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彬
(110035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遼寧 沈陽)
論運動員領域的工會組織
徐鴻彬
(110035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 沈陽)
在我國體育事業迅速發展的今天,職業化和市場化的要求已成為其必然發展的趨勢,職業體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勞資矛盾日益凸顯,二者的矛盾和摩擦將會更加頻繁和復雜。縱觀我國勞資關系的各類案件,可以清晰的發現勞資雙方的力量極不均衡,作為勞方的運動員絕大多數情況下因為處于弱勢地位,其權利并不能夠被充分的保護。為了能夠緩和雙方的矛盾保護弱勢一方的合法權益,使我國體育事業朝著更加穩定、有序的方向發展,要充分發揮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行使運動員的結社權建立運動員的工會。文章通過研究得出當前我國迫切需要建立運動員的工會組織,這樣才能有利于平衡勞資雙方的實力,保護運動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職業體育事業的發展。
運動員;工會權;工會
目前,在我國的職業體育領域中有三個階層構成,包括運動項目協會、俱樂部和運動員三方。其中運動項目協會作為行政事業單位,一般以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決策者的身份出現,它與俱樂部和運動員的關系相對簡單明確,從而糾紛也相對較少。俱樂部與運動員直接是直接的利益相關方,俱樂部作為出資者和管理者往往會借著自身所處的有利地位和雄厚的財力來欺壓運動員。而目前中國運動員領域并沒有建立屬于運動員自己的職業運動員工會組織,這也就導致在我國工會權在運動員領域并沒有實現的途徑,憲法賦予公民的結社自由的權利沒有在運動員領域開展起來。當勞資雙方出現糾紛的時候,運動員只能通過自己以協商或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化解矛盾。
職業體育的實質是以職業俱樂部為經營主體,以職業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高水平的競技比賽為經營商品,以獲得最大利益的經營體系。其中作為資方的俱樂部作出投資,目的是獲得最大利潤,作為勞方的職業運動員,通過自己的競技能力參加競技比賽獲得報酬,實現人生價值。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勞資雙方之間有著在所難免的利益沖突,當體育運動帶來的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一方獲得收益的提高必將使另一方的收益相對減少,這種關系使得職業運動員與職業俱樂部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
職業運動員與職業俱樂部之間的矛盾多而頻發是要主張運動員工會權的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運動員在于俱樂部的博弈之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這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運動員領域的工會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沒有形成球員自己的工會組織,當運動員得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他們要么忍氣吞聲要么跟俱樂部針鋒相對,而針鋒相對的結果往往會走上訴訟的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中職業俱樂部往往有著更為專業的團隊來處理這些問題,他們依仗自己雄厚的財力作為支持,既傲慢又強詞奪理,試圖以此來拖延問題的解決的進程,從而逼迫運動員做出妥協。勞資雙方直接的對抗同時也把運動員推到了矛盾的風口浪尖,影響了運動員場內場外的形象和聲譽。通過分析劉健轉會事件的始末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運動員與俱樂部之間的天然利益沖突時常發生,也表現出越來越復雜的現象。而為了緩和兩者間的矛盾,維護職業體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就要充分利用球員的工會權組建一個中間工會,以工會集體的名義與俱樂部進行談判,將兩者間的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1.《勞動法》上的結社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七條規定“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所謂的工會指的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發組織起來的社會性團體。工會組織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工人的權利與雇主進行談判,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其合法利益。《勞動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勞動者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也就是肯定了勞動者的結社權。
2.結社權在運動員領域中適用可能性的分析
首先,結社權在運動員領域適用有法律依據做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一章第三條“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勞動法》第七條規定“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勞動者”具體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勞動者,要成為合法的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并取得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區別于“非法勞動者”,如偷渡者打工。當今,職業運動員與俱樂部之間簽訂勞動合同,通過不斷訓練、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在俱樂部的安排和管理下,以參加比賽獲得勞動報酬作為自己的主要生活來源。在此意義上,運動員應屬于勞動者的范疇,符合上述法律法規中講到的勞動者身份,為此《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規定也必然適用于運動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職業體育事業也正蓬勃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合理,在運動員領域建立運動員工會組織發揮運動員的工會權,保護運動員的合法權益有法律支持具有切實的可行性。
其次,隨著職業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運動員與俱樂部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矛盾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嚴重性的特點。運動員在勞資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權益被侵害的事件日益增多,加之運動員的維權意識的加強和現有救濟措施的缺陷,建立運動員工會組織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在運動員領域適用結社權,組建運動員工會組織發揮運動員工會權的作用,有利于保障運動員的合法權益,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是具有現實可行性的。
[1] 葛書環.《退休人員返聘后的法律地位》.《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5期.
[2] 蔣雅寧.《勞動法視野下大學生兼職的法律問題分析》.《卷宗》,2014年12期.
徐鴻彬,山東煙臺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