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廷 邵珠鎮
(110035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遼寧 沈陽)
美國服務責任法研究
李帥廷邵珠鎮
(110035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 沈陽)
美國及歐洲國家對于服務責任法的規定,都是從該國的商品責任法發展而來的。因此,在對美國服務責任法探討之前,有必要先介紹美國商品責任法。
商品責任;瑕疵;責任
1.歸責原則
美國《商品責任法》第104條根據商品不合理且不安全的瑕疵類型,規定了制造人應承擔不同的責任:
(1)制造瑕疵:凡制造人所制造的商品與結構設計,與其他一般同類型的商品相比,有重要差異而導致的瑕疵,即認為其在制造上具有不合理不安全的瑕疵,制造人因此應當就該瑕疵所致之損害,承擔嚴格責任(第104條A項)。
(2)設計瑕疵:被害人因商品在設計上的瑕疵而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時,應當負有證明制造人如果采取另外的設計方式,可以避免該損害,即其欠缺積極必要設計的注意,換言之,制造人應負過失責任(第104條B項)。
(3)警告瑕疵:警告瑕疵是指制造人應當斟酌一般商品使用者的認識能力,而予以特別的充分警示,對于沒有必要警告或指示的情形,本法就此與設計瑕疵做相同處理,亦采過失責任(第104條C項)。
(4)明示的擔保:制造人若對商品的特性及質量予以明確的保證,就被害人因與擔保事項不符而遭受損害的,制造人應負嚴格責任(第104條D項)。
該法尚有所謂有效安全期間的規定,指各商品可能維持的安全性能期限如超過10年的,企業經營者應當受到免責條款的保護。如果損害發生在有效安全期間之后的,企業經營者原則上即可免責。
2.責任主體與連帶責任
從事設計、生產、制造、裝配、重制的企業經營者,均應負制造瑕疵、設計瑕疵、警示瑕疵、明示擔保等諸類型所致損害的責任。至于上述企業經營者以外的經營者,如批發商、零售商、經銷商等,原則上在處理商品的過程中,應當盡其合理的注意義務,如果商品制造及設計上的相關瑕疵涉及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批發商、零售商、經銷商等企業經營者也都無法發現,則其不需承擔負責。依本法之規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有數人時,須負連帶責任,至于其內部之分擔及求償權之行使,并沒有相關規定。
3.請求賠償的損害范圍
(1)財產損害:因商品的瑕疵導致被害人的其它財產受到損害,應當承擔補償損失財產的責任。
(2)人身損害:因商品瑕疵致被害人死亡或人身傷害時,應賠償殯喪費用、醫療費用、住院費用及其因此而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的損害。
(3)非財產上之損害(無形損害或精神上之損害):被害人因商品瑕疵而遭受侵害,無論是人身權或財產權,均可能產生非財產上之損害,此項損害包括精神上或感情上的痛苦。而本法所指非財產上的損害僅指人身權受侵害時所生之精神上損害。
(4)商品瑕疵使被害人身處危險狀態,因而導致實質、客觀可見的精神損害,也在請求損害賠償之列。但本法的損害并不包括直接或間接之經濟損失。
4.企業經營者的抗辯事由
企業經營者對于因其商品瑕疵所導致的損害,本應當承擔損害責任,但如符合下列事由的,企業經營者可以進行免責抗辯:
(1)商品瑕疵無法避免:商品設計上的瑕疵,企業經營者可以主張該瑕疵在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無法避免而免責,只有此種情形,企業經營者負有對該商品可能的危險,提出特別指示或警告的義務(第106條)。
(2)現實技術上的可能性不存在:關于設計上或警示上的瑕疵,企業經營者若能證明,得以避免損害發生之設計或警告,就制造當時而言,是當時技術上無法發現或預期的,則可免責,而至于是否具有現實技術上的可能性,應以商品制造時,有關商品安全技術上、機械上及科學上的知識綜合判斷(第107條)。
(3)符合強行政府契約的要求:若企業經營者與政府間有強行契約,而企業經營者依該契約約定制造的商品所致損害,可以主張免責。若是僅遵循立法或行政上的管制標準,只能推定該商品無瑕疵,而被害人仍然請求賠償,則須先舉反證證明該標準是不當或不合理性(第108條)。
美國法在服務責任領域,將商品買賣與服務契約分別處理,分為商業上交易行為與專門職業人員的服務兩類。前者包括房屋整修不當、餐廳提供不衛生的食物、理發師使用有害的洗發劑等;后者包括醫院供應受感染的血液、醫師使用的手術器材有瑕疵等。原則上,在商業交易行為案件,如果涉及商品與買賣混合契約時,法院認為服務提供人承擔服務無過失責任;但在純粹提供服務時,則仍適用過失責任。至于專業、職業人的服務契約,原告則應證明被告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否則不能請求賠償。
美國并無針對服務責任有特別統一立法規范,所以若要了解美國司法實踐中對服務責任的立場,只能從法院的判例獲得梗概。
在混合商品及服務的契約中,法院判決對服務責任采取嚴格責任,Newmark v. gimbel’s Inc即為典型案例。本案被告是美容院老板,原告因被告的受雇人對原告使用永久發型定型液,原告卻因過敏導致頭發脫落,因而向被告主張損害賠償。法院認為零售商應負嚴格責任,理由是消費者信賴零售商選商品來源的技術及判斷力,零售商應承當損失,做為企業經營的風險。美國法院對于專門職業提供服務的,不要求其承擔嚴格責任,美國法院認為:專門職業人員的交易行為是以提供專業服務為主要內容,而傳統上,在非買賣的場合,無過失即無責任。在Broyles v. Brown Engineering一案中,法院提出律師不應該負默示的擔保責任或是無過失責任。一般而言,律師服務并無任何公式可遵循,縱使在訴狀或其它訴訟文件中使用法律所規定的表述格式,往往也必須考慮該表述是否可用于該案。此外,法院與法院間,或是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間,都可能對同一法律問題有不同之見解。而律師在擔任訴訟代理人出庭辯護時,更往往需視陪審員的反應來決定應如何表達其論點、事實與法律的解釋及適用問題。由于律師乃受限于其所無法控制的因素與環境,因此一般合理的解釋應認為律師不應對其所處理的案件負有默示的擔保責任,更不用說應負無過失責任。
[1]陳聰富.消保法有關服務責任之規定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臺灣大學出版社.
李帥廷,山東棗莊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研究生在讀。
邵珠鎮,山東臨沂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