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專家:劉巖
全科醫學知識窗
美國人怎么做健康體檢?
主講專家:劉巖
劉巖,美國全科家庭醫生。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在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工作。后赴美在休斯敦醫學中心學習。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完成全科培訓。目前就職于Group Health醫療系統,注重于全科與抗衰老的治療。兼任美醫諾博家庭醫生集團副主席。
文章從全科醫生的角度介紹美國人如何進行健康體檢。
全科醫學;美國人;健康體檢;項目;流程
人們對于美國醫療的了解似乎在于它的高端,其實美國科學的先進更在于它的精髓:腳踏實地、質樸、謹慎和創新。沒有好的基礎,任何輝煌的建筑都是不穩的。
我在美國做家庭醫生,工作中收到來自于中國醫療求助最多的就是健康體檢報告,大概1個月會收到1、2份。每次看到來自中國厚達幾十頁的體檢報告,以及最后的評述,心情很是復雜。
在美國,體檢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有主訴的體檢,如病人有發燒、感冒、咳嗽等顯著癥狀,需要做相應的檢查;另一種是病人沒有任何主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健康體檢,更多出于預防目的,有時候人們說體檢其實大多指健康體檢。
健康體檢和疫苗一樣,是很嚴肅的事。當病人沒有主訴,要求健康體檢,作為家庭醫生,要平衡其中的關系,既要確保提供的建議不能遺漏,又應避免給病人帶來過度傷害。這是非常難的抉擇,但作為醫生,再艱難都要做好平衡,幫助病人做出合理的推薦。
美國這邊,所有醫生的工作按照循證醫療為基礎,體檢亦是如此。究竟該查什么、怎么查,按照病人的年齡、身體情況做決定,而非按財力、花費等其他任何名義。
美國有1個義務的服務小組——美國預防工作小組,這里面的醫生和流行病學專家們根據現有發表的研究文獻做出最終的統計學分析,并以此做出最終的推薦。預防工作小組指南把現在可能的一些檢查項目推薦分為ABCDI 5個等級。A為強烈推薦;B為推薦,程度低于A;C為可以推薦,不會給病人造成太大傷害,但只針對部分檢查者;D為堅決不推薦,反對任何人篩查;I為目前沒有研究得出確切結論。
到今天,指南共做出了96項推薦。按照年齡、性別、目的、各系統疾病(如腫瘤、心臟病、發育等),相應體檢推薦都可以查得到。衡量自己年齡、身體條件,推薦做哪項健康體檢,不推薦做哪項健康體檢,一目了然。
健康體檢可以按照年齡階段、各個系統疾病篩查、病人所需要求、特殊人群等標準分類。特殊人群,如學生、運動員、飛行員、汽車駕駛員等,這些在美國都需要專門的體檢。
其中,按年齡階段來做健康體檢是最重要的。作為1個家庭醫生,要覆蓋1個家庭所有年齡層的人,從沒出生到老年,都要做相應的檢查。下面簡要介紹一下不同年齡段要做的健康體檢。
2.1孕前體檢準備 一般,家庭醫生要幫助他們選擇一些孕前體檢項目,如全身的體格檢查,包括乳房、陰道檢查、宮頸涂片、血壓、血糖等全身各個方面。孕期維生素需在孕前3個月就要開始服用。各種遺傳病的篩查也應予以關注。需要戒除不良習慣。對已服用的藥物做是否合適于孕期的評斷,如已有高血壓者,選用適合孕期的高血壓藥物等。
2.2 孕期體檢 分清楚自然受孕或輔助懷孕。現在美國輔助懷孕的基因篩查(比如PGD,即移植前基因診斷,也就是第三代“試管嬰兒”)做得很好。從受孕的第1天起,孕婦的心理和生理都會遇到很多的改變。醫生要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做好準備。1個好的孕期體檢可以保護好嬰兒和媽媽。全科家庭醫生可選擇做孕期體檢。好的產檢甚至細微到指導哺乳選擇、小兒座椅的購買,以及防止孕期及產后抑郁癥等。良好的體檢會從生理、心理、生活等各個方面給予孕期、哺乳期婦女呵護。
2.3新生兒健康體檢 在美國,新生兒體檢可由家庭醫生來做。新生兒體檢最主要的是檢查發育問題,如有沒有畸形,眼睛、耳朵,從頭到腳,各個發育器官、生殖器官都要檢查。另外,還要考慮新生兒是否屬于早產,是臀圍還是正常體位,有沒有進行聽力實驗,一些代謝疾病的篩查等。
2.4兒童健康體檢 從出生開始,常規健康體檢一般分為幾個時間段:3~5 d、7~14 d、1個月、2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5~18個月、2~21歲,基本每年做1次。
