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欽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
船員社會保障法律問題研究
孫文欽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摘要:21世紀“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是開放的,航運在海洋戰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航運的發展是不能沒有足夠的船員力量作為支撐的。當今中國船員的生存現狀卻是有悖于航運的發展強盛,待遇低下,工作環境復雜,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航運業的人才隊伍儲備。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船員社會保障制度,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船員,關注航運,為航運大國的建設出謀劃策。
關鍵詞:航運;船員;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法
中國早已步入航運大國的行列,對于航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船員作為支撐航運的中堅力量卻無法緊跟航運發展的步伐。法律應該作為航運業的支撐,而現如今的情況卻不同樂觀,關于船員保護權益的法律法規了了無幾,《船員管理條例》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卻還不夠,對于真正能夠實實在在保護船員效益方面還需要加強。航運業的發展離不開船員隊伍的支撐,從某些方面來說,對船員的保護就是對航運的保護。如何能夠有效而簡便的使得船員個人權益得到保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法律法規的規制,對于提高船員素質,維護船員的合法權益,是非常重要的。船員作為航運業中相對較復雜、活躍、重要的因素,使得這個問題解決相對有了不同于陸上行業的特性。
對于船員的定義,國際上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將船長劃為船員;另一種是將船長單獨列出,船員不包括船長。我國《海商法》第31條規定“船員,指包括船長在內的船上一切任職人員”。可見,我國是采取第一種形式,另外,依據同法第3條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于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這就是說,只有在符合本條規定的船舶上任職的船員,才是海商法領域內的船員,通常稱之為海員。
船員職業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籠統來說,我總結為如下三點:(1)專業技術獨特性,船員的任職資格比較苛刻,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和資歷才能勝任。(2)非連續受雇于同一船舶或公司,船員每次交接班,大部分都會服務于不同的船舶乃至公司,并且還有自由船員的存在。(3)勞動力市場的國際化,相比于其他職業,船員被國內海上企業所雇傭具有普遍、經常性,不僅身處國內時能夠受雇,身處國外時也能受雇。由于船員工作的特殊性,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尤其在近期航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國船員的合法權益常常受到嚴重損害。航運為世界經濟繁榮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船員理應成為受到社會尊重的職業。但是,其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的滯后使得我國船員的社會保障權益遭受了嚴重的損害,造成了海員市場的混亂。《海商法》只對海員作了簡單的規定,規定了船員的概念與船長的職責和權限,并未詳實涉及到船員社會保障權益。我國船員的社會保障目前參照《民法》《合同法》等,各船務公司也在內部制定了各種的合同范本,但是因為沒有對應的船員法之類的調整,因此各船務公司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過于注重其自身權利,忽視船員利益,嚴重壓榨船員勞動力。目前為止,中國尚沒有對應船員制定相關法律,在船員勞動監督方面也基本是空白,船員在權利遭受侵害時,大部分選擇忍氣吞聲,或者按照民事法律程序來維護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在某種程度上對船員的法律關系調整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并不完善。并且中國再在加入國際勞工組織的情況下,批準船員方面的公約甚少,致使船員保護不能與國際接軌。
關于船員社會保障的法律制度的思考:有法可依是建立中國船員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前提條件;執法必嚴是建立中國船員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必要條件;保護訴權是建立中國船員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完善船員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議:確立船員服務對象的制度,使船員在遭受權利損害時能夠找到對應的責任承擔方。對于雇傭船員的實際船舶和勞動合同中的合同雇傭人,在對船員勞動報酬或者其他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實際支付方,在其承擔的債務范圍外與另一方可以互相追償。制定標準勞動合同格式,參照租船合同的形式,船員勞動合同涉及船員、航運企業、船員管理企業三方,故海事主管部門需會同船員代表、航運企業、船員管理公司,共同商榷,制定勞動合同范本,三方協商后確定。完善監管及糾紛調節制度,通過立法的形式,以海事局牽頭,選拔合適專業人才組成船員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結合已有的和新生的勞動法律關系,履行其監督法律規范實施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司玉琢.海商法專題研究[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
[2]關懷.勞動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3]司玉琢,胡正良,傅延中.海商法詳論[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5.
[4]李光靈,杜大昌.國際海事條約匯編[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4.
[5]王利明.民法[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圖分類號:D922.5;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278-01
作者簡介:孫文欽(1989-),男,漢族,山東臨沂人,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