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寧潔
(458030 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河南 鶴壁)
關于提高高職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思考
耿寧潔
(458030 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河南 鶴壁)
法律素養是高職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所謂法律素養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法律知識,二是法律意識、法治觀念;三是法律信仰。研究表明,高職大學生法律知識水平一般,法律意識不強,缺乏對法律的信仰,另外對法律的踐行較差。本文在分析高職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及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職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對策。
高職大學生;法律素養;提高途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占據了全國高校的半壁江山。法律素養是現代法治社會對公民素質尤其是對大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升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就成為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這一系統工程的應有之義。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較,高等職業院校的生源有其鮮明的特點,既有高中的應、往屆畢業生,又有中專、技校、職高的畢業生。因此,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必須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摸索出一條具有針對性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徑。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也不容樂觀,近幾年來在校大學生犯罪事件頻繁發生就是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整體上仍然較低的證明。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法律知識匱乏。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教育生源的數量和質量成為困擾高職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問題,高職學生掌握法律基礎知識的能力普遍較低,并且缺乏興趣。加之受一些高職院校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改革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中功利主義思想的滋長,只注重學習專業技能,對一些基礎課程缺乏興趣。不少學生只喜歡聽案例分析,對理論性較強的法律知識不感興趣。事實上,理論性法律知識是實用性法律知識的基礎。②法律信仰缺失。法律信仰是人們出于對法律的依賴感而產生的心理感受,在行為上則體現為對法律過程的參與。當前高職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主要表現為他們普遍崇尚權力、過分看重“關系”,法律至上的觀念尚未形成。當前大學生中發生的違法犯罪現象,有的并不是沒有學習法律知識,而是沒有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和養成依法思考、依法辦事的習慣,歸根到底是法律信仰缺失。③法律能力水平低。高職學生的法律能力是指其在長期的法律知識學習和法治實踐中形成的,運用法律來規范和指導行為,解決矛盾沖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追究違法行為的能力。當前高職學生法律能力水平低不僅表現在這一群體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出現,還表現在他們用法能力較弱,不善于將法律運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造成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法律知識匱乏、法律信仰缺失、法律能力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高職院院校的生源質量是制約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普通高考生和“三校生”(中專、職高、技校)。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素質和綜合素質較低,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②法律課教學目標的錯位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當前高職院校法律課教學的一個重要誤區是不少老師把法律課教學的目標定位為單純的法律知識的傳授,把法治教育等同于法學教育,忽視了對學生法律觀念、法律信仰的培養,使法律課教學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③校園內外的一些不良因素直接制約了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當前,社會上及校園內的各種不正之風對高職學生造成直接的侵蝕。以權壓法現象及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使得法律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下降,導致他們法律信仰缺失。
(1)高度重視高職學生的法治教育,將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切實納入其人才培養目標中。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教育薄弱,一般是通過課堂教學或法治講座的形式組織進行,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基本都用于滿足專業建設、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強化訓練,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重視。誠然,高職教育作為兼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的教育類型,重視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養是其應有之義。但如果只有專業技術知識而沒有一定的法律知識,法律素養水平低,專業技術知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甚至難免遭受失敗的命運。新時期的依法治國方略需要樹立全民的法律意識,加強高職學生的法治教育是重視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環節。
(2)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環境教育人,環境培養人。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會使高職生法律素養的培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要堅持依法治校,嚴格遵守《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各種法律法規,規范各種辦學和管理行為,明確學校和教師之間、學校與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氛圍。在解決師生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有關糾紛時,要依法辦事,讓學生切身體驗法律的公平。同時,要努力克服學校管理中的官本位思想和泛行政化現象。此外,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園網、宣傳欄和廣播等輿論陣地,構建學校學法、知法、守法的氛圍。
(3)走出法治課教學目標的誤區,切實增強法治課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出臺后,除個別學校設置的法律專業外,目前高職院校(法律院校或專業除外)的法治課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公共基礎課;二是一些專業的法律課,如會計專業的“經濟法”、旅游管理專業的“旅游管理法規”等。法治教育的重點是培養法律意識與法律信仰,養成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因此,法律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定位于法治觀念的培育,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法律知識傳授與法律素養培養的關系,應將法律知識傳授作為一個中介,加強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
總之,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是一項重要、系統、長期的工程,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和力量,以學生為主體,有針對性地進行法治教育,切實把對高職學生的法治教育落到實處,使法治教育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融入學生的內在需求,才能真正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1]鄧秀華.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的調查與研究——以成都市高職院校為例[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6) .
[2]劉婷.高職院校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及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