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稅務合作體系構建的分析
黃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摘要:國際稅法通過對各國國內稅法政策的協調,對國際稅收利益進行合理分配。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跨國投資與區域經濟合作成為普遍現象,這對于發展中的國際稅務合作體系形成挑戰。本文闡述了“一帶一路”戰略的相關內涵及提出背景,圍繞現階段中國政府在戰略實踐過程中面臨的稅務政策沖突進行了相應的分析,討論了目前我國實踐中處理國際稅務沖突,避免雙重征稅以及逃稅避稅的對策,在此之上,就構建國際稅務合作體系提出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稅法;稅務合作;稅收協調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概述
在2013年9月和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在出訪的期間,習總書記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倡議。而在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也根據該倡議進一步制定并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意味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在中國正式啟動。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新階段的體現。我國的國際貿易戰略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我國資本輸出在國際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的對外投資與對外貿易面臨新的轉型,從產業結構上來看,我國部分行業需要通過對外投資來轉移部分過剩產能,降低成本,獲得國外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其他優質資源。而在對外投資的覆蓋率上,我國與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和投資合作項目投資率穩步增長,而我國對歐洲地區的投資則處于下滑狀態。因此,為拓寬中歐投資渠道,協調區域稅制政策成為我國對外投資新需求,習總書記正是在國內投資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區域經濟溝通。
“一帶一路”戰略下合作協商的國家眾多,國家間的經濟政策與稅制政策也是差異甚大,跨國投資貿易中的稅收陷阱防不勝防,國際雙重征稅、防止逃稅和避稅現象,而國際稅法正是要通過協調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保證稅收的無差別待遇。加強政策溝通的重點在于對稅制政策進行協調,構建國際稅務溝通平臺。
二、戰略實踐中的稅收風險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國家的經濟、政治、民俗文化都是大不相同。因此,在“一帶一路”戰略實踐的過程中,企業跨國在投資經營過程中肯定會面對不同的稅制環境、交易環境等多方面的差異政策,這是企業進行跨國貿易或跨國投資過程中必須調適與重視的問題。而政府也將面臨大量的跨國資本與商品流動帶來的稅收挑戰。在不同的稅制環境與稅務政策下,“一帶一路”中各國政府則會面臨稅收利益分配的沖突與摩擦帶來的稅收利益損失的風險,納稅企業面臨不同稅制標準下雙重征稅的政策風險。
三、我國目前服務“一帶一路”的稅收對策綜述
(一)國際稅收協商程序
目前我國對外處理稅務沖突的問題主要依賴的途徑之一是國際稅收協商程序。國家稅務總局也根據目前我國對外的稅收協定程序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即《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實施辦法》。在企業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國際稅務沖突與摩擦,該企業可以向我國稅務機關提出申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實施辦法》從多個方面保護企業在國際貿易或國際投資過程中的利益,為企業盡可能避免國際經營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在各國對居民身份的認定存有異議情況下,如何進行協商解決的問題。第二是對企業對常設機構的判定問題,或者常設機構的利潤歸屬和費用扣除存有異議的問題。其實因為各國對于企業的國籍認定所采取的方式也是不完全一致,有的國家采取主要營業地主義,有的國家采取管理中心主義。企業的形態各有不同,因此每一種貿易類型下企業國籍認定方式的差異也導致了各國對于同一企業的稅收可能存在重復征收的情況。第三是在國際貿易或是投資的過程中,各國對企業各項所得或財產的征免稅與稅率有爭議的問題。其實國際稅務總局公布的實施辦法中還對許多國際稅務摩擦或沖突產生后的協商程序進行了規定。
(二)稅收協定調整稅收關系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稅收協定逐漸在各個國家之間簽訂,不少國家低階的稅收協定已經接近甚至超過100個。稅收協定的操作目標已經不在局限于消除雙重征稅。如今的稅收協定已經被賦予了許多市民,防止偷漏稅、禁止稅收歧視待遇、國際稅務爭端的解決和國際稅收協助,這些都已經構成國際稅收協定中的重要內容。稅收協定的簽訂也逐漸從雙邊國家到多邊國家之間簽訂。稅收協定是當今國際社會中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稅務協調方式,通過協定對于雙邊稅務抵免等方法的規定來確定國際之間的稅務調整關系。
四、“一帶一路”多邊稅務合作機制
(一)合作基礎:加強國際稅源管理,建立統一的數據庫
1.跨境稅源管理是國際稅收管理的基礎工作
跨境稅源管理方法的探索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曾經的經驗。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與經濟全球化兩個時期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轉折點。在這些時期的過渡中,稅收政策的變動與國際稅制協調工作非常重要,而發達國家確實也都在那個時期采取行動,加強之前幾乎無法觸及的跨境稅源的管理。
