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
?
域名搶注的法律問題
周麗娜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200042
摘要:隨著互聯網絡、電子通訊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域名潛在的商業價值與經濟利益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掘,域名被喻為企業的“網絡商標”。現實中存在大量惡意搶注域名的行為,并引發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本文通過了解域名及其法律性質,分析域名搶注的動機,域名搶注與商標權、反不正當競爭、姓名權的沖突等以研究我國域名搶注的現狀以及存在的法律問題。
關鍵詞:域名;域名搶注;法律規制
隨著互聯網絡、電子通訊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域名潛在的商業價值與經濟利益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掘,域名被喻為企業的“網絡商標”。現實中存在大量惡意搶注域名的行為,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盡管中國域名的相關立法立法在逐步完善,但搶注行為并未隨之減少,反而愈演愈烈。關注域名搶注,刻不容緩。
一、域名
(一)域名的含義
依據《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域名指互聯網絡上識別和定位計算機的層次結構式的字符標識,與該計算機的互聯網協議(IP)地址相對應。每個主機對應一個固定且唯一的IP地址。通過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服務器系統將域名翻譯成對應的IP地址,就可確定因特網上每一計算機主機、服務器的位置。[1]
(二)域名的法律性質
現行法律制度未將域名定義為一個獨立的知識產權客體,域名應否被視為知識產權客體的這一觀點備受爭議。
筆者認為域名是一種新的獨立的知識產權客體。企業通過網絡宣傳自己,往往選擇該企業或其產品的名稱、標識進行域名注冊。域名作為企業的“網絡商標”,是企業的形象、商譽、產品、服務等的綜合體現。對于想借助網絡力量宣傳品牌、擴大知名度、促進經營發展的企業具有重要作用,是其無形資產的一部分。而知識產權的客體具有無形性,可見域名具有一定知識產權屬性。從世界范圍來看,盡管各國立法尚未把域名作為專有權加以保護,但國際域名協調制度是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來制定,這足以說明了域名作為知識產權客體的地位已被接受。[2]
二、域名搶注的法律問題
(一)域名搶注
域名搶注分為一般搶注與惡意搶注。通常指的搶注即惡意搶注。
一般搶注本身不違法。域名注冊采用“先申請先注冊”原則。如注冊人并非出于主觀惡意并有正當理由或已進行善意使用,該注冊行為仍然受法律保護。在某消費品知名公司與某集團域名糾紛案中,法院最終認定被訴的某集團注冊并使用含有該知名公司商標的域名未構成對該知名公司商標專用權的侵犯,也未構成對該知名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但有不少的域名搶注在于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或達到其他非法目的,帶有主觀惡意性。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互聯網域名磋商進程的最終報告:互聯網名稱與地址的管理及其知識產權問題》[3]將惡意搶注行為定義成“域名注冊不當”:“如果域名持有人持有的域名與異議人持有的商品或者服務商標完全一致或極其相似,且域名持有人對域名本身并不享有任何合法的權利和利益,該域名的注冊和使用均為惡意”。
(二)域名搶注的動機
1.高價轉售
域名注冊費用低,辦理手續簡單、快捷。反觀域名出售,一般在幾千元,甚至百萬元。因缺乏嚴格的政策管理,對域名交易價格亦無約束,域名搶注已有產業化發展趨勢,被眾多搶注者視為一種投資。國外曾出現兩筆天價交易額:以750萬美元成交轉讓的business.com和以300萬美元成交的loans.com。
2.貶低、詆毀競爭對手
(1)注冊單個或多個競爭對手的名稱或商標對應的域名,將之全部指向自身產品主頁。客戶如果希望通過互聯網了解有關該行業從事相關產品的企業資料時,無論其訪問該企業還是該企業的競爭對手,結果均訪問了同一個網頁,了解同一家企業產品。
(2)注冊競爭對手的名稱或商標對應的域名,限制對方使用,以降低公眾對該品牌的熟悉程度。
(3)注冊競爭對手的名稱或商標對應的域名,在網站上發布不實信息,詆毀其商譽。
3.假借他人的商譽,誤導消費者購買自身產品
注冊知名企業的名稱或商標對應的域名,在網站上從事與該企業相關的產品或服務,為獲取商業利益誤導消費者與之進行產品或服務的交易行為。
(三)域名搶注與其他權利的沖突
1.域名搶注與商標權
域名和商標均具有顯著的標識功能,對于域名的法律保護也多以商標制度為基礎,域名被稱為企業的“網絡商標”。生活中域名與商標權的沖突經常發生,為解決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關于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作出規定:“將與他們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并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這里指的他人注冊商標是已經完成注冊并取得專有權的商標。商標申請過程需耗時1年左右,甚至更久,期間可能該商標所對應的多種形式的域名皆被搶注。此外,適用該規定需滿足三個條件,只能約束幾類搶注行為中的一類。現實中更多的是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或其拼音注冊為域名,實際不使用,而是沽價待售。對于此種情形,可考慮《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定,符合條件的,認定構成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行為。
