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欣宏
(遼寧省阜新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城南醫院,遼寧 阜新 123003)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多重并發癥的護理體會
富欣宏
(遼寧省阜新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城南醫院,遼寧 阜新 123003)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為了分析和探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之后出現多重并發癥的觀察要點以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臨床資料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對于術后出現多重并發癥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結果 冠心病術后患者需要接受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護理工作人員還要對出現并發癥的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作出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從根本上控制患者的并發癥,從而保證他們能夠順利度過手術治療以及圍護期。結論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之后,一旦出現任何并發癥,護理工作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對患者的常見護理問題以及病情加以觀察,從根本上減少并控制各種并發癥的出現。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并發癥;護理措施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臨床醫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將會對發病患者造成嚴重的威脅。目前冠心病患者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歲以上,發病患者人數呈現逐漸上升、年輕化趨勢[1]。患者常接受的介入治療就是在其冠狀動脈內部注入對比劑,從而保證其心臟表淺動脈呈影,作為目前冠心病患者常使用的一種診斷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功效。心血管介入治療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加劇了護理工作的挑戰和任務,所以,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也成為現代醫學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心血管介入治療也因為術后恢復時間短、創傷小、療效好、患者容易接受等優點得到了普遍的運用。本文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臨床資料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現將患者的相關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臨床資料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在47~77歲。其中12例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內成形術治療、18例患者接受支架置入術+PTCA治療、11例患者接受射頻消融治療,剩余的9例患者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治療[2]。
1.2 并發癥護理措施分析: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之后,常見的并發癥包括血腫、穿刺部位出血、栓塞、心率失常等。護理工作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不同并發癥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
冠心病術后患者需要接受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護理工作人員還要對出現并發癥的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作出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從根本上控制患者的并發癥,從而保證他們能夠順利度過手術治療以及圍護期。
3.1 穿刺部位出血護理措施: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之后,其穿刺部位容易出現血腫或者出血的并發癥現狀,一般在手術4 h后,動脈鞘管拔除之后,由于穿刺點按壓時間達不到標準要求,從而誘發患者出現穿刺點局部出血的現象[3]。動脈鞘管拔除之后,需要對其穿刺點進行15~20 min時間的按壓,由于穿刺針相對較粗,穿刺血管相對較深,動脈鞘管拔除之后,護理工作人員可以使用彈力繃帶對患者的穿刺點進行加壓處理,也可以通過沙袋壓迫止血處理,限制患者的右下肢在24 h內禁止活動,從而避免他們出現再次出血的現象。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在其拔管1 h后,根據其實際凝血時間來決定是否可以使用肝素抗凝進行治療,觀察患者的其他部位是否存在出血前兆,例如牙齦出血、便血或者血尿等,引導患者不使用任何堅硬物體進行剔牙。
3.2 血腫:對于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護理時,需要觀察其敷料包扎部位是否存在滲血、脫出以及污染等現象,保證患者的穿刺點不存在血腫現象。還可在患者接受術后穿刺之后,保證制動其穿刺肢體在24 h之上,避免患者出現大理彎曲的現象。拔出鞘管之后,可以使用敷料對患者的穿刺點進行加壓包扎,保證適度的松緊度,還可以使用沙袋進行壓迫6~9 h,對患者肢體末梢的血運情況進行觀察,避免由于穿刺點接受過度壓力而出現動脈血腫現行[4]。患者穿刺點局部出現淤血或者血腫之后,可以使用濃度為50%的硫酸鎂進行局部熱敷,或者通過理療方法加以緩解。對與患者的出血量以及血腫實際大小進行觀察,患者的血腫與其失血量呈現正比關系。一旦出現大血腫時,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其生命體征進行測量,避免出現休克現象。
3.3 栓塞: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之后,可能因為導絲或者導管表面的血栓而出現栓塞現象,或者由于操作不當誘發的粥樣硬化斑塊脫落而誘發栓塞。護理工作人言需要對介入治療之后的患者雙下肢足背動脈的實際搏動、皮感、足溫以及皮膚顏色進行觀察,患者下床活動過程中是否存在跛行或者下肢疼痛現象,一旦出現任何異常,需要通知醫師對其進行處理[5]。
3.4 心率失常:患者在接受忙總造影術之后,可能會由于手術應激反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冠狀動脈供血量減少等各種因素導致患者的心肌供氧達不到標準要求,從而出現心肌缺氧、缺血,最終出現心律失常的現象[6]。由于患者在手術治療中,其神經叢受到損傷,迷走神經產生的改變也可能導致其心率出現嚴重失常。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在患者接受手術之后,準備好搶救設備、心律失常藥物,包括氣管插管包、除顫儀以及藥品搶救車等。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之后,一旦出現任何并發癥,護理工作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對患者的常見護理問題以及病情加以觀察,從根本上減少并控制各種并發癥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侯興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心理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0,31 (27):4806.
[2] 王愛貞.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8):1012-1014.
[3] 劉春娟.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中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2):164-165.
[4] 楊麗紅.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癥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3):1671-1673.
[5] 朱紅.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并發癥的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7):2149-2150.
[6] 李芳,肖穎潔,孔艷梅,等.經橈動脈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探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7):84.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