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寧
白骨精的規訓與自由
文/張寧
與吳承恩《西游記》原著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相比,鄭保瑞的《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大的改編就是增加了白骨精“前世今生”的戲份。在影片中,白骨精不再僅僅是一堆白骨,而是有了17年的人生和千年的恨,有了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這樣變化中,我們看到的除了鞏俐那久違的星光流韻,還有關于規訓與自由的哲學追問(與作為宗教的佛教無關)。
對于前世,白骨精念念不忘,因為她含冤死于客地他鄉。白骨精還沒有化作白骨之前,她是一位妙齡少女。16歲那年,她被迫嫁到一大戶人家。第二年鬧饑荒死了好多人,村人認為是她把噩運帶到那里,她是妖孽。于是全村人把她扔到絕嶺峭壁,讓禿鷲把她吃掉以祭天神。少女死后冤魂不散,白骨僵尸遂修成千年之妖。千年大限一到,白骨精的魂魄將化為烏有,灰飛煙滅。在這個結果出現之前,白骨精的命運還有兩種可能的轉機。唐僧欲以其慈悲之心和一己之命度化白骨精,幫她轉世做人;白骨精卻想吃了唐僧,進而得以永世為妖,她不想輪回,不要做人。
對兩個人博弈勝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孫悟空。作為唐僧的徒弟,孫悟空要滅掉白骨精以保護師父??墒亲柚箤O悟空這么做的正是唐僧,唐僧認為孫悟空這是濫殺無辜,于是緊箍咒伺候,每每孫悟空疼痛倒地,白骨精借機逃走。接著白骨精打起了“受害者”孫悟空的主意。她對孫悟空說:“咱倆都是妖,是同類,同類就應該互相幫助。金箍圈,你摘得下來嗎?你要想自由只有我幫你,吃了小和尚,就沒人念咒了?!睕]錯,白骨精一語中的,盡管孫悟空有了官方承認的身份和編制,但也因此失去了我行我素的自由,而且他和白骨精原本確是同類。在《西游記》原著中,孫悟空對唐僧解釋為何自己認定幻化人形的白骨精是妖精時說:“老孫在水簾洞內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變化迷人。”嗯哼,吃人套路完全一樣。
白骨精的計劃聽起來竟是那樣合理,這樣一來白骨精自己得以永遠做一個快樂的妖精,而且順帶著“拯救”了孫悟空,他不用承擔殺師的罪名就擺脫了金箍圈的束縛,再也不用跟這個肉眼凡胎的和尚廢話。他們除了擁有“妖”這個共同屬性,還有一個同樣的價值追求——自由。白骨精費了這么多心思要得到的無非是自由,誘惑孫悟空給白骨精讓路的也是他夢寐以求的自由。而唐長老呢,是甘愿被白夫人吃掉的。他認為西去的路上不能跨過一葉蒼生,如果就此離開,即便過得了千山萬水,也過不了他自己。取經是為度世人,眼前一個孤魂都度不了還談什么度世人?
孫悟空并沒有與白骨精合作。觀音菩薩告訴孫悟空,金蟬子,也就是唐僧的前世,等了他九世才等到今生和他一世的緣分,將他引入成佛的正道。孫悟空接受了規訓,白骨精逃不過輪回,因為她遇上了唐僧。唐僧愿意犧牲性命以自己的魂魄引領白骨精去投胎轉世。觀音菩薩又對悟空說:“一直以來,你用自己的錯與對去看別人的對與錯,你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但你師父看的是心相?!甭犉饋恚@似乎是觀音的高明,的確,眼睛看到的未必是本質。然而,在出發點上這與吳氏原著所傳達的“肉眼視之,則月貌花容;而道眼觀之,則骷髏白骨。人茍知其為骷髏白骨,亦何苦甘為所迷”(憺漪子評語)的思想截然相反?!段饔斡洝吩浅姓J唐僧是曾被白骨精的容貌所迷惑的,鄭氏《三打白骨精》卻用觀音的話為唐僧的錯誤辯白。這就出現了孫悟空捉妖對還是錯的悖論——觀音令他一路除妖以保護唐僧,于是他打了白骨精;唐僧認為他打得不對而驅逐他。他去找觀音評理,觀音說:你師父是對的。在規訓權力之下,孫悟空無語了。
是的,無論是白骨精、孫悟空還是唐僧,他們都在冥冥中進入了一種規訓的模式。做人、度人、保護取經人,都是規訓。白骨精拒絕規訓,她想避開輪回;唐僧主動接受規訓,他認為修煉成佛方能抵達極樂、獲得自由;孫悟空則在徘徊中由被動到主動進入規訓模式,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曾經拒絕規訓,被取經人帶出五行山的孫悟空注定要接受規訓。人人追求自由,但無人不在規訓之中。白骨精逃避規訓,可能落入萬劫不復,她寧愿灰飛煙滅的決絕距離自由之境又有多遠呢?唐僧曾對沙悟凈說:“你眼睛咣一下睜這么大,你也是看不見路的,路必須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蹦敲?,在白骨精那怨念深重的漫長一千年中誰又給她指過一條明路?不愿輪回是怕了人間的苦,別忘了她死得有多凄慘。她的路,不是也得靠她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嗎?
影片的結局,看起來是非常圓滿的。白骨精被成功規訓與度化,趕著去投胎了;孫悟空堅定地背上唐僧的金身西去;而偉大的師父即將重生。皆大歡喜,但我仍然擔心的是,白骨精的新一次輪回里,會有幸福與自由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