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強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1
?
經濟法視野下企業的責任
張永強
河南大學,河南開封475001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尤其隨著經濟法的頒發,企業必須要在法律范圍內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以更好的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共同發展。本文就企業責任的發展以及經濟視野下企業的責任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就企業應該如何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提出了若干意見。
關鍵詞:經濟法;企業;社會責任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因此,企業在履行經濟職能的同時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經濟法對企業的法律責任進行詳細的規定,要求我國企業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正視自身所必須要盡到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目前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較低,需要予以改進。
二、企業責任的發展概述
企業責任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企業的經濟利益責任階段。這一階段企業的主要責任是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保護企業相關主體包括股東、員工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1];第二階段是社會責任。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關系更加密切,一味的重視自己的利益而忽略社會利益將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制約作用。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類法律法規的出現,企業除了要促進自身的利益發展,還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三、經濟法視野下企業的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早期,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指的是企業參與福利活動或者慈善活動的道德行為。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們開始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范圍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經濟法的確定使得企業需要面臨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道德意義上的社會責任,更是法律范圍下的社會責任[2]。也就是說,法律范圍內企業必須對當地的社會資源、環境保護、社會公益事業以及企業相關主體等承擔責任。
(二)經濟法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致性
經濟法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法中指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社會利益,這一點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有著共同性。經濟法中的社會利益我們可以從法律文件中看出,無論是《消費者權益保障法》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諸多經濟類法律法規,我們都可以看出,其根本目的在于穩定社會秩序,以經濟帶動社會的發展。社會利益的維護需要社會主體共同進行維護。企業也屬于社會主體中的一員。因此,在經濟事業下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第二,經濟法包含著與社會利益相關的所有經濟范圍,它的制定意義是在保證社會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此外,在環境保護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經濟法也要求企業必須要在發展的同時尊重自然,加強對資源利用率的控制,保護自然環境[3]。當然,社會效益價值的最大化需要企業在經濟活動中進行不斷協調,以經濟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可以看出,經濟法的社會效益價值與企業的社會責任存在著一致性;第三,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法的調整方法具有共通點。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的經濟發展需要依靠政策的鼓勵和引導,通過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企業的生產模式才能更加規范化和合理化。而政府對于企業的政策引導和法律法規的規范均是經濟法進行調整的手段。經濟法的調整既能夠帶動企業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實現對市場經濟的調控。
四、經濟法視野下企業應該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首先,企業需要以經濟法為前提,完善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制度。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中,企業應該要更加重視對職工的尊重,切實提高企業職工在企業中的地位。當然,除此之外,企業在完善經營管理制度的同時還需要保持企業內部的和諧,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共同發展[4];其次,加強對勞動法的重視和落實。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企業勞動法,但是由于勞動法在執行和監督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社會上仍然會出現較多的勞動糾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十分不利,企業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要加強對勞動法的重視和落實,履行本企業的社會責任,在經濟法的支持下幫助穩定社會的秩序。
五、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法視野下要求我國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目前我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穩定社會的秩序需要企業能夠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完善企業相關的經營和管理制度。當然,經濟法視野下企業還需要加強對勞動法的重視和落實,減少企業勞動糾紛。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中國經濟法學發展評價(2010-2011)基于期刊論文的分析[J].中外法學,2013,06:1276-1309.
[2]盛學軍,唐軍.經濟法視域下:權力與權利的博弈均衡——以Uber等互聯網打車平臺為展開[J].社會科學研究,2016,02:97-103.
[3]郭澤夏.經濟法視野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以公益訴訟制度入<消法>為視角[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0:112-113.
[4]本刊編輯部.中國經濟法學發展評價(2012—2013)基于期刊論文的分析[J].中外法學,2015,06:1440-1474.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300-01
作者簡介:張永強(1992-),男,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大學,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