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賢
(212400 句容市人民檢察院 江蘇 句容)
對構建網絡犯罪偵查體系的思考
胡永賢
(212400句容市人民檢察院江蘇 句容)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犯罪形式也多種多樣。例如,微商圈的迅速發展,除了為廣大群眾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之外,也讓某些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往往利用微信的私密性強、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社會影響大等特點實施新型網絡違法犯罪,而其中不乏網絡詐騙、侵權、賣淫嫖娼、賭博等犯罪案件。
網絡犯罪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對于如何定義網絡犯罪沒有明確的解釋,不同學者對此有不同認識,狹義的網絡犯罪是指刑法所規定的網絡犯罪活動,包括以計算機為犯罪對象的行為和危害計算機信息安全的行為。而廣義上的網絡犯罪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為犯罪對象的犯罪活動,包括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破壞計算機信息安全,以計算機為犯罪手段的各種犯罪活動。例如,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詐騙、非法經營活動等。[1]總之,網絡犯罪是網絡技術帶來的消極的一面。
我國當前的網絡犯罪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網絡終端為目標實施犯罪,通常包括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破壞計算機數據和應用程序罪、制作傳播破壞性程序罪等,屬于信息攻擊或破壞行為;二是以網絡為媒介進行其他犯罪,通常包括財產型網絡犯罪,言論型網絡犯罪、安全型網絡犯罪等,常見的有:銀行卡盜刷、網上洗錢、網絡侮辱、淫穢色情傳播等。近年來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導致近年來的網絡犯罪案件也在逐年攀升,其犯罪手法也在不停的翻新,如不能有效打擊治理,不僅關系著平安中國建設,也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危及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了解網絡犯罪特點對于我們應該直面挑戰可謂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第一、涉及范圍廣。無論是用戶群體還是網絡涉及方面都是范圍很廣,比如用戶群體方面,俗稱網民,從 2008 年至今我國的網民增長速度就呈現出迅速向上增長的態勢,平均每年增長比例為 55.7%,隨著三網合并以及 4G 網絡的普及,預計到2020 年,我國網民將基本覆蓋到 80%以上。[2]網絡犯罪涉及的方面包括大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安全、小到個人隱私權等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預防網絡犯罪的時候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網絡犯罪對象以及反映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措施。
第二、隱蔽性強導致取證難。網絡犯罪的隱蔽性進一步加大了司法機關偵查的難度。網絡犯罪侵害的往往破壞無形的電子數據和信息,這些信息和數據存入計算機之后,人的肉眼難以分辨,并且沒有筆跡上的差異,即使發現也很難偵破。另外,網絡犯罪發生的時間極短,后果無痕,執行一項指令往往只需幾秒甚至是幾微妙,并且不留下任何物理痕跡,作案時間和地點也不受限制。這就要求司法機關許加快偵查速度以及加大預防力度。
第三、產生危害后果的速度快且大。拿銀行卡盜刷這件事舉例,犯罪分子可以在不同的地點進行盜刷,或者通過發送虛假的鏈接給被害人,通過點擊盜取信息從而實現盜竊財產,往往就是幾秒鐘,導致銀行卡的現金瞬間蒸發。
(一)完善偵查組織機構設計,引入社會工作模式
近年來網絡犯罪數量的猛增,加上該犯罪的特殊性,可以嘗試設立專門性的網絡偵查科來完善組織機構設計。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網絡運用知識,了解網絡犯罪的特殊性。可以設立偵查網絡犯罪行動小組,給每個工作人員裝備筆記本計算機,追蹤計算機系統和犯罪分子,同時配備專業的網絡警察。此外,引入社會工作[3]角色,讓社會工作者或者機構作為第三方參與政府的職能工作,有助于緩和政府與網絡犯罪人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實現犯罪預防的效果,另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二)多元有效偵查手段,提高偵查水平
掌握有效的偵查方法,重視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才能促進偵查工作的效率。偵查人員要加強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可以聘請專家協助偵查[4],包括數據恢復技術,殘留數據分析技術等。偵查工作應該從確定嫌疑人何時入侵系統入手,掌握作案時間。檢查系統安全漏洞,從網絡服務器尋找資料,確定嫌疑人所在位置。在系統上對嫌疑人進行監控,應用特殊工具進行定位,查找終端位置和號碼,確定嫌疑人所在位置。此外還應重視與受害人之間的緊密聯系,獲取更多有關犯罪的信息,才能更快完成偵查工作。
(三)借鑒國外經驗,完善網絡犯罪法律
每年美國因網絡間諜和網絡犯罪造成的損失多達 100 億美元。因此美國高度重視對網絡犯罪的打擊力度,從 1977 年就開始制定相關法規。到目前為止,美國先后出臺了三十多部法律[2],包括《聯邦計算機系統保護法》,《網絡安全法案》等對一些嚴重的網絡犯罪領域進行重點打擊。而德國通過調齊精兵強將成立了“信息和通信技術服務中心”,下設“網上巡警”調查機構[5],通過行使特殊調查權限,分析互聯網上的可疑情況,防堵發生網絡犯罪的可能性。我們國家也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偵查措施,通過完善網絡犯罪領域的法律提高對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
(四)做好宣傳教育,提高預防網絡犯罪意識
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培養廣大網民文明上網、守法上網的意識,可以從源頭深處預防網絡犯罪的發生。網絡犯罪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法律觀念的缺失和淡薄,為此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普及,使廣大網民不僅在現實生活中要循規蹈矩,在網絡世界同樣要自覺守法。同時加強對有害數據的排查,嚴格網絡管理,要求用戶安裝可靠性高的軟件,增強軟件抗病毒能力,抗黑客入侵能力,確保用戶安全。
新時代下的網絡犯罪給偵查工作帶來全新的挑戰。結合具體案情,掌握針對性的偵查方法,多管道嚴控網絡安全,并總結經驗,促進偵查工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網民都應該樹立文明上網、守法上網的意識,共同營造一個綠色網絡。
[1]何佳.網絡犯罪的新特點及預防對策研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第50卷第6期.
[2]彭瑾瑜.網絡犯罪幾個問題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5.
[3]桑明宇.社會工作介入網絡犯罪預防的優勢探析[J],法制在線.
[4]徐巖.論常態化網絡犯罪防控機制的構建[N].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7).
[5]許諾.網絡犯罪及有效偵查措施[J].法制博覽,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