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偉,張新定,龍碧波,周學蘭,何 茹,石 碩
(1.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海口 571158;2.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上海 200438)
艾灸治療運動系統疾病和損傷的研究進展*
史曉偉1,2,張新定1,龍碧波1,周學蘭1,何 茹1,石 碩1
(1.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海口 571158;2.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上海 200438)
作為中醫學的一種重要療法,艾灸擁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運動系統包括骨、關節、骨骼肌、韌帶與肌腱等主要結構,運動系統疾病和損傷不僅困擾運動員而且影響其運動成績和職業生涯,而且也影響大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將艾灸應用于運動系統領域可以豐富運動系統疾病和損傷的治療方法,故綜述艾灸治療骨質疏松癥、關節炎、骨骼肌損傷、韌帶與肌腱損傷的研究進展,以期為艾灸應用于更多的運動系統疾病和損傷提供依據。
艾灸;治療;運動系統;疾病;損傷;綜述
艾灸是用艾絨為材料制成的艾柱或艾條點燃以后,在體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1]。作為中醫治療的常用手段,艾灸已被應用于許多疾病當中,并與針刺合稱為針灸。溫熱刺激是艾灸療法的核心[2],艾灸有兩大特點為針刺所不及,一是艾灸所用艾絨取自艾葉。《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苦辛,性溫,熟熱,純陽之性,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二是艾灸可作為針刺的補充和延伸,應用于不適合針刺的患者或部位,《靈樞·官能》提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因其有溫經通絡的作用,目前對艾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將艾灸的溫熱效應應用于經絡、穴位,從而發揮其治療疾病的功效。運動系統疾病和損傷一直是運動醫學研究的重點,本文就艾灸治療骨、關節、骨骼肌、韌帶與肌腱疾病和損傷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豐富運動系統疾病和損傷的治療方法提供思路。
骨在運動系統中起杠桿作用,對人體有支撐、保護等基本功能。目前艾灸對骨病治療的研究多集中于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隱匿的流行病困擾著許多中老年患者,文獻報道從不同角度證實了艾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作用。李晶等從組織形態學入手,用艾灸治療骨質疏松癥大鼠,結果發現骨小梁面積和活性成骨細胞表面均增高,活性破骨表面、類骨質表面、礦化骨表面均下降,多數區域骨基質密度均勻,基質中較幼稚的骨細胞增多,胞漿內粗面內質網多見,成骨細胞稍增多并有類骨質生成,顯示艾灸對骨組織形態起良性作用,并能改善骨的超微結構[3-5]。張紅石等對骨的力學指標進行研究,發現艾灸治療骨質疏松癥大鼠右側股骨、脛骨和肱骨的力學檢測(三點彎曲、拉伸、扭轉)均有好轉,雙側脛骨和股骨的最大載荷、最大應力也有提高,提示艾灸能延緩骨的力學性能退變,改善骨的生物力學性能[6-7]。也有一些報道從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角度分析指出,艾灸不僅能有效調控骨代謝,而且能提高骨密度,減少骨質流失,對骨質疏松癥有明顯的治療作用[8-13]。綜上所述,艾灸對骨形成起促進作用,對骨破壞起抑制作用,這也許是艾灸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機制。另有學者對骨質疏松癥的不同治療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李晶[14]認為艾灸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效果優于針刺,其作用類似于雌二醇,林偉春[15]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但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針刺療效優于艾灸[16],這可能與研究對象的選擇、艾灸與針刺的操作手法與作用時間不同有關。
除治療骨質疏松癥外,艾灸對骨折愈合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吳明霞[17]和劉獻祥[18]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3個月后對該模型大鼠實施右股骨中段閉合性骨折。用艾灸治療后發現,骨折后第14天血清雌二醇、骨鈣素含量及骨形態發生蛋白光密度值均增加,至第28天時艾灸組療效接近對照組,且骨痂較為成熟,而未接受艾灸治療的模型組骨痂呈疏松化表現,提示艾灸可以加快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愈合。鄭磊[19]對75例骨折患者在常規艾灸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子午流注取穴,愈顯率90.67%,證實艾灸通過子午流注取穴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愈合的療效極佳,與子午流注配合也許是今后研究艾灸治療骨病的方向之一。
關節是骨與骨的連接,在人體中起樞紐作用。艾灸治療關節疾病的研究多見于關節炎,包括骨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在骨性關節炎治療方面,李卓東[20]對30例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艾灸患側阿是穴及內外膝眼等穴,每穴1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治療3個月。施治后發現患者膝關節滑液透明質酸濃度增加,血清透明質酸濃度降低,證實艾灸能有效地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同時指出血清及膝關節滑液透明質酸濃度可作為骨性關節炎患者病情判斷的量化指標之一。熊勇[21]艾灸兔子關元穴、左后肢足三里、血海、內膝眼、犢鼻和陽陵泉等穴,每穴10 min,每日1次,治療后關節液中白細胞介素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指出艾灸對兔膝骨性關節炎起治療作用是通過降低關節液中白細胞介素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實現的。