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輝 金春琳 陳晴燕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遼寧 沈陽 110003)
?
“芪桂祛風湯”在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安立輝 金春琳 陳晴燕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遼寧 沈陽 110003)
【摘要】目的 分析芪桂祛風湯在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70例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芪桂祛風湯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88.6%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5.7%,治療后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復發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對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采取芪桂祛風湯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芪桂祛風湯;應用價值
蕁麻疹是臨床常見皮膚疾病,在任何年齡階段均可發病,其發病機制與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關。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常見類型,因受寒或吹冷風而發作,臨床治療較為困難。臨床西醫常用西替利嗪治療,但不良反應較多,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芪桂祛風湯是我院根據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臨床治療經驗自擬方。現筆者以35例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為例,采取芪桂祛風湯治療,其效果分析如下。
本組70例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療,經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等診斷,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1]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相關診斷標準;患者浸入冷水或遇到寒冷、吹冷風等,數分鐘后身體局部發生瘙癢風團或水腫,多發生在面部、手部,嚴重者累及全身;經冰塊實驗為陽性;患者在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療;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患者,治療組男12例,女23例;年齡18~60歲,平均(37.1± 6.8)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2.1±0.7)年;對照組男14例,女21例;年齡18~62歲,平均(38.0±6.4)歲;病程6個月~6年,平均(2.3±0.8)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P>0.05,可進行對比。
1.2 納入標準:患者經診斷,均為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治療前1個月未接受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抗組胺藥物治療;患者肝腎功能、凝血機制正常;無全身感染及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無相關藥物禁忌證;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簽署了研究同意書。
1.3 方法:兩組患者及時采取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防寒保暖,盡量不要觸碰冷水,在寒冷季節注意保暖措施,適當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每晚口服10 mg西替利嗪(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00245),200 mg維生素C,每天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芪桂祛風湯治療,基本方:黃芪30 g,桂枝、防風各15 g,白術、白芍各20 g,當歸、蟬衣各10 g,細辛6 g,大棗10枚,生姜5片,炙甘草3 g。每日一劑,添加400 mL水煎煮取200 mL藥汁,再次加水200 mL煎煮取藥汁200 mL,混合后分早晚2次口服。兩組患者共治療2個月。
1.4 療效判定:根據患者瘙癢、風團大小、風團數目情況按照4級評分法[2]進行計算,瘙癢:0分:無瘙癢;1分:輕度;2分:中度;3分:劇烈癢感。風團大小:0分:無風團;1分:直徑<1.5 cm;2分:直徑1.5~2.5 cm;3分:>2.5 cm。風團數目:0分:無;1分:1~6個;2分:7~12個;3分:>12個。共計12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
臨床療效[3]: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痊愈:患者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90%以上;顯效: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60%~89%;有效: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20%~59%;無效: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不足20%。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標準差(±s)表示,對其檢驗采取t,計數資料檢驗時采取χ2,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88.6% (31/35),即痊愈14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4例;對照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65.7%(23/35),即痊愈7例,顯效9例,有效7例,無效12例;兩組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對比:治療組治療前癥狀積分(7.56 ±1.37)分,治療后(2.04±0.16)分;對照組治療前癥狀積分(7.48 ±1.29)分,治療后(4.82±0.96)分;兩組治療前后及組間治療后對比,P<0.05。
2.3 復發率:隨訪6個月,治療組無復發,對照組復發率20% (7/35),兩組對比,P<0.05。
寒冷性蕁麻疹是物理性蕁麻疹常見類型,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個類型,通常患者在接觸冷水等冰冷物質后,受冷區則會出現瘙癢性水腫或風團,在30 min左右則會消失,多見于面部和手部,嚴重者則會累及全身。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也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發生機制尚不明確,經多年研究發現,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與慢性特發性蕁麻疹的免疫學特性諸多相似[4]。組胺是最為重要的炎性因子,是導致機體變態反應的重要因子,通常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血中存在組胺釋放因子。臨床在治療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時,以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等治療,但長期使用不良反應較多,療效欠佳。
中醫認為,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屬于“癮疹”、“風疹塊”范疇[5],由于表虛不固、風寒入侵,束于肌表,營衛不和。或機體稟賦不耐,衛氣失固,風寒入侵,郁結肌膚所致。因此中醫治療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時,以衛氣固表,祛風散寒,調和營衛為主。芪桂祛風湯在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的應用,起到祛風散寒,補氣溫經,調和營衛的功效。在此次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88.6%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5.7%,治療后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由結果可以看出,對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采取芪桂祛風湯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瘙癢癥狀,降低風團發生情況。在芪桂祛風湯基本方中,黃芪、桂枝為君藥,共奏補氣散寒的功效,黃芪益氣營衛固表,桂枝祛風散寒;白術、細辛、當歸、白芍共為臣藥,其中白術健脾養胃,溫肌肉,助黃芪補氣;細辛溫經散寒,助桂枝溫通經脈;當歸、白芍活血化瘀,養血益陰;防風解表祛風;蟬衣祛風散結;大棗、生姜健脾和胃,調和營衛;甘草調和諸藥,共奏衛氣固表,祛風散寒,調和營衛功效。在現代藥理研究中[6],桂枝可抑制IgE導致的肥大細胞顆粒反應,具有抗過敏作用;黃芪、白術可降低IgE含量,雙條調節機體免疫作用,抑制肥大細胞顆粒反應,抑制組胺釋放;當歸具有抗組胺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機體變態反應。因此芪桂祛風湯治療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具有顯著療效。本次研究中,治療組無復發,對照組復發率20%,P<0.05。由此可見,芪桂祛風湯可降低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復發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總而言之,對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采取芪桂祛風湯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臨床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王根林.自擬固衛祛風湯內服加足浴治療寒冷性蕁麻疹64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5):32-33.
[2] 王海春.芪芍桂苦酒湯治療頑固性蕁麻疹2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312.
[3] 郭華.養血祛風湯配合西藥治療蕁麻疹32例及對患者血清總IgE、IL-4及IFN-γ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2,32(11):1506-1507.
[4] 趙菊宏,劉書苑.桂枝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1,24 (4):1575.
[5] 俞肖君.祛風活血湯治療頑固性蕁麻疹[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 (4):775.
[6] 王秩,王耀光.黃文政教授運用過敏煎治療癮疹[J].吉林中醫藥,2011,31(1):20.
中圖分類號:R758.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