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凇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
淺論社會撫養費制度之廢止
丁晨凇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通過人口學視角的分析、論證,得出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既必要又可行的結論并說明了廢止該制度的意義及相關展望。
關鍵詞:人口狀況;計生政策;社會撫養費制度
社會撫養費是指為調節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適當補償政府的社會事業公共投入的經費,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費用。[1]該制度由2002年施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四十一條所確立,在社會實踐中發揮著限制計劃外生育的功能,屬于計劃生育利導機制中的一項經濟限制措施。這個以“獨生子女”為主的計生政策背景下的產物,自施行至今十余年來,為抑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人口狀況的轉變,其功能定位和價值追求已經不再符合我國人口現狀和人口發展的趨勢。
一、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
(一)社會撫養費制度根本上不適應我國人口現狀和人口發展趨勢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低生育水平穩中趨降。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總和生育率就已經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如果保持低生育率甚至進一步下降,總人口在達到峰值后將迅速減少,嚴重影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二是人口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勞動人口正在減少,2012年比上年減少345萬人;2023年以后,年均將減少約800萬人。老齡化速度加快,2013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億,本世紀30年代中期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7提高到1/4。出生性別比長期持續偏高,近20年來一直在高位徘徊,2012年仍高達117.7。三是城鄉居民的生育意愿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生育意愿發生了重大轉變,“少生優生”成為社會生育觀念的主流。就當下的人口形勢來看,如果繼續嚴格限制生育,將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安全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
(二)社會撫養費制度的功能已經失去實效
根據《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和新修改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相關規定,現行社會撫養費制度的主要征收對象是已生育一個子女且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再生育子女的家庭。另據統計,目前95%以上的征收對象為兩孩家庭。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中的“全面二孩”政策貫徹落實后,按照以往規定潛在的絕大部分征收對象已經不復存在。
此外,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從2010年到2015年對我國“育齡婦女生育狀況”的統計結果,筆者發現當下育齡婦女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平均生育率僅為1.60‰。這意味著,即使對社會撫養費制度做出相應調整,修改為限制二孩外的生育,就我國當前的人口形勢而言,也難以再發生實效,其限制生育的功能將被現實的生育情況架空,失去存在的價值。而由此造成的社會功能缺位也并不需要其他任何新的制度來替代。再者,這個名存實亡的制度與人權觀念及其價值追求也是格格不入,不利于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
綜合上述分析,社會撫養費制度的功能定位和價值追求,既不符合我國人口現狀,也難以適應未來人口發展的趨勢,同時又無需新的制度來彌補廢止它而造成的功能缺位。因此,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既有必要又實際可行。
二、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的意義
(一)基于社會撫養費制度產生的爭論和問題將隨之終止
十多年來,社會撫養費制度在學界引發了“行政收費論”與“行政處罰論”之爭,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2]“懲罰意義片面化”、“征收行為隨意化”和“工作手段目的化”等異化現象,給司法實踐、行政執法和人民群眾帶來了許多麻煩。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由它而生的性質之爭將會休止、實施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將成為歷史。
(二)有利于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
社會撫養費制度作為限制生育的經濟手段,由于其強制性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惡”的制度,這對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這個角度而言,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還將促進我國人權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三、基于相同論證邏輯的延伸
與社會撫養費制度類似,同為“限制生育”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物還有《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按照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其他人員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以及2007年施行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的“違反規定超計劃生育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這兩項法律制度在限制生育的同時,還造成了公民權利的不平等,與憲法平等權之精神相違背。基于與上述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論證相同的邏輯,筆者主張在今后的修法工作中一并廢止這些明顯不合時宜的強制性限制生育措施。
四、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后的展望
正如“單獨二孩”作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前的試探一樣,筆者主張將廢止社會撫養費制度作為我國全面放開計生政策前的試驗。爾后,再根據試驗結果對我國計生政策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調整,逐步完善人口發展規劃,最終實現還完整的生育權于家庭的理想狀態。
[參考文獻]
[1]張春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張琴.計劃生育社會撫養費征收和管理問題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38-40.
中圖分類號:D922.1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1-0218-01
作者簡介:丁晨凇(1990-),男,山東鄆城人,甘肅政法學院,2014級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