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繼鳳
摘要: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數學課外活動的開展,明確指出要組織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以此來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鞏固學生課堂所學數學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這是數學學科的內在規律,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是推進數學教學改革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從開設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與有效性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數學課外活動 ? 重要性 ? 有效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34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具有更充足的活動時間、寬廣的活動空間,學生可以盡情地展現自己,釋放自己,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外活動有別于課堂教學活動,其時間、地點、內容等沒有明確的規定,又不同于課外的自由活動,而是一種在課堂教學基礎上的對外延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與針對性,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減負增效的真正落實,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外活動的開展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學習這是任何教學形勢下首要考慮的問題。而以往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原因就在于數學本身枯燥抽象,而教師又大多采用機械的照本宣科,使得數學課成為枯燥而機械的公式、定理的記憶課。而課外活動將數學教學帶入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之中,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原型,提供豐富的數學素材。熟悉的生活可以帶給學生熟悉感與親切感,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2.提高學生理解水平。學生的認知是一個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認知過程,而要達到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實踐的機會。而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于現實問題的解決與運用之中,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小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與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合格人才。而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外活動中來,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體質、健全學生心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空間廣泛,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展現自己的機會,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外活動可以對數學學科進行縱向挖掘,也可以打破學科界限進行橫向挖掘,這樣更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課外活動的策略
1.趣味性。組織課外活動,開辟第二課堂,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要注重活動本身的趣味性,不要只是單一的內容與形式,而是要開展豐富而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小學生的心理,激起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如尋找生活中的數學,這一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自然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其中;同時這樣的活動不再是固定的結果,現實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數學素材,只要學生用心,就可以從生活中尋找更多的數學素材,而得到不同的結果。
2.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然也是課外活動的主人。在課外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權,讓學生可以在課外活動中盡情地展現自己,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知識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管得過寬過死,這樣只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將學生限定在固定的條框內,學生只能機械而被動地按照教師的指令,成為教師的附屬,活動的附屬,這樣也就失去了開展課外活動的初衷,讓學生對課外活動徹底地失去興趣。
3.主導性。學生是活動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那么教師在學生的課外活動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在課外活動中,教師不是全程干涉,但也不是不管不問,完全地放任學生,而是要成為課外活動的組織者,與學生平等地參與者與指導者,不是帶著活動走向學生,而是要帶著學生走進活動,與學生一起參與其中,指導學生完成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全程參與其中,才能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4.多樣性。課外活動要密切聯系學生與學科,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可以以學生個體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還可以以全班為單位來展開。這樣才能讓課外活動成為學生所喜愛的重要活動。如建立數學興趣小組、組建數學故事會、舉辦數學文藝演出、開展數學競賽、組織數學講座、制作數學教學具等。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個性、釋放才能的機會,幫助學生形成特點和與優勢,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5.創新性。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這是教師要關注的話題。課外活動作為整個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滲透創新教育,體現出活動的創新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達到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效果。如操作類、實踐類活動,更能突出數學的學科特點,符合小學生好動的天性,同時可以讓學生手腦并用,學用結合,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在積極的動手操作與實踐中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增強、創新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數學課外活動立足于課堂教學之外,但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與延伸,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是激發學生興趣、鞏固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綜合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帶領學生參加更多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田淑玉.小學數學課外活動五法.中學課程輔導,2013(7).
[2]李莉.淺談關于搞好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幾點做法.活力,2015(3).
[3]隋敏靂.如何構建豐富多彩的小學數學課外活動.新課程學習,2014(8).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