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江村
摘要: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行為,數學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 ? 有效性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28
新課程標準的數學課程教學,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在高中教學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受益者?這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一、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得越好,并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根據現有的教學內容,確立一個開放的全面的教學目標,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做到培優補差;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目標的制定應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目標任務分層化上,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思維訓練、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都有所提高。
二、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高中數學雖然是一門對邏輯性思維具有較高要求的一門學科,但是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還應該積極地根據教學的不同內容和知識特點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實現有效教學這一目標.所謂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函數和三角函數這一類的知識點采取數形結合、講練結合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要根據立體幾何的立體空間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立體圖形的方式開展教學;要根據集合、命題、概率等內容采取透析概念、側重語言文字轉化為數學語言的方式來開展教學等等。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各種各樣的方式,將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從而更好地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集合”時,教師要注意加強對集合、元素、子集、集合的特征等概念的學習,加強學生對集合的基本運算(交集、補集、并集)的概念區分。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對集合內元素的互異性這一具體運用以及具體的教學例子的講解,幫助學生獲得提升和發展。通過這樣一種細化不同知識點的方式,將有效地提升學生對集合內各個概念的理解,也將更好地提升整個教學的效率,從而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
三、要倡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體現學生個體的獨立性。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學習活動。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都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一般可以抽象為5個基本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師生談話、學生討論、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探究。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條件、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四、恰當的情感交流
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構建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因為學生往往將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去。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關愛每一位學生,學生也會敬重教師,對該學科產生好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對學生關愛的最直接的一種表現就是表揚學生。不管這個學生學習好不好,要挖掘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給學生一句肯定的話語,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微笑、點頭、欣賞的目光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或反應不忽視、不嘲笑,并給予熱情的指點,鼓勵學生繼續努力。讓學生從數學教學活動中真正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在民主的氛圍中,錯誤應該得到允許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擊,學生的創造性才會得到尊重和保護,學習的有效性才會得到提高。
五、引導學生反思,提高學習效率
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課后反思,提煉并概括反思的結果,并將這種反思應用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去,使數學的學習更加合理、科學且高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和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使其能夠及時掌握學習或解題的正確方向,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改進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學習的效率,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出現的錯誤或問題,引導全班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如直線不存在斜率或截距為零時,直線方程可做幾類進行分析等。通過對數學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使學生領悟學習的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去,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能夠有效提升其解題能力,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六、課堂評價機制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行為,對于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而忽視了評價的導向功能。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頻繁的“很好”“真棒”的贊許聲,甚至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回避問題的實質,出現了一種“模糊評價”現象,這樣做的后果不僅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又要注重評價導向功能作用的發揮。所謂導向功能,就是在評價學生時,要指出他“好”在哪里?或問題出在哪里?使評價成為一種教學資源,引領學生的學習活動朝著有益的方向發展。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總之,認真分析和不斷探索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艱苦工作。這就需要我們高中數學教師不斷努力實踐,認真反思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設計水平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方案,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