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崇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
論我國民事再審檢察監督的完善
徐崇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國對民事再審制度進行了較大的修改,但是再審檢察制度的法律地位、適用范圍、執行程序、效力不完善等弊端日漸顯現,影響了再審檢察監督的效力發揮。本文對民事再審檢察制度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如何在立法上規范確立并完善民事再審檢察制度,使訴訟程序的價值能得到更好地得到實現。
關鍵詞:民事再審;檢察監督;完善
一、我國民事再審檢察監督制度概述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近年來民事再審程序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地位逐漸加重,我國對民事訴訟法的修改進一步完善了民事再審監督制度,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檢察院對于當事人申請再審的監督保障機制。目前我國檢察機關行使再審檢察權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其一,通過抗訴行使檢察監督權,其二,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再審檢察建議。2012年民事訴訟法對于審判監督制度的修改增加了第209條、第210條,并且完善了第211條,由此可見我國對于民事訴訟程序中再審檢察監督的重視。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也將法院的調解書納入了人民檢察院提起再審的范圍內,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第208條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抗訴與再審檢察建議共同構成了我國民事再審檢察監督制度,二者在民事再審監督的司法實踐活動相輔相成。
二、比較法視野下我國民事再審檢察制度現狀的缺失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民事再審檢察建議制度構建的目的是使存在錯誤的民事裁判能夠及時得到救助,維護當事人權益,保證民事訴訟的公正,但是從目前我國再審檢察監督工作現狀來看,檢察機關對抗訴權的行使會與人民法院生效民事法律文書的既判力相抵觸,也可能會影響到當事人的訴權行使。
我國在現階段的民事訴訟法立法中對于再審的法定事由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再審事由限定的不嚴密導致再審程序的頻啟動,不僅破壞了民事訴訟程序的穩定性也侵害到有效民事裁判既判力的權威地位。再審事由并沒有得到嚴格合理的限制,如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所規定的“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對于此處的“新證據”的“新”要怎樣判定呢,同一法律條文中關于“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的規定,對于此處的“確有錯誤”又是應該如何來認定呢,確實存在什么樣的錯誤才能提抗訴或再審建議呢,如果任何錯誤甚至是對裁判結果和性質毫無影響的錯誤也要提起再審的話,那可就大大地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了?!爸貙嶓w、輕程序”的潛在理念在再審事由的認定中也有所體現,從民事訴訟法的相關法律條文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許多再審事由的要求都是實體性事由多過程序性事由,在一些其他法治建設比較完備的國家,程序性問題和實質性問題都是收到同樣重視的。
再審建議是由人民檢察院對原審民事案件的作出有效裁判的同一級的人民法院提出,用“再審建議”這種帶有商討性質的方式來建議人民法院啟動再審,那么人民檢察院提出這個再審及建議之后,那么對于法院的后續是否才能和反饋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對此人民檢察院需要后續的監督手段。
三、我國民事再審檢查制度完善對策與實現路徑
民事再審檢察建議在司法活動中的實際應用依然存在很多阻礙和困難,我們需要突破固有思維,從多重角度出發,改進固有的再審檢察監督方式和手段。首先,我國許多普通公民在參與民事案件中會產生諸多不解,可以采取多種手段使更多基層群眾了解檢察機關的監督工作運行,向公民講述民事案件的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適用范圍、申請條件和申請辦法等信息,以便群眾更方便、快捷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多種渠道在檢法機關、法律援助工作單位設立宣傳欄,積極展開普法宣傳,使基層司法機關與人民群眾保持溝通聯系。其次,需建立健全檢法機關的內部聯系體制,檢察機關對民事案件提出再審后,其后一系列的一些審查、復核、決議等司法活動中均有檢、法機關工作的相互涉及,及時滿足法院、檢察院之間的溝通協調,更有效地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工作效率。
為了保證在再審監督程序中法院和檢察院對司法工作有更好的配合,可以建立在檢察機關提出再審建議以前的法院與檢察院的意見交換機制,改善再審檢察建議經常被忽視的現象,保證再審建議的法律監督效果。在司法工作實踐中,構建民事再審案件的事前交換意見機制,這樣能夠促進檢、法兩院之間通過溝通對再審案件達成一些共識,促進檢、法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在日后的司法工作中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不僅可以實現再審檢察建議最初設立的目的和價值,也是使人民法院采納檢察機關的再審建議的有效方法,為完善再審檢察監督制度的構建維護再審程序穩定做了鋪墊。
[參考文獻]
[1]譚兵,李浩.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5).
[2]趙彩燕,趙宇.明確適用民事再審檢察建議范圍和程序[N].檢察日報,2013-10-27.
[3]張衛平.再審事由規范的再調整[J].中國法學,2011(3).
[4]王帥祺.我國民事再審事由研究[D].鄭州大學,2013(5).
中圖分類號:D925.1;D9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291-01
作者簡介:徐崇(1991-),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