理.于3 d后竇性心動過速自行好轉,但雙下肢肌力仍為0級,皮膚感覺功能正常,膝反射未引出,Babinski征陰性.再次復查頭、腰部MRI檢查仍未發現顱內有缺血及梗塞表現,脊髓無異常發現.予針灸、高壓氧等物理治療約2周左右右下肢肌力恢復至Ⅲ級,但腦出血側的左下肢肌力仍為0級.3周左右時右下肢肌力約Ⅳ級,左下肢肌力約Ⅲ級,后出院回家康復.1月后隨訪能攙扶下地行走,3月后隨訪能獨立行走.
查閱國內文獻,報道腦血管介入治療后出現截癱的病例很少,陸川等[1]于2004年報道1例,綜合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脊髓前動脈綜合癥,即造影過程中高流量造影劑及毒性引發脊髓前動脈短時痙攣導致脊髓前動脈供血區域的前角細胞受損,出現相應節段水平上的運動神經性癱瘓.而該患者沒有出現更高節段的脊髓血管損傷,考慮與脊髓血管本身分布的解剖關系密切,因為脊髓前動脈起源于兩側椎動脈顱內段,在延髓腹側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供應脊髓全長.在前正中裂內脊髓前動脈分出3-4支溝動脈,這些溝動脈不規則,左右交替深入脊髓,供應脊髓前2/3區域的血液.溝動脈為終末支,容易發生缺血性病變.另外,T4和L1節段為相鄰兩條動脈供血區的交界,為乏血管區[2],同時血管管徑也相對較細[3],解釋了脊髓血管為什么沒有受累.也與丁巖等[4]的脊髓缺血部位多發生在T5-T8的報道基本一致.對于其治療,主要包括激素沖擊、肝素抗凝、抗栓治療[5].但因從發病到完全診斷清楚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當基本診斷清楚時缺血已有一定過程,這也決定了這類患者的預后不理想,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會繼續深究發病機制、摸索有效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陸 川,孫 軍,肖達榮,等.全腦血管造影術后截癱1例[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4,9(6):479-480.
[2]金保純,李金庫,王景德.中國人的脊髓動脈[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1981,7(2):6-13.
[3]紀榮明,孫 波,劉 峰,等.脊髓的血管及其構筑[J].解剖科學進展,1997,3(1):41-44.
[4]丁 巖,李存江.脊髓血管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2):953-954.
[5]Burnei G,Georgescu I,Gavriliu S,et al.Current opinions regarding the spinal cord ischemia syndrome[J].Rom J Intern Med,2006,44(3):223-228.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中國比較醫學雜志》征訂啟事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中國比較醫學雜志》是由中國實驗動物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主辦并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期刊,從2000年起均已被列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刊載內容:刊載有關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理論專著、科研成果論文、科學實驗新方法、新材料、實驗動物新資源開發、新的動物品系的培育和應用以及與實驗動物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科學論述.
開設欄目:《學報》研究論著、研究快報及綜述進展.《雜志》研究報告、綜述與專論、研究快報、研究簡訊、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學術動態、國外研究進展、學術信息等.
讀者對象:農牧漁業、醫學、藥學、環保、生物、體育、國防等單位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員以及有關的生產者、大專院校學生等.
刊期及訂價:《學報》雙月刊,大16開本,90頁.逢雙月末出版.每期20元,全年6期,合計120元.郵發代號:2-748
《雜志》月刊,大16開本,80頁.逢月末出版.每期20元,全年12期,合計240元.郵發代號:82-917.
通訊作者:李 俊.E?mail:13006163722@163.com
作者簡介:林亞洲.E?mail:13006163722@163.com
收稿日期:2015-11-22;接受日期:2015-12-09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2?91?02
【中圖分類號】R322.1+2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