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
中共常州市武進區委黨校,江蘇 常州 213100
?
提升法治素養建設法治政府
王亞偉
中共常州市武進區委黨校,江蘇常州213100
摘要:建設法治政府是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當前基層政府是依法行政工作的薄弱環節,存在行政決策不透明、行政執法不規范、不銜接等問題。為此,基層政府要強化法治思維,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關鍵詞:法治思維;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基層政府是國家法律法規實施的基礎,是依法行政的最直接執行者。基層政府能否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直接關系到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進程,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當前基層政府是依法行政工作的薄弱環節,存在行政決策不透明、行政執法不規范、不銜接等問題。因此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來說,要強化法治思維,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一、當前基層法治政府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特權現象依然存在。一些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存在特權思想,依法行政意識不強,為了追求部門利益、眼前利益,規避法律甚至突破法律的界限。個別領導習慣按個人意志、個人喜好辦事,忽視法律規定。
二是行政執法不規范。基層執法主要問題有:執法亂作為,行政執法重實體輕程序,侵犯老百姓權利,粗暴執法、違法辦案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作為,執法不嚴;選擇性執法,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標準隨意性較大;執法無效,對城市管理頑疾執法有效性不強,慣性地將“執法”等同于“執罰”。這些問題導致行政執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不夠,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三是行政執法不銜接。基層政府還存在權責不清、職能交叉及執法機關之間不能有效協調等問題。事實上大多數執法過程中會涉及各部門之間執法環節的相互銜接,一些部門存在本位主義,就容易發生部門間的相互扯皮推諉,造成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真空”地帶。
二、淺析基層依法行政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是基層政府缺乏法治思維。一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意識淡薄。一些地方對推進依法行政重視不夠,體現出推進依法行政就是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甚至有唯利是圖的傾向。部分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欠缺。一些領導“官本位”觀念突出,不習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甚至有的領導不懂法、不知法。
二是法律法規不完善。主要體現在:有的法是“殘缺法”。有對違法情形的表述,卻沒有作出處罰和懲戒的規定。有的法是“滯后法”。一些已出臺的法律法規已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卻得不到及時修改、完善。還有部分“沖突法”。即,存在部門法交叉沖突問題。很多行政法規是由部門立法,部門職能色彩較濃,因而造成部門間執法中的各自為政、不銜接。
三是監督考核機制缺乏。當前對基層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還沒有嚴格的監督考核機制,沒有制定出具體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標體系。因此,造成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內驅動力不足,依法行政的理念尚未完全轉化為自覺自愿的行動。同時,行政監督制度不落實,領導干部違法行政沒有及時問責等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加快推進基層法治政府建設的路徑
一是提高法治思維,弘揚法治行政文化。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重點要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過建構和弘揚法治行政文化,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的法治觀念,包括:憲法法律至高無上觀念;以保障公民權利為天職的觀念;職權法定,“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觀念等。
二是明晰政府職能,建設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是一個有限政府。建設法治政府要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科學合理設置政府職能。要理順政府部門職責關系,推進大部制改革。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權力清單制度,把法定職責明確下來,讓基層的領導干部明確自身的權力和責任。同時,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制度化。要科學設計,明確規定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事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的事項,全部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
三是健全決策機制,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要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行政管理方式加以改進。堅持“一切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按照職權法定、行為法定、程序法定、責任法定的要求,所有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如,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對重大行政決策要遵循五項基本法定程序: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還必須建立和嚴格執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同時,行政管理過程中要善于采取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后監督管理等手段,要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四是健全考核機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提高基層政府和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關鍵是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的成效作為考核機關和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積極探索“法治GDP”的評價指標,建立健全法治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對違法行政實施嚴厲問責。政府權力行使往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對此,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等制度建設。要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實行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等五項具體政務公開。
[參考文獻]
[1]李吉斌.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N].法制日報,2013.
[2]韓旭.中國特色法治政府建設的可行性及基本路徑[D].沈陽師范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150-01
作者簡介:王亞偉(1972-),女,漢族,江蘇常州人,研究生,中共常州市武進區委黨校,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