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對“兩懷婦女”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思考
王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摘要:實習中遇到的真實案例,女子幾番懷孕,幾番盜竊;社會上爆出來的新聞,曾某犯貪污罪卻因14次懷孕一直逍遙法外;上海的白衣女子,因盜竊被抓時又一次懷孕…這不是偶然,對“兩懷婦女”罪犯的暫予監外執行制度受到嚴峻的現實挑戰。本文將著力研究我國目前兩懷婦女的暫予監外執行制度,通過對比研究日本、德國等的相似制度,以及對項制度當前存在的多頭執行主體、監督不到位、罪犯惡意踐踏法律等現象做分析總結,來探索此制度的改革方向,著力于解決兩懷婦女惡意懷孕以逃避監內執行問題,為建設法治社會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兩懷婦女;暫予監外執行;現狀分析;完善制度
一扇破窗會導致整個社區墮入失序,甚至犯罪的境地;一次兩懷婦女對法律的挑戰,也終會致使制度的混亂。及時懲治不法分子,彌補法律的漏洞,防止更大的失序,此亦探討該問題的必要所在。下面介紹兩個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5年,曾某因貪污罪被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判決生效時,曾某因懷孕,法院對其作出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當曾某要被收監送去看守所時,她稱懷孕了,等對其不予收監后,她再去墮胎。十年來,曾某先后14次稱懷孕。最近烏市沙依巴克區司法局再次向法院提交對曾某收監執行的建議,2015年39歲的曾某才被正式收監。
案例二:在法院實習時遇到的真實案例,一名孕婦因犯盜竊罪被審判,庭審結束后書記員提到此人為盜竊罪的累犯,上次因為懷孕法院決定對其暫予監外執行,這次其又是懷孕作案而且是主謀,不得不讓人考慮其動機,利用法律對人權的保護而放縱自己作案。
我們不禁發出疑問:犯罪分子是如何逃避一次又一次的檢查的?她利用哪些時間完成懷孕、墮胎這些流程的?難道就沒有人來監管嗎?明知犯罪分子的做法不對,可對其處置沒有法律依據;怎樣查明系其惡意呢?筆者將結合在法院實習所遇到的真實案件與社會新聞,對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孕婦、哺乳期婦女在本文中稱之為“兩懷婦女”)予以監外執行制度的存在與完善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概述
暫予監外執行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出現了法定的特殊情形,不適宜在監獄或者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刑罰而暫時采取的一種變通方法,是一種刑罰變更執行制度。其在國際社會人權運動興起的背景下設立,體現的是對人權的保障,目的是尊重和保障具備法定情形罪犯的人權,使這些特定罪犯能夠在非監禁的時候繼續執行刑罰。追其源,此項制度在我國的施行有其一定的歷史傳統,漢朝的“頌系”制度即規定“凡年滿80歲的老人、不滿8歲的孩提、老師、侏儒患者以及懷孕和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在犯罪時都可不被羈押于牢獄之中”,這與現行的暫予監外執行十分相似。暫予監外執行的意義,就是踐行教育與懲罰性結合的刑罰理念和刑事政策。
其適用對象隨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修改不斷調整,1979年刑事訴訟法確定的監外執行的適用對象為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患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或者懷孕、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1996年,修正的刑訴法調整了適用范圍,無期徒刑被提除,對保外就醫和嚴重疾病進行限制規定,增加了生活不能自理適用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2012年修正的刑訴法,適用對象增加了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懷孕、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一直都是監外執行的適用對象,而且是啟動程序條件最低的對象。
二、實施中的現實挑戰
(一)收監程序的啟動主體之爭與程序之雜
根據刑法和刑訴法的有關規定,監外執行的執行機關是公安機關,其他基層組織和司法行政機關僅僅起到配合作用。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和文件規定,真正負責監外執行工作的是社區司法所,即在法律規定公安機關作為監外執行主體的情況下,實際工作卻都是由司法行政機關完成的。執行主體在立法和實踐上分離的現狀,直接影響了司法行政部門在監外執行過程中的積極性,進而會導致在監外執行出現特殊情況時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懈怠和申請收監力量的單薄?,F有法律并沒有對收監程序作出具體的規定,吉林省規定在暫予監外執行期滿前30日,由司法所出具鑒定材料,經縣(市、區)司法局審核后報送原審批、決定機關。云南省規定,暫予監外執行期限屆滿前一個月,由司法所向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出具罪犯在社區矯正期間的表現情況報告,派出所根據罪犯的表現和暫予監外執行情形消失與否的實際情況,通過公安分局向原關押監獄、看守所或原作出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人民法院提出收監或繼續監外執行的書面建議。有些地方甚至對此沒有規定。
(二)監督方法和力度的創新與加強
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夠逃脫法網,三番五次的作案,與執行中的監督不無關系。正是監督的懈怠、松散,讓犯罪分子逃脫監督人員的視線進而有了繼續作案機會。如何加強對犯罪分子的監管管理是司法行政機關和檢察院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暫予監外執行的啟動主體有人民法院(交付執行前)、鑒于或看守所(交付執行后);公安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進行監督管理,檢察院則對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等的監外執行活動和監督管理進行法律監督,可以對某些情節提出糾正意見。如此一來,公安機關會放松警惕,有檢察院在負責呢;而檢察院也會產生類似想法;如若在執行中出現問題,便會出現機關之間的推諉。公安機關與檢察院的相互配合、明確分工委實重要。