梁桂洪[22]用手術建立骨性關節炎動物模型,術后第4周給予艾灸足三里和腎俞穴治療,發現基質金屬蛋白酶1表達下調,Ⅱ型膠原表達增高,認為艾灸能夠提高骨性關節炎軟骨自身的修復能力,其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降低關節軟骨中基質金屬蛋白酶1表達及減緩Ⅱ型膠原降解速度來實現的。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方面,文獻報道艾灸發揮抗炎作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主要通過以下3種途徑實現:一是改善關節滑膜細胞中線粒體、粗面內質網等細胞器的超微結構[23];二是調節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2、6、腫瘤壞死因子α、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高遷移率族蛋白1[24-26];三是調控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如基質金屬蛋白酶3、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27]。
在運動系統中,骨骼肌是動力器官,隨著競技體育不斷挖掘人體潛能,骨骼肌必將承受極限負荷。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骨骼肌損傷已成為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因此有學者呼吁骨骼肌損傷應作為常見病、多發病治療與康復的重點[28]。從文獻報道分析,艾灸對骨骼肌保護作用的研究目前較多。陳松[29]探討了艾灸足三里、血海和關元穴防治延遲性肌肉酸痛癥的療效,發現艾灸后各時段的肌肉酸痛感均減輕,血清肌酸激酶降低,療效較好。除防治延遲性肌肉酸痛癥外,艾灸也會對一次性力竭離心運動大鼠骨骼肌產生保護作用[30],不僅提高了大鼠對運動的耐受力,而且減輕了運動時應激反應和自由基的產生,進而縮短了骨骼肌損傷的修復時程。
艾灸不僅能保護骨骼肌,還能增加肌力,甚至可以促進已萎縮骨骼肌的再生。有資料顯示,艾灸網球運動員足三里和腎俞穴,可使其握力、背力、大腿力、前臂比肌力、大腿比肌力明顯提高[31]。Kim[32]用艾柱對小鼠腎俞、足三里穴進行治療,每天5次,每周3 d,持續3周,發現艾灸顯著改善肌肉萎縮,促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基因表達,抑制肌肉生長抑制素和磷酸化ERK1/2生成,對膠原性關節炎小鼠骨骼肌起再生作用。鑒于艾灸能促進骨骼肌再生,將艾灸療法與骨骼肌力量練習相結合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療效。
目前研究較多的是艾灸與其他中醫手段結合治療韌帶與肌腱損傷,治愈率較高。施有奇[33]用刺絡、拔罐加雀啄灸痛點治療膝外側副韌帶損傷100例,顯效78例,有效12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達98%。吳剛[34]對32例膝關節側副韌帶炎患者使用針刺及艾灸阿是穴2個療程后發現,26例治愈,6例好轉,有效率100%,且復發率較低。何祖書[35]用梅花針、拔罐及艾盒熏灸臨床治愈28例腰肌腱韌帶損傷患者,半年無復發。韓運鋒[36]對岡上肌腱炎患者施以推拿手法和艾灸阿是穴及肩關節周圍主要穴位,治愈 37例,顯效和好轉22例,總有效率達96.6%。黃海龍[37]用艾灸加中藥外敷治療馬腕部漿液性腱鞘炎,平均療程8 d,獲得較好的療效。以上研究均以治愈有效率為標準,說明艾灸聯合其他中醫手段治療韌帶與肌腱損傷已顯示出較好的療效,但是單獨使用艾灸治療韌帶和肌腱損傷及其機制研究目前尚屬起步階段。
艾灸對骨質疏松癥、關節炎、骨骼肌損傷治療的研究較為成熟、應用較多,但對韌帶和肌腱損傷治療的報道尚缺乏,目前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艾灸對運動系統有保護作用,但其保護機理尚需進一步的探究。
[1]史清釗,楊翼.針灸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134-144.[2] KAWAKITA K,SHINBARA H,IMAI K,et al.How d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t?-Focusing on the progress inJapanese acupuncture research[J].J Pharmacol Sci,2006,100 (5):443-459.
[3]李晶,武峻艷,王慧明,等.針灸對去勢大鼠骨組織形態學影響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0,37(9):1827-1830.
[4]吳明霞,周琳瑛,陳文列,等.針灸對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強度及超微結構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8):3546-3547.
[5]ZHANG HS,LI T,LIU XS,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of osteoporosis rats with birdpecking and revolving moxibustion on twelve backshu points[J].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1(1):173-178.
[6]張紅石,劉興山,閆力,等.雀啄回旋灸十二背俞穴對骨質疏松大鼠骨力學及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2):6388-6390.
[7]李晶,王艷,王慧明,等.針灸對去勢大鼠骨生物力學影響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4):41-42.
[8]王軍燕,楊曉慧,劉安國,等.溫和灸對去卵巢大鼠股骨Ⅰ型膠原表達的影響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4,54(15):24-27.
[9]劉飛,任平,徐雅麗,等.艾灸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的實驗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8):1655-1656.
[10]歐陽建江.溫和灸治療腎陽虛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及相關實驗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2:23-27.
