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鎮 李帥廷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 沈陽 110854
?
視頻偵查與公民隱私權問題研究
邵珠鎮李帥廷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沈陽110854
摘要:視頻偵查作為基于視頻偵查技術的偵查手段,有其區別與傳統偵查方式的先進性,但其對公民隱私權的侵害問題也隨著案件的偵破成為熱議的話題,因此,關注視頻偵查對公民隱私權的挑戰,研究如何平衡視頻偵查與公民隱私權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視頻偵查的運行體系中探究其與公民隱私權的矛盾沖突,淺析如何平衡兩者的關系。
關鍵詞:視頻偵查;公民隱私權;偵查權;平衡
新時期下,視頻偵查在各種復雜案件偵破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俞加顯著,在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提升公安機關治安防控體系技術水平的同時,其與公民的隱私權也存在著必然的矛盾與沖突。視頻偵查應該如何在公安機關偵破案件中合理利用,如何保障公民隱私權利,二者如何協調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視頻偵查的運行模式
視頻偵查是偵查主體在偵查過程中,以視頻監控與識別技術,電子信息顯示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技術為依托,依法調取視頻圖像,綜合運用其他技術手段的偵查措施。在偵查過程中,主要采取視頻偵查為主導、多偵合作的模式。視頻偵查手段的核心是尋找、研究影像內行為人與其他社會信息的關系,從中尋找破案的線索和破案的途徑。
(一)廣泛搜集視聽資料,劃定偵查方向
視頻偵查作為廣泛運用的一種偵查手段,是案件發生時為偵破案件所實施的重要手段。任何一個案件的產生必然有其時空的客觀環境,調取案發地點監控錄像,檢索獲得嫌疑人影像資料信息,是初步判斷案件時空要素和其他犯罪信息要素的重要方式。視頻偵查與多部門聯合作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其成為搜集犯罪線索利器的重要原因。
(二)主動視頻偵查,獲取關鍵線索
主動式視頻偵查手段指的是偵查人員在偵查工作中,為了獲取犯罪情報信息,在特定場所實施的視頻偵查行為,包括安裝視頻監控,對特定場所實施監聽等措施。主動式視頻偵查是公安機關根據案件需要,對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全方位監視,或在特定場所實時監控,以掌握最新最全面的犯罪信息,以預防犯罪,監控犯罪,或偵破犯罪為目的的一種強制性措施。
(三)分析視聽資料信息,重建犯罪現場
犯罪現場重建是指在全面掌握犯罪現場特征和有足夠言詞證據的基礎上,通過對特殊的物證進行實驗室檢驗和對物證線索的關聯比對推敲,從而確定或者排除犯罪現場當時情況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海量視聽資料中包含了與案件有關聯和無關聯的信息,并且與案件有關聯的信息也多隱藏在無關信息當中,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深挖視聽資料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使信息的提取更加的科學、安全、保密,完成重建犯罪現場工作,提升破案效率。
(四)理清視聽資料分析所得數據,為公訴審判提供證據
視聽資料是證據形式的一種,能夠再現案件的經過和具體情節,對犯罪現場的重建,偵破案件的方向提供重要材料。視聽資料信息量大,反映信息直觀生動,又能夠反映時空信息,所以在訴訟過程中是一種證明力極強的證據。通過視聽資料的分析與檢驗,檢驗出具有證據價值的信息,配合現場勘查獲得其他證據資料,為訴訟審判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二、視頻偵查挑戰公民隱私權
視頻偵查,是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社會中,警察行使職權、履行義務必須運用的一種方式。社會安定與公民的自由是程序價值的追求,是我們在執法和訴訟活動中尋找的二者的平衡。一方面,在偵查過程中,從公民自由價值層面上看,國家必須保護公民私人生活的隱私權;另一方面,從社會安定和保障社會秩序的層面上看,國家在保護個人權利的同時,還要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諧,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也應該允許偵查權合理的對個人權利進行干預。所以,國家偵查權與隱私權存在著二者沖突的必然性。
第一,這種必然性不僅是受歷史的影響,而且現行的法律對私權的規定也是相對抽象的。當公民受到公權力侵害時,缺乏對公權力實施主體強有力的制裁措施,或者說是與公權力相比,私權在法律層面上處于弱勢地位,對其救濟手段也不均衡。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民法通則、侵權法等法律對公民隱私有相關規定,但無明確說明是隱私權,而運用了通信自由、住宅不受非法搜查等言詞。這種規定,其效力也主要體現在公民之間的權利相互侵害的問題,并沒有規定當隱私權受到公權力侵害時,應當如何救濟,在法律整體框架中,對隱私權缺乏相應的救濟措施,也就意味著這種權利,在我國立法體系中是不完整的。
第二,警察的職責要求其行使法律授予的權力,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私人空間的安全,保障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法律在保障警察行使職權的同時,亦保護著公民的隱私權免受侵害,這就使兩者沖突成為必然。在進行視頻偵查時,偵察范圍是逐漸縮小的過程,直到結案為止,不可能案件剛發生,偵查一開始,就能夠準確鎖定犯罪嫌疑人,逐漸縮小目標范圍的過程必然涉及到案外人的私人生活領域,特別是在視頻偵查中,不管是主動式視頻偵查還是被動式視頻偵查,偵查機關在調取視頻錄像分析過程中,都會涉及到案外人的私人生活。偵查過程中不能為了追求偵查效率,而忽視公民隱私權,在追求偵查效率的同時,要將保護公民隱私權作為其重要的一份職責。再加上法律對于偵查行為中侵犯隱私權,缺少相關的明確的規定,這也使二者沖突成為必然。偵查行為雖然是法律授權的行為,但是,也不能成為視頻偵查侵害公民隱私權的抗辯事由。