不能絕對地說,把他人商標作為自己的域名使用就一定侵犯他人商標權,但馳名商標例外。企業往往對馳名商標上投入了巨大財力,長期精力,才能使其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并為相關公眾所熟知。因此,我們對馳名商標不僅應在商標法范圍內給予保護,在網絡域名范圍內仍應加大力度進行保護,以維護商標權人的利益。正如美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分會主席Thomas.E.Smith曾說過:“如果法院容許或者放任“勞斯萊斯”餐館、“勞斯萊斯”自助餐廳、“勞斯萊斯”褲子、“勞斯萊斯”糖果存在的話,那么不出10年,“勞斯萊斯”商標的所有人就將不再擁有這個世界馳名的商標。”由于域名具有唯一性,即使使用在不會引起公眾誤認的商品或服務上,也會因此而干擾馳名商標權人將自己與特別商品相聯系的商標在網絡上的使用,從而降低其廣告價值和對特定商品的知識性。[4]
2.域名搶注與反不正當競爭
法院處理惡意搶注域名糾紛時常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及第二條的規定為依據,對于打擊猖獗的搶注行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不正當競爭的涉及面頗廣,它包括工商業活動中一切違背誠信原則及善良風俗的不當競爭行為,所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惡意搶注域名的行為具有特殊的效果。與商標法的調整相比,《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域名惡意搶注問題的解決更加有力。[5]
《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對象無疑更加全面,但判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必須能證明其主觀惡意性,這一點并不容易。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第九條對惡意的認定作了具體規定。需留意的是后者放寬了惡意搶注的判斷標準,該辦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注冊或受讓域名的目的是為了向作為民事權益所有人的投訴人或其競爭對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域名,以獲取不正當利益;”,意味著以出售、出租為目的的域名注冊,不面向上述對象,將不受到限制。
3.域名搶注與姓名權
名人的姓名也是炙手可熱的域名搶注對象。在某名人的域名侵權案中,某市民因注冊含有該名人姓名的中文域名,被該名人的后人提起域名侵權訴訟。該市民曾提出將爭議域名高價轉售給后者,被拒。經過一審和二審,法院最終判決該市民將爭議域名用于商業用途并將之標價出售的行為,構成侵權。由此可見,法院認定域名注冊侵犯他人姓名權的關鍵還在于確認注冊人是否在未經姓名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對其姓名進行了商業利用。《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對于國內域名,原則上個人是不能申請注冊的。實踐中有不少人為獲得注冊采取不當手段規避了上述限制。未來立法對此仍需進一步規制。
三、關于域名搶注的立法建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規定,所爭議域名應當限于由該中心負責管理的CN域名和中文域名。爭議域名注冊期限滿兩年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不予受理。雖然此處不予受理并不妨礙將爭議域名提交法院裁決,但進入訴訟程序,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且不確定是否能夠勝訴,而一般域名花費不高便能贖回,因此花錢贖回域名成為多數企業的首選,也成為搶注域名難以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立法上,應當加大對域名惡意搶注者的處罰力度,保護合法權益免遭侵害,遏制日益泛濫的域名搶注問題。
[參考文獻]
[1]馬森述,劉東.實用網絡法律問題指南[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166.
[2]郭衛華,金朝武,王靜等.網絡中的法律問題及其對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5.英文文本見http://www.wipo.int/amc/en/processes/process1/report/finalreport.html.
[3]王少潔,王琳.試析域名與商標的權利沖突[A].陶鑫良,程永順,張平.域名與知識產權保護[C].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301.
[4]孫仲夏.淺析互聯網絡域名與商標權的沖突及解決[A].陶鑫良,程永順,張平.域名與知識產權保護[C].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273.
[5]馬森述,劉東.實用網絡法律問題指南[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166.
[6]吳秀云,王曉冬.域名的法律保護[J].科技資訊,2006(5).
[7]郭衛華,金朝武,王靜等.網絡中的法律問題及其對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5.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082-02
作者簡介:周麗娜(1983-),女,漢族,浙江慈溪人,法學學位,企業法務,華東政法大學,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