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靜


摘要:我國的課程實施或教學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三種類型:基于教師經驗的教學、基于教科書的教學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的“家”究竟在哪里?課程標準是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 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所以教學的“家”是國家課程標準,我們應該從基于教師自身經驗或教科書的教學,走向基于課程標準開展教學。
關鍵詞:教學 ? 教學目標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69
課程標準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基本要求,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應達到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闡述。因此,課程標準限定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非教學內容。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對給學生規定的學習結果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評價、組織教學、實施教學等一系列過程。但課程標準僅僅從宏觀上進行了規定,缺少微觀上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而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這就要求教師把一條條“標準”分解并轉化為具體的便于操作的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將其中的內容標準轉化為課堂教學目標,進而依據教學目標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成為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就以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3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為例,來談談如何基于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
一、將課程標準分解為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表述
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
行為主體:指實現教學目標時學習行為的執行者,主體指向必須是學生。
行為動詞:用來描述通過教學后學生能做什么。要可測量、可觀察。為了提高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盡量選用含義明確、易于觀察的行為動詞。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即說明學習者在什么情況下表現行為。主要有輔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完成行為的情景等。
表現程度:指預期學生學習結果所要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二)將課程標準分解為課堂教學目標的步驟
課程標準對本節的闡述: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如何分解為具體的教學目標?
第一步:剖析關鍵詞
從課程標準中找出行為動詞和這些動詞所指向的核心概念。行為動詞:說明;核心概念: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第二步:擴展核心概念
據課程標準中的核心概念: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結合教材,界定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基本要點,對核心概念進行擴展。形成核心概念體系:離子和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第三步:擴展行為動詞
將課程標準中另一關鍵詞:“說明”,對應擴展后的核心概念體系中的每一條內容,擴展為不同的行為動詞。“說明”對應地擴展為“列表歸納”“描述”。
第四步:確定行為條件
擴展后的行為動詞在什么條件下發生,這一步是教師教法的具體體現。對應擴展后的每個行為動詞,發生的條件為“通過問題引領、自主閱讀、動畫演示”,“通過觀看動畫”。
第五步:確定行為表現程度
用于考量學習表現或結果所達到的程度。(見表)
通過上面5個步驟,“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被分解成具體的2條內容組合,將上面的2條組合用簡潔的語言串起來就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確定本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引領、自主閱讀、動畫演示準確列表歸納離子和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2.通過觀看動畫用語言較完整描述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二、將教學目標實施于課堂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教師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把握對學生的總體期望,將課程標準具體化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并據此來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方式。有了具體的教學目標,課堂實施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減少了課堂教學的盲目性。這節課上,抽象的內容通過動畫演示一目了然,化解了難點。通過精心設置的問題情境,學生對知識的把握逐漸深入。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心領神會學會對知識的歸納總結。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是否成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來判斷。教師們再也不能說,“我課教得很好,只是學生沒有好好學習”。我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后,進行小結鞏固時,請一些同學上臺表演生物小劇,這個表演劇太精彩了,臺上的學生用心去演,臺下的學生用心去看。剛表演完立即得到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和贊嘆,本節課達到了高潮。這個表演劇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和體驗感,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對本節課重點知識三種跨膜方式的理解,升華了主題。下面我把這個表演劇的學生準備過程和表演過程展示出來,和同行們分享:
準備過程:
5張白色硬紙片,上面分別寫有“O2”“K+”“K+載體”“葡萄糖載體”“能量”,這5張紙片由5位同學手持扮演相應角色。另外再找6位同學扮演磷脂分子。
表演過程:
6位同學上臺后伸出雙臂相對站立,齊聲報出:我們是磷脂雙分子層。
師:你們為什么這么排啊?
磷脂: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外,疏水性尾部朝里。
O2入場:我是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部分,請讓我進去
磷脂:身份識別正確,請進入。
(O2直接通過脂雙層進入細胞)
(K+入場)磷脂:請出示證件。
K+:我是K+。
磷脂:身份識別錯誤,疑似恐怖分子,禁止入內。
K+:什么?我一定會回來的。
K+對葡萄糖載體:載體兄弟,你帶我進去吧。
葡萄糖載體:身份識別錯誤,不匹配。
K+對K+載體:哈!K+載體兄弟。
K+載體:啊!K+兄弟,同志啊!
K+:你帶我進入吧!
K+載體:走,我們進去。
磷脂:請出示證件。
K+載體:我是K+載體。
K+:我是K+,請讓我們進去吧。
磷脂:證件不全,禁止入內。
K+和 K+載體: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K+載體:怎么辦啊!
K+:是啊,怎么辦?天無絕人之路。
能量:有沒有想過,我可以幫助你們。
K+和 K+載體:你是?
能量:我就是——能量!
K+和 K+載體:哈!親愛的能量,你帶我們進去吧。
能量:走吧。
磷脂:請出示證件。
K+和 K+載體和能量:我是K+載體,我是K+,我是能量
磷脂:證件齊全,請入內。 (K+進入細胞)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給了教師一種方向感,它既為教學確立了一定的質量底線,又為教學預留了靈活實施的空間,因此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適當處理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愉快,原本沉悶的課堂活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知識的趣味性,同時也使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項目資助: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研究總課題組資助課題“基于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課題立項號:ZZQKTZXSW2014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立新,張心志.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分解[J].中學生物教學,2015(1).
[2] 崔允 ?. 課程實施的新取向: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J].教育研究,2009(1).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