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又元(昆明高新一小)
活用教材資源 探究綜合性學習——十二生肖
文/范又元(昆明高新一小)
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所以,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文學修養和文化素養的形成,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在教材編排上,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貫穿在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單元學習中,使學生能隨著語文學習的進展,不斷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染熏陶。我國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十二生肖就被編排在了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練習的讀讀背背中。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樂于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
新課程倡導教師不僅要能準確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更要具備活用教材的能力。因此,我執教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十二生肖》就以實際教材內容為依托,巧妙拓展教材資源,讓學生在多樣有趣的實踐活動中,全面地了解十二生肖知識,豐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開課伊始,邊播放漢字文化視頻邊作介紹:古老的文字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綻放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它演變著,歷經千年的時間。早在3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上一個個簡單的符號或圖畫,這就是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在充分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后,請四人小組拿出“猜甲骨文識字”學習單,合作討論把甲骨文和楷體漢字進行連線。通過交流,學生識記了代表動物名稱的十二個漢字,同時也感受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魅力。
“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深化知識。”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開拓思維,有所創新,養成自主探究的實踐能力。所以,我啟發學生:十二生肖榜這樣排序是有原因的,請小組合作將資料袋中不完整的動物圖案在“傾聽識字學習單”上拼貼出十二種動物完整的樣子,看看你們會發現什么?學生興趣高漲,隨著拼圖的完成,他們也發現十二個生肖名字前分別多了一個字。
我并沒急著講解,而是播放一段水墨動畫: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講故事,邊聽邊能記住這十二個字的讀音,并發現生肖排序的秘密是什么?通過認真地傾聽,學生發現了十二生肖排序的秘密就是和十二個時辰有關。古時候,一個時辰等于現在的兩小時,每個時辰代表動物出沒的時間。不僅如此,學生還在多種形式的讀中,識記了代表時辰的十二個漢字。
低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教學,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有效地擴大識字量,還要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學,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才會深刻。
于是,請四人小組通過自由讀、小組賽讀、拍手讀的形式讀生肖兒歌,做到讀通順、讀流利,并以獎勵生肖獎杯的形式評價讀得好的小組。兒歌讀完,十二生肖小組也就誕生了。接著,請學生玩“生肖轉盤轉轉轉,轉出生肖讀一讀”。隨著每轉一圈速度就加快的轉盤讀法,三圈以后,十二生肖的順序自然就映在學生腦子里,并能夠流利背誦出來。最后,趁熱打鐵,再次把學習興趣推向高潮,組織學生玩 “生肖蘿卜蹲”游戲。三個不同的游戲活動,目的都是訓練學生記憶十二生肖的順序。但因活動的多樣有趣,學生學得開心,學得高效,也充分體現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活動性。
積累是運用的前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才能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打下牢固基礎。所以,我請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根據圖畫猜出帶有生肖名的成語,填在“生肖成語我積累”學習單上,提醒注意寫字姿勢和漢字結構工整、美觀。教學接近尾聲時,指導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將這堂課中所探究的成果通過整理學習單、評選課前資料收集后畫的生肖畫、制作封面、裝訂等過程,按照封面、內容、封底的順序將所學的內容制作成一本書。每一本制作好的生肖書都將放入學校書柜,讓更多的學生閱讀分享。這樣一本注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實踐能力的自編書,比教科書更具實際意義。既鼓勵了學生的創造力,又讓學生體驗制作書的過程中,不僅學有所獲,還學有所樂,動手能力還得到了提高。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徑,重在學科內外聯系,較好地整合知識與能力。這堂課以“十二生肖”為主題,有機地將資料搜集、識字、朗讀、表達、積累、制作和傳統文化聯系起來,很好地體現了綜合性。同時,因為活動的多樣性又決定了本堂綜合性學習課的開放性,不拘于書本,不拘于單一的接受性學習,而是在師生共同探究互動中,有個性地學習,建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及合作學習的機制,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系云南省羅蓉名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