[11]李晶,王艷,李平.針灸對去勢大鼠骨代謝影響的生化研究[J].天津中醫藥,2008,25(1):26-28.
[12]薩仁,王富春,池島喬.針灸治療實驗性骨質疏松癥對腫瘤壞死因子基因表達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4,29(2):140-144.
[13]劉獻祥,沈霖,吳明霞,等.針灸對去卵巢大鼠骨組織TGF-β1 mRNA、VEGF mRNA表達及凋亡基因Fas的影響[J].中醫雜志,2003,44(11):830-833.
[14]李晶.針灸及山茱萸總甙對去勢大鼠骨代謝影響的生化研究[D].天津:天津中醫學院,2004:202-203.
[15]林偉春,梁婉儀,鄭黎勤,等.艾灸與雌激素替代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比較[J].中醫藥導報,2006,12(7):64-65.
[16]歐陽鋼,王玲玲,卓鐵軍,等.不同刺激方法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4,24(1):49-50.
[17]吳明霞,劉獻祥,吳炳煌,等.艾灸對去勢大鼠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響[J].現代康復,2001,5(6):46-47.
[18]劉獻祥,吳明霞,吳炳煌,等.針灸對實驗性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影響的研究[J].中國骨傷,2001,14(2):81-82.
[19]鄭磊,茶曉鋒.子午流注艾灸治療粗隆間骨折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3):31-32.
[20]李卓東,曹烈虎,王思成,等.艾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與血清和關節液中透明質酸含量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10):883-885.
[21]熊勇,彭銳,夏數數.兔膝骨性關節炎關節液中白細胞介素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與艾灸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1):7700-7703.
[22]梁桂洪,林勇凱,黃宇新,等.艾灸療法對實驗性骨關節炎大鼠關節軟骨的保護作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6:67-69.
[23]羅磊,胡玲,何璐,等.艾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鼠關節滑膜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1,36(2):105-109.
[24]羅磊,胡玲,宋小鴿,等.艾灸對類風濕關節炎模型大鼠跖關節中細胞因子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1,4(6):416-419.
[25]張耀,劉旭光,楊涵棋,等.切斷迷走神經對艾灸調控實驗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家兔關節滑膜液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7):1482-1484.
[26]楊馨,劉旭光,楊涵棋,等.基于慢病毒介導的SOCS1、PIAS1、PTPN22干擾對艾灸調控實驗性RA家兔關節滑膜液EGF、FGF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4):816-819.
[27]劉旭光,楊慎峭,余曙光,等.艾灸對實驗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家兔關節滑膜液MMP-3、TIMP-1含量的影響[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2.
[28]任玉衡,田得祥,史和福,等.優秀運動員的運動創傷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0,19(4):377-385.
[29]陳松.艾灸預處理預防延遲性肌肉酸痛癥的臨床觀察[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1:2-5.
[30]熊靜宇,肖國強,盧艷梅.艾灸預處理對大鼠離心運動后骨骼肌組織保護作用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 (10):56-61.
[31]鄧日生,黃鴻,唐杰輝,等.穴位艾灸對增進網球隊員肌肉力量訓練效果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1):34-35.
[32]KIM MJ,NAMGUNG U,HONG KE.Regenerative effects of moxibustion on skeletal muscle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c mice[J].J Acupunct Meridian Stud,2012,5(3):126-135.
[33]施有奇,錢海源.刺絡、艾灸治療膝外側副韌帶損傷100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0,9(2):52.
[34]吳剛,李茵茵.恢刺加艾灸治療膝關節側副韌帶炎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1,23(8):44-45.
[35]何祖書,何厚璋.梅花針拔罐艾灸合用治療腰棘間韌帶損傷32例[J].中國民間療法,1999,7(12):12-13.
[36]韓運鋒.推拿加艾灸治療岡上肌肌腱炎61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0,37(S1):268-269.
[37]黃海龍,溫偉.艾灸加中藥外敷治療馬騾腕部漿液性腱鞘炎[J].中國獸醫雜志,2012,48(2):86-87.
Research Progress on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Kinetic System
SHI Xiao-wei1,2,ZHANG Xin-ding1,LONG Bi-bo1,ZHOU Xue-lan1,HE Ru1,SHI Shuo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1158,China; 2.School of Kinesi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eatments in Chinese medicine,moxibustion has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Bone,joint,skeletal muscle,ligament and tendon,and other major structures are kinetic system.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kinetic system not only influence on athletes’performance and career,but also on human beings’healthy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Moxibustion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kinetic system,which can enrich the treatment for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kinetic system.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xibustion on osteoporosis,arthritis,skeletal muscle injuries,ligament and tendon injuries was reviewed.I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in more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kinetic system.
Moxibustion;Treatment;Kinetic system;Disease;Injury;Review
R245.81
A
1006-3250(2016)11-1580-03
2016-04-26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8361)-艾灸處理對末端病大鼠跟腱作用機制的研究
史曉偉(1984-),男,陜西寶雞人,實驗師,在讀博士,從事運動醫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