三、偵查權與公民隱私權的協調
社會生活中,人們對隱私權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社會分工、角色不同,偵查人員面對不同的人,在客觀上協調偵查權與隱私權,有一定難度。因為社會角色復雜多變,社會成員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主觀上對于個人隱私權的認識也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對其內涵外延的理解,也跟其生活環境等有關。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兩者的矛盾,長期處于一個動態變化的狀態。要想協調好兩者的關系,需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完善與偵查行為相關的立法,加強監督
不管是網絡偵查,還是視頻偵查,其目的都是為了查明、確認犯罪嫌疑人,為其定罪量刑提供充分的證據。但這也不能成為偵查行為侵犯公民隱私權的抗辯理由,也要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加強對偵查過程的監督,防止權力異化,侵害公民隱私權。在實體上,強化法有明文方可為的思想,明確法律責任,防止個別執法人員因思想懈怠導致的偵查權過度使用現象發生。從程序上,要加強和規范可能侵犯公民隱私權的偵查行為的審批制度,要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要求。當公民隱私權受到侵害時,要有救濟的渠道,這樣的隱私權才是一個完整的私權。而在我國現行的《國家賠償法》中,并沒對偵查行為侵犯公民隱私權這一方面進行規定,而僅僅是規定了執法行為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或財產的權利的賠償問題。只有把侵害隱私權納入國家賠償范圍,才能更好協調兩者關系。
(二)準確認識偵查權所保障的私權
從宏觀看,偵查行為是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利益,保障公民私權免受不法侵害。很明顯,偵查權既要保護公民的私權利,還要維護公共利益。在維護公共利益的時候,難免會侵犯公民的私權利,這也是法治應有之義,執法權在特殊情況下優先于個人的私權,即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但是,法治社會的最高理想就是保障人權,而偵查權正是保障人權的工具。所以,在偵查行為中,要有尊重公民隱私權的思想,對于社會成員的私生活不能越權干涉。對現場監控視頻進行偵查摸排,可以做到這個范圍內所有人的隱私都能獲取,但即使監控對象是犯罪嫌疑人,也應該保障其隱私權,不應該因為其實施違法行為而忽視對其隱私的保護。同時,偵查人員要認識到對隱私負有的保護義務,不傳播、不利用。
四、保障視頻偵查在偵查行為中順利推進
(一)完善設備管理
依附于大量科技設備的視頻偵查技術,運用時應著重優化其設備的安裝布控,提高設備的質量,基于此,方可提高利用率。同時,減少因反復調取無關視聽資料帶來的對公民隱私權的過度侵犯。各地公安機關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轄區的犯罪規律和特點,規劃調整好監控系統的布局。加強重點部位和案件高發地區的監控設施建設,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從技術上確保已建監控系統發揮作用,要適時的做好設備的維修,定期的優化設備,收集高質量的視聽資料。
(二)完善視頻偵查的操作規程
視頻偵查歸根到底是公安機關執法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完善視頻偵查的操作規程,不但可以提高偵查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公民隱私權在內的合法權利。視頻偵查在作為偵查手段去實施時,其運行體系的每個環節的操作都應該規范,不同時期不同任務下,都應做好二者的協調工作,保障視頻偵查在偵查行為中順利的進行。
五、結語
李昌鈺博士在其書《李昌鈺博士犯罪現場勘查手冊》中寫到:“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蓬勃發展的今天,如何將這些領域的最新成果盡快融入到犯罪現場勘查領域,對于刑事司法領域的理論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而言,這些都是刻不容緩地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科技強警戰略在公安工作中的逐漸實現,視頻偵查在偵破案件中的作用逐漸凸顯,應該更多的關注其對公民隱私權的侵害問題,做到法無明文不可為,讓視頻偵查更加規范利民的實施,從而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為訴訟審判提供證據。
[參考文獻]
[1]李昌鈺.李昌鈺博士犯罪現場勘查手冊[M].北京: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2]王禹,黃明方.視頻偵查實戰技能[M].北京: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
[3]郝宏奎.論視頻監控系統在偵查中的運用[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8.
[4]孫展明,張小川.視頻監控在偵查中的應用[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0.
[5]周曉宇.視頻偵查的規范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
[6]邵義初.對我國視頻偵查發展趨勢和作戰模式的探討[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4.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086-02
作者簡介:邵珠鎮(1991-),男,山東臨沂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聲像系研究生;李帥廷(1991-),男,山東棗莊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律教研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