美國每年都要做兒童、學生的體檢,重點檢查發育問題。主要內容包括預防(疫苗、營養、安全、家庭學校隨訪)和生長發育(生理、心理、學習)。要注意,兒童健康體檢不僅是打疫苗、查發育這么簡單,有時很多中國醫生會忘記兒童的安全教育預防。生長發育檢查一定要包括生理、心理和學習等多個方面。此外,青春期不要忘記性病的篩查及安全性行為教育。心理疾病要包括抑郁癥等篩查。
2.5成人健康體檢 在美國,成人健康體檢按照體格標準和現在的指南,大致分為這幾個階段:19~39歲、40~49歲、50~65歲、66~75歲、≥76歲。除了按年齡階段分,還可按系統疾病、特殊行業人群需求來分。
美國成人體檢的內容多樣化,首先要聽取主訴,制定不同的體檢方案。慢性病的危險因子,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生理體征、吸煙等篩查;癌癥的篩查,包括皮膚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等;骨密度篩查的起始年齡段要根據家族史而定;吸煙者動脈瘤篩查等。另外,健康體檢采集家族史、病史時,要注意人種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如國內胃癌、肝癌發病率較高,乙肝感染率很高。所以,美國指南推薦,來自于高發危險地區的人群,應重點查這些高發疾病。
在美國,一般都是主管醫生或家庭醫生來做健康體檢,很少做第三方體檢。除了一些特殊的人群,如飛行員、駕駛員等,要做特殊的第三方體檢。
一般健康體檢的時間是40 min左右。主要流程是:首先花幾分鐘互相介紹,熟悉體檢者的基本情況;緊接著采集病史、家族史、藥物等;之后是系統回顧,因為進行健康體檢者一般沒有主訴,為避免遺漏,要主動詢問其有沒有頭疼、耳朵疼痛及脖子、胸部、腹部疼痛等明顯癥狀;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實驗室、影像學等);器械檢查;體檢結果出來后,對檢查者進行輔導教育;隨訪及處置,每做一項實驗室檢查前,醫生都要有根有據、有始有終,想清楚結果出來后,處理方法是什么。
很多國人都關心美國的癌癥體檢。在美國,目前預防工作小組指南96項體檢推薦中,癌癥大概占19項。指南是怎么建議癌癥篩查的呢?如直腸癌篩查,50~75歲推薦級別是A,也就是強烈推薦;76~85歲是C,也就是醫生要和篩查者溝通,權衡做這項檢查的利弊;>85歲不建議篩查。對于無家族史者,直腸癌篩查大概10年1次。美國一般也是用便隱血、結腸鏡等手段篩查,最新的技術如膠囊鏡等,現在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其利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直腸癌檢查針對的是無癌前疾病、無家族史者。對于有結腸息肉等癌前疾病或家族史者,有不同的篩查指南。如第1次檢查出結腸息肉,接下來篩查的目的也不同。
前列腺癌的篩查,現在存在爭議。美國預防工作小組現在給出的推薦級別是D,不推薦篩查。但美國泌尿科協會提出不同看法,認為40~54歲推薦級別應是C,醫生和病人一起探討;55~69歲是B,推薦篩查;而≥70歲,如果健康條件很好,推薦級別是C。
我對于前列腺癌的篩查,一般是遇到有家族史的病人,要篩查;沒有家族史者,會跟病人討論,分析利弊。利就是能早期發現,但是弊也顯而易見,前列腺活檢有可能造成感染。我曾經有個病人做前列腺活檢,結果造成重度感染至休克,甚至住進ICU。
國人也很關心癌前基因檢測和腫瘤標志物篩查。這兩種檢查可以在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官網上查到。以乳腺癌為例,常見的BRCA1、BRCA2基因,如果病人有顯著的乳腺癌家族史,那么這兩個基因篩查是B級,推薦;如果1個健康的人沒有任何家族史,身體也沒有異常,是D級,堅決不建議做,會給病人造成過度傷害。
此外,影像學篩查存在一定的爭議,如B超、頸動脈篩查、PET-CT等。大家對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要從循證醫學的角度進行思考。PET-CT會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放射損傷,但是沒有網上流傳的那么大的放射傷害;而且PET-CT主要用于惡性腫瘤已經確診后的分級診斷,不能作為原始健康體檢用。
現在很多體檢套餐里都有PET-CT,對此,我覺得作為一名醫生,要遵從職業要求,謹慎地給病人開具此項檢查。
中美體檢的不同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這幾點。
第一,指南的制定。要根據醫學統計做出循證指南,美國是預防工作小組來制定指南,這不是一個政府的組織,而是一個公益組織。全體醫生義務工作,把統計工作做好,做出指南。
第二,指南的實施。醫生和病人對指南的認識程度和在實踐中的應用。
