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偉杰
(133002 延邊大學 吉林 延吉)
淺析老年人監護制度
鄔偉杰
(133002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家庭模式的改變也導致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一系列的現實向我們展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迫在眉睫。本文將根據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參考國外相關的立法經驗,通過比較的方法探討我國老年人監護制度存在的問題,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老年人;意定監護;法定監護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雖規定了意定監護制度,但并未對其相應的措施作出具體規定。這不利于老年人監護制度的貫徹落實。
1.老年人監護制度含義及特征
老年人監護是指為保障生理年齡滿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通過法定或者由其本人指定的特定個人、組織、監督機構對其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老年人監護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從監護的設立來看,對老年人設立監護是基于老年人并未完全喪失認知和判斷能力的特殊性,除了需要依據法律的相關規定外,老年人的個人意愿應得到更多的尊重。
從被監護人來看,在對老年人判斷是否需要監護人時,不僅要從其身體的生理機能狀況及認知和判斷能力等為標準進行判斷,更要遵循其本人的意愿,了解其是否愿意設立監護。
從監護的內容來看,老年人監護的主要內容和其他的監護一致,以保障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它一切合法財產不受侵害為主要內容。
2.設立老年人監護制度的必要性
(1)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實要求。我國當前正處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面對人口老齡化速度高于經濟發展速度、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家庭養老負擔加劇等種種現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刻不容緩。
在法律層面上,經過了修訂的保護老年人相關權益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雖然設立了意定監護制度,但是仍不能完全解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法的滯后性等原因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監護制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在社會公共保障層面上,我國雖然在堅持不懈的完善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但是對于一個高齡人口數目巨大,經濟水平落后于老齡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社會養老面臨著極大的壓力,與此同時,人口的老齡化將會導致每個勞動力需要承擔的老年人人口數大大的增加,這不僅對個人及家庭形成了巨大的壓力,社會養老金的支出大幅增長同時也導致社會保障制度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設立老年人監護制度,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的壓力。
(2)完善監護法律體系的客觀要求。老年人監護制度的設立是我國監護制度的一大進步,在4-2-1的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增多不僅給其子女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社會福利制度和法制也承擔了巨大的壓力,民事監護制度迫切需要根據現實的變化進行修改。將老年人納入監護對象范圍,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監護制度,是完善法制的客觀需求。
雖然通過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踐行了“尊重本人自主決定權”及“維持本人正常化生活”等成年人監護理念,但是仍有不足:
(1)在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并未對監護人可享有的權利進行相應的規定。由于對享有的權利不明確,監護人對權利范圍不明,有可能會以照護老年人為由侵害老年的權益。同時也可能會造成監護人不認真履行監護職責,除近親屬外的其他監護人不愿意從事監護事務。
(2)雖然設立了意定監護制度,但對意定監護的具體實施方法卻沒有進行規定。意定監護關系的性質可認為是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所附條件就是意定監護的當事人由于年齡、精神狀態或其他原因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當該所附條件成就時,監護協議生效,監護人開始執行監護職責。意定監護協議是意定監護的核心內容,而法律卻未對意定監護協議做出相應的規定。
(3)相關配套制度的缺失。缺少關于監護行為進行監督的相關規定。在意定監護協議生效時,老年人的意思能力和行為能力已經削弱或喪失了,在發生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是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時,老年人是不可能對監護人進行監督的。法律雖規定了“監護監督人”,但實際中一般多由居民委員會和村名委員會來充當“監督人”,但由于法律并未明確授權監護行為,所以并不能對監護人做到有效的監督,而這導致監督制度幾乎形同虛設。
1.擴大法定監護范圍
未來應擴大成年人監護的范圍,將老年人也納入到成年人監護中,從而確認老年人監護的地位,將因隨著年齡增大判斷和認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也納入監護范圍加以保護。根據不同情況設立不同類型的監護。
(1)全部監護適用于因精神或身體原因嚴重影響其意思表示或處理特定事物的老年人。這是因為這類老年人的判斷能力和意思表達能力已經衰弱,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的后果及影響。
(2)部分監護適用于因精神或身體原因部分影響其意思表示或處理特定事物的老年人。除了特定的幾類民事行為需要由監護人同意或代理外,老年人擁有自主處理部分個人事務的權利,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個人意思表示。
(3)特殊監護適用于因精神或身體原因輕度影響其意思表示或處理特定事物的老年人。這類老年人仍然保有大部分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能獨立處理絕大多數的個人事務,但是在特定的幾類民事活動中,為了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還是需要經由監護人同意或代理。
2.完善意定監護制度
(1)將意定監護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展適用于全部成年人,以保障在其成為老年人時能保護其自身合法權益。在履行意定監護時,保留老年的部分行為能力,尊重老年人的意愿。
(2)設立意定協議登記制度來保證監護人認真履行監護協議。為保證協議的合法有效,意定監護協議應由被監護人,在尚未喪失判斷和生活能力時,與監護人簽訂監護協議并由公證人進行公正并在登記機關進行登記。
(3)明確監護人的相關權利。通過明確監護人的權利,防止監護人以監護老年人為由侵犯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設立監督制度,并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負責監督監護的實行情況。監督人可由被監護人本人指定,也可設立監護監督制度明確監督機關,賦予監督人和監督機關監督監護人的權利。
[1]龔漾.我國構建老年人監護制度之必要性與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2(9)
[2]李欣.私法自治視域下的老年人監護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
[3]靳輝.我國老年人監護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