稅源管理工作的加強與協調,可以為國際稅制的改革協調打造交流同步的平臺。在稅源管理工作中,要想實現各國的協調同步,那么稅收政管的信息交流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因此,稅源管理的重點在于各國稅務信息的及時溝通與互換。
2.建設區域稅收信息數據庫
信息的交流與溝通這在曾經的國際外交工作中很常見,但是之前的國際稅務信息交方式與體制多是局限于兩個國家之間的雙邊協定,或者有多個國家或是一個經濟貿易區內的協定,但是在經濟貿易戰略下的稅收信息交流較為罕見。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一個區域性的稅務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非常符合國際貿易發展的潮流,也能夠利用最新的技術滿足交流頻率日益增加的新貿易時代,能夠極大提高稅務信息交流的效率。
(二)對話平臺:多邊磋商會議
國際磋商程序是在出現稅務糾紛時,經常出現的程序步驟,國家間的對話協商來解決國家間對于稅收中不同標準、征收方法的適用。例如在我國,如果居民(國民)不能享受協定的待遇,可以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實施辦法》規定的程序內容,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帶一路”戰略下各國面臨的挑戰是多邊合作與沖突,在進行多邊合作時,要對多邊的稅務制度與標準進行協調,因此,筆者認為,為了強化多邊合作機制,加強區域內國家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一帶一路”區域內有必要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規定常規的多邊磋商會議,各國之間發生的稅務摩擦可直接通過會議議題的方式提交大會,大會就與會國的稅務政策協調,明確現階段國際稅法中未明確統一的標準與概念等內容,推動區域內國際稅法關系明確。
多邊磋商會議是具有較強靈活性的國際合作平臺,對于“一帶一路”戰略下各國稅法政策協調有著巨大的影響。
(三)多邊機構:建立多邊稅務情報交換中心
在基礎的稅務信息交流的數據庫建立后,仍然需要從制度平臺與多邊政府的機制協調方面入手。基礎數據庫平的監督者與管理者該如何確定?數據庫中數據的真實性與可用性如何保證?是否應當設立第三方機構來對各國稅務信息進行觀察,以此督促數據庫數據的實時更新以及保證在數據庫中提供數據的其他國的知情權利。這些問題的結論可以通過對多邊稅務交換中的機構確立來解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為戰略的實踐而配套建設國際稅收情報交換機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1.稅收情報交換制度概述
OECD范本第26條注釋在規定應請求的情報交換、自動情報交換和自發情報交換三種主要方式的同時,又對可供締約國選擇的其他三種方式:同期稅務檢查、境外稅務調查合同行業情報交款做了概括。
2.我國稅收情報制度的發展
我國稅收情報交換制度從1983年起步以來,一直在隨著稅收協定的發展而發展,截止至2013年8月,中國先后和99個國家或地區簽訂雙邊征稅協定,其中都規定了稅收情報交換條款,其內容都是以OECD范本和聯合國范本第26條為基礎。2006年,我國頒布了《情報交換規則》,其中對于情報交換的種類與范圍、情報交換的保密以及其管理程序進行了規定,規范了我國情報交換制度的程序。
3.“一帶一路”區域性情報交換的局限與對策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國家之間的稅收利益分配,經常要通過國家間的稅收情報交換來避免雙重征稅或是逃稅避稅情形的出現。但是,目前的國際稅收情報交換并未實現全方位的覆蓋,在許多國家間仍然存在稅收信息的盲區,難以實現區域稅收政策的協調。隨著資本流動量與跨國公司數量的增加,國際稅收分配已經不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雙邊問題,它在實踐中往往成為多個國家之間基于資源配置的多元化導致的多邊問題。但是,現今的稅收情報交換條款多是出現在雙邊協定中,并且附加稅收情報保密條款,目前的稅收情報交換制度難以適應區域性的情報溝通,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應當發揮區域合作的優越性,建立專門的稅收情報調取中心,以“一帶一路”加入國為成員范圍,簽訂多邊稅收情報調取協議,在多國聯合經濟體和跨國資本流動的過程中,集中調配稅收情報,實現區域內國家稅收利益的合理分配。
[參考文獻]
[1]張志勇.國際稅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1.
[2]夏榮靜.全面提升“一帶一路”戰略的探討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5,42:49-54+57.
[3]儲殷,高遠.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定位的三個問題[J].國際經濟評論,2015,02:90-99+6.
[4]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 Social Affairs,UN Model Double Taxation Conven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Commentary on Art.26,New York,2011.
[5]付慧姝.稅收情報交換制度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11:30-33.
[6]劉劍文主編.國際稅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444.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108-02
作者簡介:黃茜(1996-),女,湖北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涉外經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