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芳
(731100 臨夏州委黨校 甘肅 臨夏)
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打造臨夏州經濟發展增長點
祁金芳
(731100臨夏州委黨校甘肅 臨夏)
臨夏州主要旅游經濟指標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旅游亮點頗多,旅游產業地位進一步得到提高,但還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應繼續發掘與充分利用現有優勢,與其他產業融合,發揮特色,打造臨夏州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旅游業;發展;臨夏州
近年來,發展旅游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旅游業得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臨夏州旅游工作突出規劃引領,強化項目支撐,打造黃金線路,拓展客源市場,提升服務水平,主要旅游經濟指標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旅游產業地位進一步得到提高,旅游經濟指標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業在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統籌城鄉發展、拉動社會就業和增加群眾收入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進一步顯現,已成為帶動全州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臨夏州自然旅游資源豐富,民族風情獨具特色,有較好的旅游開發資源優勢,臨夏州旅游資源的優勢主要有五點:一是文化積淀深厚。臨夏歷史文化悠久,曾是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碼頭”的美譽。臨夏文物資源豐富,以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的各類文物遺址達584處,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因出土現珍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彩陶王”,臨夏譽為“中國的彩陶之鄉”。世界文化遺產炳靈寺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是我國六大石窟之一,也是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民俗風情濃郁。臨夏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59.49%,伊斯蘭文化在國內有很大影響。在臨夏,清真寺、拱北星羅棋布,風格迥異,以東公館、榆巴巴拱北等為代表的民族建筑融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藝術為一體,被譽為“民族建筑的博覽園”。臨夏民歌“花兒”獨具魅力,源遠流長,為此臨夏州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花兒之鄉”。三是自然遺存眾多。臨夏曾是古生物繁衍生息的樂園,被譽為“古生物的伊甸園”。近年發掘出的古動物化石、恐龍足印化石,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政古動物化石的數量、品種、規模和完整程度世所罕見,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遺跡,具有極高的古生物地質遺跡保護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四是生態資源豐富。臨夏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秀麗,高山草甸豐美,是甘肅中南部森林生態觀光游覽的勝地。國家4A級景區松鳴巖和“蓮花山”以及“太子山”自然保護區,是休閑旅游度假的絕好去處,是臨夏“森林生態休閑游”的主打品牌的核心景區。五是黃河風光奇特。黃河在臨夏境內流經107公里,造就了美麗神奇的黃河三峽。黃河文化在臨夏源遠流長,被譽為“大禹治水的源頭”。這里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黃河三峽,有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劉家峽水庫,有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國家首批工業旅游示范點劉家峽水電站,有被稱為“地球之腎”的黃河中上游最大人工濕地太極島,有國家級地質公園炳靈石林。[1]
2015年,全州旅游工作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旅游市場總體呈穩定上升趨勢。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95.4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5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58%、25.53%,旅游市場運行出現了較多亮點:這些亮點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一日游不斷增加,來自西寧、蘭州、甘南等周邊城區的游客較多。從游玩時間上看,無論外地游客還是本地游客大多以一日游為主,且一日游游客為過夜游游客的2倍。二是假日旅游經濟效益明顯。“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期間,全州旅游市場分外火爆,永靖黃河三峽、和政松鳴巖、康樂蓮花山和臨夏東郊公園等景區出現車輛、游客排隊等候場面。假日旅游需求旺盛,假日旅游經濟效益明顯,已成為拉動我州旅游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三是冬季旅游產品開始發力。甘肅2015年冬春旅游季活動暨松鳴巖戶外滑雪活動啟動儀式在白雪皚皚的松鳴巖舉行,標志著臨夏州冬春季旅游的盲點已經掃除,冬春季戶外旅游又有了好去處。平時參加松鳴巖戶外活動的游客超過千人,雙休日、節假日則更多。四是節慶活動帶動強勁。今年全州舉辦了8項敦煌行節會分項活動主要活動和其它活動(中國·和政古動物化石保護和開發國際研討會、中國臨夏-馬來西亞吉蘭丹州-伊朗庫姆市清真食品與民族用品展銷會、馬家窯和齊家文化國際研討會、臨夏州2015年旅游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暨臨夏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揭牌儀式、黃河三峽啤酒節、第十一屆牡丹旅游觀光節、黃河三峽紅棗采摘節、康樂第八屆牛文化旅游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當地居民的出游熱情明顯高漲,各類節慶活動助推了我州旅游持續升溫。五是鄉村旅游持續紅火。踏春、賞花、采摘、垂釣等體驗性旅游吸引了眾多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來我州體驗山水風光游、水上運動游、鄉村田園游、農家樂生意依然紅火。
