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豪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 400065
?
芻議網絡犯罪對刑事訴訟的挑戰與制度應對
李子豪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400065
摘要: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享受計算機帶來的便利時也受到了網絡犯罪的威脅。網絡犯罪為刑事訴訟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應對這個嚴峻的挑戰,很多國家建立了不同的偵查機構,并且不斷地完善偵查措施,以及從制度法律入手,深入對網絡犯罪的改革。
關鍵詞:網絡犯罪;挑戰;偵查;措施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由于計算機的普及且發展的多樣化,使得在計算機不斷進步的同時也面臨很多危險。網絡犯罪的出現就是其中一種,很多的網絡犯罪的性質以及手段尤為惡劣,對人類的多樣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并且發展迅速。每年由于網絡犯罪給人類造成的各種損失高達上百億元。
一、網絡犯罪概述
網絡犯罪是指以計算機為行為主體或者攻擊對象,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故意實施侵害并且觸犯有關法律法規等的行為。自網絡犯罪出現以來,由于網絡犯罪所涉及的領域范圍廣泛,而破案偵查人員技術不能全面掌握,在客觀上也增加了網絡犯罪的破案難度以及取證難度。由于網絡犯罪發展迅速,這對刑事訴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二、網絡犯罪對刑事訴訟帶來的挑戰
第一,由于網絡犯罪的涉案范圍逐漸變廣,許多網絡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非常大,其技術含量和隱蔽性較高,在現實社會中,只依靠傳統的偵查措施很難將案件快速破獲。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偵查部門以及偵查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改革,對偵查的設備進行更新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專門偵查機構的設立最為突出。
第二,由于網絡犯罪的開放性以及國際性等特點,對于刑事訴訟來說的又一挑戰就是形式管轄權的問題。當前社會下,世界各地就刑事案件的管轄問題上采取以屬地為主的政策,同時對屬人的管轄原則、保護原則等同等兼顧,但是由于網絡犯罪的特殊性質,對于其產生的廣泛影響,目前各國對于網絡犯罪沒有確定統一管轄標準,更容易引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這也是目前網絡犯罪所面對的挑戰。
三、我國對網絡犯罪的制度應對
由于網絡犯罪的迅速發展,因而在對網絡犯罪進行偵查的過程中,相對于傳統的偵查措施,更需要有效的偵查手段。由于近期在美國出現的“肉食者系統”“棱鏡”等監控系統的出現,這些監控項目能夠將世界眾多的計算機網絡等系統都出現在監控之下,因而對于公民隱私權的保護也就更成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一)網絡安全監管部門職責界定要合理
在我國現在的制度構建方面,對于網絡安全的偵查權限做出規定的主要是由公安部來進行,在2000年頒布的法律法規中則對監察部門賦予了一定的權利,這一方面對偵查人員技術的能力和專業有了很大的進步空間,其次也避免了使監察部門變成一個單純的管理機構,這對網絡監察部門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首先,根據2000年頒布的《補充規定(二)》,監察部門僅對網絡犯罪中其中的四種有權偵查,在眾多的網絡犯罪案件中,可以系統的將其歸為兩類,一種是以計算機為作案工具,一種是以計算機作為攻擊對象。在這兩者之中,前者往往占據了大多數。由于網絡案件的犯罪證據多以電子數據為主,這也是監察部門的偵查優勢所在,更有利于發現案件的證據,獲得有效進展。
其次,在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沒有對監察部門對其他部門的配合等問題驚醒明確劃分,這不管是對打擊網絡犯罪還是對自身網絡監察部門的提升豆豆非常的不利。由此可見對網絡監察部門的有效合理運用迫在眉睫,擴大監察部門的職責范圍,進一步明確規定,在需要監察部門協助配合的情況應盡職盡責。
(二)擴大技術偵查措施適用的案件范圍
我國目前的技術偵查措施適用的案件范圍還不夠大,這對打擊網絡犯罪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刑事訴訟法》中,對適用技術偵查的案件范圍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犯罪的特殊性質,并沒有將網絡犯罪納入其中。在2012年頒布的法律中,對上述不足采取了彌補措施,也很大程度的提升可公安機關的能力
(三)技術偵查措施適應條件要規定明確
我國法律中對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的條件過于含混不清,被濫用的可能性增高。我國需要通過立法等其他措施來對偵查措施的適用條件進行細分優化。就具體而說,對于采用技術偵查措施時的先決條件是其他措施難以或無法實現目標時。在考慮到程序條件時,可以這樣規定:對于由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應當得到檢查機關的批準,而對于由檢查機關負責的偵查的案件,也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的制約機制。
(四)對于是否是內容信息的偵查措施進行區分
對內容信息的偵查措施的有效區分,對實現控制罪犯和保障人權有著重要意義,而在我國的法律中并沒有對此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樣就會導致涉及到內容的偵查措施的適用的范圍較為廣泛,影響其原有的功能的發揮。
由于我國針對網絡犯罪的偵查制度等還較為落后,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著手對制度加以完備,除了上述所體現的內容外,我們還可以從電子證據的收集制度以及專門偵查機構的建立等方面進行改進,切實有效的做好相關工作,對于網絡犯罪帶來的種種挑戰從容應對。
[參考文獻]
[1]陳永生.計算機網絡犯罪對刑事訴訟的挑戰與制度應對[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03:140-153.
[2]張巍.涉網絡犯罪相關行為刑法規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
[3]劉瀟一.論刑事訴訟電子證據[D].河南大學,2013.
[4]李婉.論網絡犯罪的刑事管轄權[D].蘇州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236-01
作者簡介:李子豪(1994-),男,漢族,陜西寶雞人,重慶郵電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信息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