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曼 李 煥 王素冬 紀桂英 邢鳳梅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
唐山市養老機構設施及服務現狀
張小曼 李 煥 王素冬 紀桂英 邢鳳梅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養老機構;資源配置設施;養老服務
社會養老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而養老機構作為社會養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發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旨在了解唐山市養老機構的設施及服務現狀。
1.1 對象 唐山市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及老年人。養老機構管理人員納入標準:①養老機構直接負責人;②崗位工作經歷>6個月。養老機構老年人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②入住養老機構時間>6個月;③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者。排除標準:①病情不穩定無法接受調查者;②缺乏良好的理解與溝通能力(含聾啞等無法進行合作的老年人);③神志不清或智力障礙,無法配合完成問卷者。
1.2 抽樣方法 ①養老機構管理人員:采用隨機整群的抽樣方法,在6個行政區中抽取2個行政區,對全部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進行養老機構一般情況的問卷調查。②養老機構老年人:在2個行政區的36所養老機構中,隨機整群抽取8所,對符合納入標準的老年人進行養老機構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
1.3 調查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進行面對面一對一訪談式問卷調查。由調查者代其完成問卷填寫。養老機構調查表共發放36份,回收有效問卷36份(100%)。養老機構老年人服務滿意度問卷共發放412份,有效問卷401份(97.3%)。
1.4 調查工具 養老機構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內容為:①養老機構基本情況,包括開辦時間、機構性質、經營方式收支狀況、收入來源等;收支狀況較多盈余:能維持基本的機構運營外,進行各種服務設施建設;略有盈余為能維持基本的機構運營,財政盈余的數量占財政總收入的3%以內;收支基本平衡為能維持機構的基本運轉;略有虧損為財政赤字的數量占財政收入的3%以內;虧損較多為不能維持機構的基本運營。②養老機構基礎資源配置,包括救護車數量、醫療機構、緊急救護設施等;③養老機構服務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照顧、醫療服務、康復訓練等。養老機構老年人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內容為:老年人一般情況,對養老機構服務滿意度。
2.1 養老機構基本情況 機構性質:公辦17所、社會辦19所;經營方式:國家經營15所、公建民營2所、民辦公助15所、其他4所;收支狀況:較多盈余6所、略有盈余6所、收支基本平衡9所、略有虧損10所、虧損較多5所;收入來源:單一服務收費16所、多種服務收費20所。
2.2 養老機構基礎設施配置 房屋來源:自建10所、租賃26所;救護車:有15所、無21所;醫療機構:有22所、無14所;康復機構:有10所、無26所;緊急呼救設施:有19所、無17所;定點救護醫院:有23所、無13所。
2.3 養老機構服務內容 日常生活照顧、文娛活動、醫療服務比例為100%(36所)、75.0%(27所)、58.3%(21所),而康復訓練、心理護理咨詢、保健知識講座及其他,比例僅占27.8%(10所)、30.6%(11所)、47.2%(17所)、22.2%(8所)。
2.4 養老機構老年人對服務的滿意度 飲食滿意335人、居室條件滿意244人;日常生活用品滿意384人、交通滿意259人、活動鍛煉滿意289人、娛樂文化活動衛生管理滿意366人、醫療救治滿意249人、心理咨詢滿意44人、日常照料滿意356人、康復訓練滿意100人、健康指導滿意96人。
唐山市養老機構投資經營形式單一,主要集中在公辦和社會辦兩個方面,收入來源單一,收支虧損占多數。針對以上困境,應借鑒養老服務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英國、日本、香港等地在養老服務上均采取由政府、非營利機構、營利機構等構成的多元化的投資運營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也滿足了多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以英國為例,地方政府、志愿者、私人機構創辦的護養院的比例分別為 17%、21%、63%〔1〕。因此,養老機構發展應更加多元化,減輕政府負擔的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特色型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生理、心理不同層次的需要,進行動態調整,提供特色服務,促進機構養老的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結果表明,養老機構基礎資源配置不足,針對老年人這一特殊服務群體,醫療急救等相關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疾病譜的變化及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高,使得老年人對康復醫療的需求越來越多,并且康復治療對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效果良好,方法安全〔2〕。因此,今后的工作重點應是完善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設置,配置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康復治療設施,滿足長期發展的需要。
本調查結果由可見目前絕大多數養老機構仍是以“養”為主,僅僅滿足于讓老年人吃好、住好,康復、醫學護理、精神慰藉服務項目很少,甚至是空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3〕。與老人的實際需要和老年護理的先進標準有很大差距,整體護理模式尚未很好貫徹,服務質量有待提高〔4〕。因此,養老機構應對入住老年人進行合理分級,可以借鑒日本的多元化養老〔5〕及澳大利亞的分層機構養老的先進經驗〔6〕。可根據老年人年齡、收入、文化程度等,按需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內容,注重老年人生活質量,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全方位服務。
1 李秀燕,郭繼志.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價的現狀及展望〔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3;20(4):154-5.
2 謝代銀.新形勢下發展社會化養老模式研究〔J〕.探索,2008;(2):116-81.
3 中國政府網.我國養老行業發展存在護理人員缺善三大制約因素〔EB/OL〕.http://www.gov.cn/jrzg/2012-09/30/contrent 2236563.htm.
4 李 棟,徐 濤,王戰勇.濟南市部分區縣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生活滿意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2):123-4
5 張 濤,侯淑肖,彭嘉琳.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服務功能及其執行情況的調查〔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5;17(10):608-9.
6 蘇 國,周和宇,于保榮,等.澳大利亞養老服務體系考察報告〔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2;16(1):59-62.
〔2015-12-05修回〕
(編輯 杜 娟)
河北省社科基金資助項目(HB12SH048)
邢鳳梅(1964-),女,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學研究。
張小曼(1987-),女,碩士,護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
R47
A
1005-9202(2016)20-517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