盡管臨夏州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民族人文資源相當豐富,但機遇和挑戰并存,目前來說,臨夏州發展旅游經濟的問題與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1)旅游資源沒有充分利用,旅游線路不暢通。我州經濟落后,旅游業發展起步晚,旅游資源沒有充分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小,其增加值占全州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2.5%,旅游線路不暢通,旅游業吸納、轉移的勞動力少,對全州經濟的帶動力極小。
(2)與體育文化發展融合性不強,沒形成旅游娛樂的一體發展。[2]從旅游實體看,體育文化的舉辦和發展與旅游娛樂是兩位一體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但是在我州沒有形成融合發展,只是單打獨斗的形式各自發展。
(3)旅游業對商品消費沒有刺激,對商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大。一日游主要是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朋友聚會為主體,對于餐飲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是,缺少對農產品的購買和商品的購買,對于市場繁榮和商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大。
(4)旅游企業仍處于創業起步階段,從業人員觀念落后,在“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的配套方面,沒有形成一條龍的服務,旅游產業鏈短,旅游市場發育程度低,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旅游拉動經濟的效應不高。
(5)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接待能力有限,管理模式陳舊,宣傳力度不夠,不能適應當前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形勢需要。有些景點,就連最簡易的衛生間都找不到,更談不上集休息、娛樂、餐飲等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游客服務設施。
為把臨夏建設成甘肅省重點旅游區乃至西北地區具有區域民族特色的旅游大州,應進一步發掘資源優勢,發揮特色,創建品牌,打造精品,逐步使旅游業成為臨夏州支柱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因此,我們提出以下意見:
(1)緊緊圍繞《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的具體落實,搶抓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商旅活州戰略,以宣傳推介五張旅游名片為主線,以促進旅游與文化、商貿、農業、體育、城鎮、富民等產業深度融合為方向,圍繞提升旅游的可進入性、可駐足性、可消費性、可回頭性、可美食性、可休閑性、可參觀游覽性、可娛樂性,謀劃爭取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建設大景區、完善旅游功能,全力打造臨夏旅游經濟升級版,推動全州區域首位產業與富民多元產業蓬勃發展。
(2)大力實施精品興旅工程,著力提高臨夏旅游的可參觀游覽性和可駐足性。按照省產業辦的要求,保質保量地按期完成黃河三峽和松鳴巖-古動物化石地質公園兩個大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和《建設性詳規》并付諸實施,全力加快大景區建設步伐。努力把永靖縣、和政縣創建為旅游強縣,積極培育和打造2個精品景區和6個特色景區。積極發展經濟型酒店、民俗酒店、農家樂、家庭旅館,在自駕游沿線設立汽車旅館、露營地。加強與知名酒店管理企業的協作,提高星級飯店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以蘭州-臨夏-白銀黃河風情旅游線、臨夏-甘南民族風情旅游線為統攬,錯位發展、區域聯動,重點打造“古生物化石遺址游、黃河山水風光游、臨夏民俗風情游、太子蓮花生態游、沿山順水自駕游”五條精品旅游線路。
(3)大力實施融合發展工程,著力提高臨夏旅游的可娛樂性和可休閑性。繼續辦好中國原生民歌大賽、西部花兒藝術節、中國和政古動物化石保護與開發國際研討會,積極參與舉辦第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高水平舉辦中阿文化藝術論壇、馬家窯和齊家文化國際研討會、河州牡丹—磚雕藝術節等節會。培育發展旅游演藝文化,編排《大禹治水》、《黃河鼓舞》等精品演藝節目。以舉辦運動會為契機,著力培育體育旅游,進一步提高中華龍舟賽、超級六項山地戶外挑戰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臨夏段等國際國內賽事的舉辦水平。提升中國臨夏—馬來西亞吉蘭丹州—伊朗庫姆市清真食品與民族用品展銷會的規模和檔次,打造特色商業旅游街區,積極發展民族企業觀光游和會展旅游。加快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推進旅游扶貧開發,大力發展采摘農業、農耕體驗、家畜認養等體驗式休閑旅游,積極創建一批全國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將太極鎮和松鳴鎮建成全省旅游名鎮。
(4)大力實施消費體驗工程,著力提高臨夏旅游的可消費性和可美食性。積極推進會展展銷游、購物娛樂游、鄉村體驗游、觀光采摘游、生態養生游、民俗風情游、文化研學游、體育健身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游產品開發。精心培育地方特色名菜,加快推進臨夏市美食城、全國名小吃一條街、清真特色小吃夜市一條街、永靖啤酒小吃紀念品一條街等特色街區建設。定期舉辦旅游商品設計大賽,不斷推新商品種類。加快精品店建設,促進產業化發展。
(5)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圍繞滿足游客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要求,切實在住宿、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配套服務建設上下功夫。豐富休閑度假型旅游產品,面向高中低不同消費者細分市場,開發不同品質的資源和產品,打造“行、游、住、食、購、娛”一條龍服務,力求能夠留得住游客,增加旅游消費收入。
[1]李祝舜.臨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資源及其開發探討[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4(4).
[2]張俊霞.西部大開發戰略與西部旅游業發展對策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4).
祁金芳(1981.01~),女,回族,甘肅臨夏市人,臨夏州委黨校經濟學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