第三,法律監管。在美國,一旦給病人做了不必要的檢查,發現病人有不良反應,可能要負法律責任。如你給病人做了PET-CT檢查,發現有肺部結節,后續又做了很多傷害性的檢查,將來病人出現健康問題,在法律面前,這位醫生將處于不利位置。過度檢查給病人帶來了很多不可預知的傷害,這也是醫生最應思考的問題。
最后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體檢后的隨訪處置。這一點美國做的比中國好一些。很多時候,我們重視高端科學,卻忘記了最基本的事情。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幫助病人發現問題,這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怎么解決問題。如病人發現自己癌癥基因報告上很多指標偏高,這不能確切說明有什么問題,但卻不能置之不理。我們要分析這些指標,抓住指標異常的端倪,必要時利用一些檢查手段,明確受檢者到底有沒有腫瘤危險。
隨著來美國旅居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作為全科醫生,我手里接到來自國內的全身健康檢查報告也越來越多。很多報告不規范、不完善。一句簡單的話,缺乏正確的科學依據,有時該檢查的沒檢查,不該檢查的隨便就檢查。
醫學是一種科學,它有很嚴謹的醫學科學依據,任何一項的醫學檢查都有它的理論基礎。例如:1個健康而沒有任何主訴的人是否應查血常規?尿常規?
這些都是由事實建立起來的科學結論。
美國的醫學不僅是人們印象中的高端,更多的是科學的嚴謹精神。所有的醫學實踐都是有根有據的。中美體檢間最大的區別也許不在于檢查技術的先進程度,而在于體檢背后嚴謹的循證醫學基礎和人性化處置。中國建立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行醫指南,任重而道遠。
健康體檢,艱難的平衡!
作為醫生,在我們開出檢查單據后,要想兩個問題。一是此項檢查會給體檢者帶來多大的意義,同時,我是否能解決假陽性、假陰性問題。任何的篩查方法都有假陽性、假陰性。健康體檢不應遺漏任何1個問題,也不應給病人造成任何1個無謂的損傷。這是個艱難的選擇,醫生必須要面對。
總之,健康體檢要在家庭醫生指導下,根據當前的指南,結合病人情況,列出具體的體檢方案。我們尊重指南,但不能一成不變。醫生要思考,病人要把自己的計劃和醫生緊密結合。所有的健康體檢,最終都要解讀和隨訪。
在求醫的過程中,我覺得醫生和病人的關系就像談對象,不能說好或壞,只能說適合不適合。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也是健康醫療的關鍵。
下面列舉一些問題解答。
1.怎么看待國內體檢套餐流水式檢查。
劉巖:套餐是可以有的,但套餐一定要以各種年齡段、家族史、受檢者身體情況來決定。任何體檢都不能和金錢掛鉤,更不能用金錢衡量一個體檢套餐。
2.美國精準醫學的動態,如DNA序列測序等現狀。
劉巖:都在分析階段,還沒有應用到臨床。
3.體檢后的干預措施如何展開?
劉巖:一般情況下,做完體檢,我會和病人、專科醫生一起坐下來,討論并制定下一步措施,美國這邊轉診更順暢些。體檢之后的解釋、隨訪和干預也是體檢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美國,作為主診醫生,你必須為病人找到下一步的處理方案,不能只是將體檢報告交到病人的手中便結束,如果你不能處理,你必須轉診病人至能夠處理的專科醫生手中。
4.美國人每年都體檢嗎?是在第三方機構做還是在醫院?
劉巖:10年前,美國>65歲人群,醫療保險是不負責健康體檢的,但在人們的要求下,現在已經覆蓋1次/年的健康體檢。美國除了特殊體檢,剩下的很少在第三方機構做,都是在自己的醫生那里檢查。
5.美國體檢行業,醫保買單嗎?體檢套餐費用通常是多少?
劉巖: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醫療保險,除非是特殊行業體檢,雇主可能會報銷。醫生的診費約300~700美元/h,不包括檢查,之后的診療費用要另外支付。
美醫諾博家庭醫生集團:成立于2015年5月,是目前美國境內唯一一個由美國家庭主診醫生聯合起來的美國華人家庭醫生集團。集團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向中國的全科醫生介紹全科醫生的成長之路。
(本文轉載自網易健康)
R197
A
1672-7185(2016)07-0026-04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09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