(三)犯罪分子的投機心態和對法律的惡意踐踏
當罪犯視人道主義為法律的軟弱,將其作為繼續犯罪的手段時,制度的意義開始讓人懷疑。懷孕、育嬰成為不法者逃避坐牢、抗拒刑罰的手段與借口,兩懷婦女甚至被人利用從事不法活動。如我國組織、利用懷孕期和哺乳期婦女進行運毒、販毒活動的現象日益突出,2013年《中國禁毒報告》指出:一些地方外籍人員販毒、外流販毒以及利用孕哺期婦女、病殘人員販毒問題仍很突出,遏制毒品犯罪活動的難度依然很大。如何處理懷孕、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暫予監外執行問題尤為重要,其不僅涉及兩懷婦女自己再犯罪的問題,還對處理不法分子利用兩懷婦女身份團伙作案有著影響。同時,與保外就醫有著很大的不同,保外就醫一旦查出即可收監,而懷孕的是否也要收監呢?如何才能平衡對女性和胎兒的保護與對犯罪分子的懲罰著實棘手。
三、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完善
不能因噎廢食,暫予監外執行制度雖有種種弊端,但其保障人權的意義和存在的合理性不容置疑,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清除或減少其弊端。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之中前進,當它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如若想繼續保持生命力,就要不斷的創新、完善。對于出現規避法律的現象,究其原因,首先是法律本身存在漏洞;此外犯罪分子的僥幸心理和對知法后的惡意心態,以及程序的不完善也難則其咎。此處針對暫予監外執行制度中婦女適用存在的問題,在查閱大量的材料基礎上,筆者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完善立法,使懲罰有法可依
通過法律明確規定可以暫予監外執行的懷孕次數與哺乳期限,對于惡意懷孕規定相應的懲罰措施;清晰執行機關以及公安機關與司法局的職責,明確對罪犯的監督主體、收監啟動主體等;為目前存在的問題尋求成熟的解決方法,并將規則植入法律,使法律保持一定的時代性。通過法律的修改完善,維護法律的威嚴,讓犯罪分子望而生畏,讓執行者有法可依。
(二)加強監督,讓罪犯無機可乘
在監督管理中,將隨機抽查與定期檢查落實。筆者認為可以隨機抽查機制,對懷孕分娩的相關醫院進行不定期查訪;此外,不定期傳喚罪犯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時掌握罪犯的動態。上海等地區實行GPS定位,將裝有定位系統的手機交給暫予監外執行的犯罪分子,監視他們的行蹤,有效地降低再犯罪率。不過筆者認為這不僅要花費較大的執行成本,而且與制度本身的人道性不符,干涉犯罪分子的生活過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警惕度、責任感,加強監督力度不失為一種良策。
(三)注重相關機構間的協作
首先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以及監獄等間的工作銜接要流暢,避免時間的交錯導致脫管漏管現象,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其次,各機關與醫院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醫院及時將嬰兒的出生消息傳達給執行機關、不定期的通知罪犯到醫院體檢,在各部門的配合之下,實現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有效監督。
(四)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制度的優越性
社區矯正是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具有幫扶性,對女性罪犯可以更好的進行幫教。我國的社區矯正自2003年開始試點,是進一步實現行刑社會化的標志,尚且存在幫扶模式不夠豐富、高效等缺陷,開發新的社區矯正模式,充分發揮社區矯正的優勢,有利于幫助犯罪分子提早回歸社會,感受到社會人士對他們的關懷和包容。社區矯正方面,組織招募更多的志愿女性、已有小孩的母親幫扶“兩懷婦女”罪犯,可以從母性的角度尋找共同話題以喚起罪犯的善念。
(五)全面宣傳法律
我們宣傳法律,因為很多人沒有受過法學教育,他們不懂法、不懂得用法,更不知某些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現在大學生走進社區、走進校園,努力將自己所學知識付諸實踐,普法,甚至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可仍然無法避免有人心存惡意,企圖知法后鉆空子。就像法院工作人員接電話時語氣要平和、謹言慎行,誰知道另一方是不是正在錄音呢。筆者認為,宣傳法律要做到全面宣傳,不僅讓大家知道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更要讓大家知道哪些是不可逾越的法律鴻溝。
[參考文獻]
[1]王昕.我國暫予監外執行法律監督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于天敏.刑罰執行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3.
[3]付濱.暫予監外執行的刑事政策分析[D].四川大學法律碩士學位論文,2006.9.
[4]范文清.當前罪犯監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測研究—以四川地區監外執行實踐為樣本[D].四川大學法律碩士學位論文,2005.9.
[5]黃涵華.完善我國監外執行法律監督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
[6]張玉勝.“一懷孕避坐牢”是對法律的踐踏[N].人民法院報第二版,2015-8-17.
[7]莫秋靈.孕婦盜竊是否要負法律責任?[EB/OL].中國法院網,2015-3-20.
[8]江學,龔衛清.孕婦、哺乳期婦女的刑事法保護[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4,3,29(2).
[9]邱晶,楊寶川.暫予監外執行續期或收監程序之完善[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3(3).
[10]陳帥鋒.“兩懷”婦女販運毒品問題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4(3).
[11]崔夢溪.監外執行狀態下女性罪犯生育權的限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中圖分類號:D9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126-02
作者簡介:王月(1994-),女,山東淄博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涉外經貿法方向)。