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靈
(410076 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 長沙)
海外勞工概念之界定
陳怡靈
(410076長沙理工大學湖南 長沙)
海外勞工(Oversea Workers)在不同國家或國際組織有多種稱謂,甚至在同一國家稱謂都各不相同。我國商務部等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稱“出國務工人員(Workers Abroad)”、“外派勞務人員”,國際組織或一些國際法律文件稱“移民工人(Migrant Workers)”、“勞動移民”以及“雇傭移民”(MigrantforEmployment)等?!币恍﹦趧虞斎雵鴦t稱為“外國工人”(ForeignWorkers)或“客居工人”(GuestWorkers)。概念的界定有益于各國以及國際組織對海外勞工權益的保護,是作為海外勞工權利保護研究的基礎。
海外勞工;移民勞工;概念界定
聯合國作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聯合國強調保護移民工人的權利,1990年通過《保護所有遷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的國際公約》(以下簡稱移民工人公約)。該公約將海外勞工稱之為遷徙工人,也可譯為移民工人。公約第2條第1款界定了移徙工人的概念:“為本公約的目的,‘移徙工人'一詞指在其非國民的國家將要、正在或己經從事有報酬的活動的人?!倍鵁o論性別、國籍、年齡、經濟地位、財產、婚姻狀況、出身或其他身份地位等任何區別。公約還有區分正常地位的移民勞工與不具有正常地位的移民勞工。公約第5條界定了正常地位一般指“如在就業國內依照該國法律和該國為締約國的國際協定,獲準入境、逗留和從事有報酬活動,則視為有證件或身份正常;如不符合本條所規定的條件,則視為沒有證件或身份不正常?!?。公約對兩類工人加以區別對待的目的在于“阻止不具有正常地位的移民勞工現象的發生”。
1949年《雇傭移民公約》(第97號公約,1949)及相關建議書對其定義。該公約第11條規定:“根據本公約之目的,雇傭移民一詞,系指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為自己謀一項職業為目的而從一個國家進入另一個國家的人員,并包括通常被看作雇傭移民的任何人?!惫s排除適用于邊境工人、入境短期從事一種自由職業和藝術職業的人員、海員。該公約實際采用了“雇傭移民”(Migrant for Employment)的概念。而1949年《關于雇傭移民的建議書》(第86號公約,1949)第1條則規定:“雇倆移民是指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以求被雇傭,不是基于自己的原因,并包括任何被正常作為移民雇傭的人”??梢妵H勞工組織關于雇化移民公約和建議書的概念較為一致。1975年《移徙勞工公約(補充條款)》(即關于受歧視地位移民以及提高移民工人平等待遇和機會的公約,第143號公約,1978年生效)則在第11條中規定:“根據本公約本部分目的,移民工人意指移民或從一個國家迂徙到以求被雇傭,并包括通常被看作移民工人的任何人?!惫s排除適用于邊境工人、海員、短期入境從事一種自由職業和藝術職業的人員、或者從事特定培訓或教育的人等。這里采用的是“移民工人”概念。1955年《關于移徙勞工(欠發達國家)保護建議書》(第100號建議書)第2條規定:“移民工人是指在依靠零星和不穩定工農業發展中心賺取工資并伴隨著重要的工人(有時候還帶著他們的家庭)移民活動這種經濟生存形式向更先進的經濟形式轉化的國家參與移民活動的人,或從此類國家通過,進入移民目的地國。無論他是否曾經被雇傭,也不考慮他是否接受了雇傭邀請或締結雇傭合同,只需他移動的目的是為了被雇傭或即將被安排廟傭。當該概念適用時,他指在雇傭期間或雇傭結束時臨時或最終返回的工人。”如前所述,無論稱謂如何,UN與ILO在移民工人概念上界定的都很接近,含義大體相同。
在不同的國際層面上,海外勞工可能被稱為移徙勞工、雇傭移民、移民勞工、外國工人和經濟移民等,各不相同。但這些概念實際內涵大體相同,所以常常交替使用,應不作嚴格區分,因為實際指稱對象基本一致。望完善的是,將權利保護盡可能覆蓋更多的海外勞工,只要海外勞工曾經、將要、正在國外受雇,都列入保護對象范圍,也不論該海外勞工處在派遣、擇業、工作、失業或回國那一階段,均統一納入保護范圍,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保護海外勞工的權益。
[1]范姣艷,殷仁勝著.《中國海外勞工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第29頁.
陳怡靈(1991.9.29~),女,漢族,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