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朝陽 122000)
?
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對急性輕癥胰腺炎患者四種血清IL水平的影響觀察
王賢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朝陽 122000)
【摘要】目的 觀察四種血清IL水平在急性輕癥胰腺炎患者中的檢測結果,并探討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對血清IL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35例急性輕癥胰腺炎患者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健康體檢的35例受試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四種血清IL水平。結果 觀察組治療前IL-15、IL-18、、IL-17、IL-22與對照組均有顯著差異(P<0.05),在治療后各指標均有顯著改善,且治療6d后患者各項指標水平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IL-15、IL-17、IL-18、IL-22四種因子在急性輕癥胰腺炎診斷與預后評估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輕癥胰腺炎;血清IL水平;奧曲肽;烏司他丁
輕癥急性胰腺炎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患者可逐漸發(fā)展為重癥胰腺炎,臨床病死率較高[1],而該病的及時治療離不開疾病的盡早診斷。白細胞介素(IL)為多種細胞合成且可對多種細胞發(fā)揮作用的細胞因子,在傳遞信息、炎性反應、增殖及分化等過程中有重要作用[2]。本文主要分析了急性輕癥胰腺炎患者白細胞介素水平及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對其血清IL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輕癥胰腺炎患者為觀察組,本次所有研究對象均滿足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相關診斷標準,發(fā)病時間均不超過3 d;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及近期使用過本組藥物治療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2~70歲,平均(43.1±4.9)歲;選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5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24~69歲,平均(43.5±4.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對照組受試者在空腹8 h后清晨時于空腹狀態(tài)下,兩組中每位抽取5 mL外周靜脈血,所有抽血操作均由同一位醫(yī)師完成。將所獲取靜脈血在4 ℃中進行10 min離心(轉速3000 r/min),分離血清2 mL,在-20 ℃保溫箱內備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患者IL-15、IL-17、IL-18等指標進行檢測。觀察組患者從入院后的第2天起給予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共治療6 d。在治療3 d后及治療6 d后再次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并離心備用,具體方法與首次抽血檢測方法相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 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檢測,對照組各指標結果為:IL-15(54.8±11.9)pg/mL、IL-17(152.6±23.8)pg/mL、IL-18(65.9±11.2)pg/mL、IL-22 (87.3±26.4)pg/mL;觀察組入院第2天(治療前)各指標為:IL-15 (5.9±2.3)pg/mL、IL-17(207.4±25.6)pg/mL、IL-18(28.4± 11.7)pg/mL、IL-22(316.8±67.3)pg/mL;治療3 d后各指標為:IL-15(26.7±6.8)pg/mL、IL-17(183.7±28.1)pg/mL、IL-18(47.3 ±6.8)pg/mL、IL-22(132.6±48.4)pg/mL;治療6 d后各指標為:IL-15(49.9±9.2)pg/mL、IL-17(155.2±26.3)pg/mL、IL-18(53.4 ±6.9)pg/mL、IL-22(92.7±29.8)pg/mL。觀察組治療前IL-15、 IL-18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3 d后兩指標均有一定升高,但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6 d后患者IL-15、IL-18水平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L-17、IL-22治療前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3 d后雖有明顯下降,但其水平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6 d后觀察組IL-17、IL-22水平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發(fā)病過程和細胞因子之間有密切關系,故而近年來細胞因子在此類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逐漸獲得了廣大學者的關注,同時細胞因子的檢驗工作開展量日益增多[3-4]。
淀粉酶為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中最常用的診斷指標,然而目前并無研究證實淀粉酶在此疾病預后評價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探尋可對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預后予以準確評估的生物學標記具有重要價值。血清IL(人白細胞介素)是在免疫細胞與白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淋巴因子,和細胞生長因子一樣,屬于細胞因子。血清IL和細胞生長因子相互協(xié)調、相互作用可完成造血及免疫調節(jié)功能,在激活與調節(jié)免疫細胞、傳遞信息、介導T細胞與B細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炎性反應中具有重要的參與作用。經(jīng)大量臨床研究表明,血清IL是反映機體內炎癥程度的敏感指標,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疾病因素影響下其血清IL-15、IL-17、IL-18、IL-22等指標有明顯變化[5]。在臨床檢驗中,血清IL主要是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檢驗,從其水平及改變情況反映患者病情及預后。IL-15為IL類新發(fā)現(xiàn)細胞因子,可對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發(fā)揮促進作用,對機體免疫力調節(jié)有重要作用。低濃度IL-15可對前炎性因子形成選擇性抑制,對抗炎因子不會造成影響,而高濃度IL-15可促使單核巨噬細胞形成IL-6、IL-1等前炎性因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入院時IL-15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IL-15在急性引線眼早期主要發(fā)揮自身的保護作用。IL-17為TH17細胞分泌的特征性細胞因子,屬于強大促進炎性反應的炎性因子,可對IL-6等促炎細胞因子發(fā)揮誘導作用,導致炎性細胞浸潤并造成組織破壞。IL-17可和諸多細胞因子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促使炎性反應進一步放大。IL-18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處于收一只狀態(tài),為低水平表達,這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前IL-18顯著低于對照組這一結論中得以論證。IL-22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呈現(xiàn)高表達狀態(tài),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前IL-2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上述結論一致。
對于急性輕型胰腺炎患者,在臨床明確診斷后應積極給予有效治療,其中奧曲肽和烏司他丁是臨床應用最多的治療藥物[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急性輕型胰腺炎患者的四種IL水平均顯著改善,且在治療6 d后和健康對照組水平相當,由此可見,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對急性輕型胰腺炎有顯著治療效果,同時也證實這四種血清IL水平對急性輕型胰腺炎的診斷及預后評價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少清.重癥急性胰腺炎35例治療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0,18 (1):52-53.
[2] 李榮國,楊少陵,秦國忠.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22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3,53(22):58-59.
[3] 徐彥立.聯(lián)合血液凈化治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和療效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5,44(18):2553-2556.
[4] 瞿星光,張朝暉,周剛,等.生長抑素與前列腺素E1聯(lián)合應用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初步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43(1):77-79.
[5] 鐘宏,史勇,李觀強.TNF-α和IL-6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9):157-159.
[6] 姚怡然.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對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細胞介素 2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2520-2521.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