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燕 陳珊珊(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重癥醫學科,河南 洛陽 471000)
?
重癥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
谷文燕 陳珊珊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重癥醫學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摘要】目的 通過護理安全管理,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方法 分析重癥患者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從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工作執行力、服務溝通以及設備環境、規章制度等主、客觀角度入手,通過運用PDCA循環的科學方法,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結果 有效地降低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結論 重視實施并推進重癥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癥患者安全隱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重癥患者;護理質量;安全管理
護理質量作為醫療質量的重要部分,護理安全的提高既是為了滿足患者治療的需求,也是減少醫療風險的需要。ICU患者因具有病情嚴重、生命體征不穩定、病情變化快的特點,作為護理對象有著復雜及特殊的一面,在對重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絕對具有較高的風險與技術要求,因此對護理安全的要求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安全管理成為重要環節。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往往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重癥患者因具有病情復雜、危重、變化快、不可預見性高的特點,只有重視并分析不安全因素,進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可以更好的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1.1 護理人員業務水平低、病情觀察不到位:重癥患者多病情復雜、變化快、治療項目繁多,且無家屬陪護。而幾乎所有護理操作項目,在ICU全能用上,因此對護理人員就有更強的工作要求。結合現代醫院人員配置的特點,則難免有較多低年資的護士需要肩負此重任,因此在病情觀察這一方面也就存在了不小的安全隱患。
1.2 醫療設備與環境管理不善:ICU是醫院各種先進醫療設備最為集中的地方,有種類多、精密度高、操作復雜等特點,如不能正確使用和維護,勢必會對儀器性能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治療質量或耽誤搶救,造成不安全因素。同時重癥患者因治療種類繁多,侵入性操作較多,加之重癥患者自身身體素質條件差,極大的提高了感染的風險,重癥監護室也因此成為醫院感染的重點控制區域,對環境的要求也極為嚴格。
1.3 服務態度與溝通不良:持續的監護及治療工作使得醫護人員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患者疾病的治療上而忽略了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加之ICU封閉或半封閉的管理方式,患者家屬無法陪護,從而加重了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在客觀上造成了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間的隔閡,因溝通不良導致家屬不信任,進而產生誤解甚至出現不必要的糾紛,也都對醫療安全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消極影響。
1.4 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制度的制定是為了預見危害,從而避免危險的發生,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都會對護理安全產生不良影響。ICU繁多的治療、護理操作加大了在重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為了提高患者的護理安全就需要針對每一個工作細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或流程,從而進一步規范各項工作。同時結合條件的變化,各種制度也需要不斷的更新與健全。另一方面,封閉的工作環境也對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庇護,在缺少外界監督的情況下有章不循的可能性也極大的增加了。
1.5 醫囑執行不及時或不準確:在臨床工作中護理重癥患者時因為有較多的治療措施需要執行,極易發生遺漏,或執行不及時,從而對患者產生很嚴重的后果。同時重癥患者因突發狀況較多,為搶救患者生命,保證患者治療的最佳時機,醫師需要下達口頭醫囑,因此醫囑與執行不一致的情況就更容易出現,從而增加安全風險。
2.1 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術知識的培訓,重視新進人員的帶教,提高其業務水平;同時進行護理安全管理相關理念、患者安全管理目標等相關培訓,使ICU護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心理素質,并兼顧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技術,從而具有更敏銳的觀察力、更全面的工作能力,使病情觀察更加到位,以確保護理質量安全[1]。
2.2 對醫療設備和環境的管理都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安全。對于儀器設備班班交班,并定期、定專人檢查其工作性能及工作狀態,同時培訓醫護人員正確規范操作,做好日常維護,確保各種搶救物品及儀器處于備用狀態。對于環境的管理除了布局科學合理、分區明確、維持適宜的干濕度等硬件設施,重點則在于按照控感要求制定各種措施,以降低感染率為標準。例如合理的探視制度,消毒隔離措施,環境、設備的清潔消毒,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患者基礎護理的依從性,感染患者的隔離等,均應按照相關的規范和流程執行,同時還需建立質控小組進一步監督指導,從而預防和減少感染的發生[2]。
2.3 對于促進護患關系以及與家屬的關系則需要通過更多的交流來建立彼此間的信任。護理人員應該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屬,理解患者及家屬的不安與恐懼,換位思考,耐心做好解釋與宣教指導,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予以更多的幫助,從而增加患者與家屬的信任與理解,使得醫患關系和諧發展。同時也要加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掌握治療過程中的權利與義務,維護好自身利益,以提高護理安全。
2.4 針對制度的不健全,需要不斷的細化,通過不斷的實施、反饋來進一步完善,集思廣益,統一全院危重護理質控標準,并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建立應急預案,預防各種護理安全危險因素給患者造成的傷害。同時建立管理小組,注重護理工作關鍵環節的控制,以利于規范進一步的實施。對于護理人員個人,則要注重護士思想素質培訓,培養慎獨的精神。以通過對護士培訓及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來加強安全環節管理,做到層層把關,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風險,保證患者診療護理安全。
2.5 重癥患者需執行的醫囑較多,護士需要予以更加的細心。對于醫囑的執行,應按照規范的程序來執行,重視醫囑執行的時效性,盡可能不執行口頭醫囑,緊急情況下按照相應制度執行。同時還需要加強護理文書書寫的科學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增強法律意識,定期學習護理文書書寫規范,由責任組長認真檢查護理記錄書寫質量,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修改,確保與醫療記錄的一致性,以避免糾紛的產生[3]。
用心維護患者安全是醫療最重要的宗旨。為了保證護理工作質量,預防風險、安全第一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在對ICU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雖然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對待,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安全隱患就能盡可能的降至最低,從而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更好的保證患者及醫療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佩璐.護理安全管理隱患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2):533-534.
[2] 劉迎春.護理安全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0,7(14):12-13.
[3] 王芳歌,薛嘉欣,張春玲.淺述護理安全管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0):3620-3621.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